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陇东地区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该地区在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其中的岁时文化尤其能代表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将陇东地区的岁时风俗进行整理加工,目的在于为陇东岁时风俗文化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地方志、地理类等专书、笔记等为史料依据,对明清时期京畿地区的社会风俗中的岁时节庆变迁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其不断趋向并具有制度化、商业化、时尚化、多元化、大众化、民族化、近代化的演变特点,从中可以观察由传统社会向近代演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京畿地区岁时节庆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立红 《历史教学》2005,(11):39-43
本文以地方志、地理类等专书、笔记等为史料依据,对明清时期京畿地区的社会风俗中的岁时节庆变迁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其不断趋向并具有制度化、商业化、时尚化、多元化、大众化、民族化、近代化的演变特点,从中可以观察由传统社会向近代演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陇东岁时习俗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习俗,而是人类早期的观念、信仰、仪式等诸种化因素的积淀物,我们可以透过这种习俗看到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神灵的崇拜以及他们用以与自然作斗争的仪式与禁忌。  相似文献   

5.
民俗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民族民俗音乐活动研究、民俗音乐研究范围界定、民俗音乐的研究意义等方面。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利用地方志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民俗资料,以整理文献的方式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来探索音乐在岁时节日风俗活动中的具体形态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陇东岁时习俗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习俗,而是人类早期的观念、信仰、仪式等诸种文化因素的积淀物,我们可以透过这种习俗看到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神灵的崇拜以及他们用以与自然作斗争的仪式与禁忌。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陇东地区农村的岁时节日包括春节、五月五、燎疳节、二月二、三月三、春风、端午节、冬至、腊八、祭灶节等,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内涵和悠久而丰富的地域特色。但是,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面临着日益衰落、消亡的困境,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岁时节庆风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传统民俗体育内容的节庆风俗因其祭祀性、宗法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成为岁时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田野研究,梳理分析山东方志中的岁时节庆体育,探讨其民俗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岁时诗是唐诗中非常特殊的流品。唐代丰富多彩的岁时生活,是民众精神的聚焦和民众愿望的表达,也是诗人成长的文化土壤和诗歌创作的艺术泉源。唐代岁时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岁时诗的发达。高度发达的岁时诗,是诗人积极参与岁时生活的结果,也是岁时文化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0.
崔冠华 《现代语文》2006,(6):123-124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明的历史古国,民族风俗丰富。这些风俗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崇拜信仰、制度观念,也折射出了古人们的理想、愿望和深层心理。所以,我们在审视民俗化时,不仅要挖掘出民俗化的形式中所蕴含着的古老化之根;更重要的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辨证的眼光从民俗化的心理着手,挖掘民俗形成的历史原因,掌握其对当前所造成的影响,批判性地继承民俗化传统。下面我以我国民间风俗之一——祭灶为例,谈谈祭灶这一民俗化中所反映的实用性功利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11.
《荆楚岁时记》成书前,关于岁时风俗的记录,存在于子学文献、地记文献与志异类文献中.展示的是其与政教、地理、风俗传说间的学术关系。汉魏时期,在政教风俗观、地理风俗观、民间风俗传说这三类体系下,形成了古代文献关于岁时风俗知识的不同记录传统及其多重记述形态。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陇东地区有着丰富、独特和生动的乡土风俗,以仁大乡为代表,如正月初五"赶五穷"、耍社火时拔狮子毛、正月十六"寻蚰蜒"、二月二吃豆子、五月五吃饼子、喜鹊叫来客人而乌鸦叫要倒运、笤帚立起来将有喜事、老回回割耳朵等等。包括陇东在内的全国各地,也都有各自浓厚乡土气息的风俗,这是中国民俗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异常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以田野作业为基础的切实传承与保护,是摆在民俗学相关机构和学者面前一项迫切但又长期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一些语教材的编写认为: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所以。语言离不开化,化依靠语言,语教学离不开化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江正杰 《教育探索》2005,3(2):41-43
教育的使命在于化的传承和化的创造,同时也在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大人”的造就。化可以从总体上分为三个层次:风俗化、普通化、经典化。不能简单以发展进步和代替的观点处理古今化的关系。在历史的时间中产生的化应当构成现代化现实的空间结构。经典性的、较难的化可以包含非经典的、较易的化。非经典的、较易的化则难以包含较难的、经典的化,故教育应从较难的经典化着手才最经济。  相似文献   

15.
赣县客家岁时体育作为客家一种特有的时代产物,是赣南客家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对赣县客家岁时体育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赣县客家岁时体育具有鲜明的宗教民俗性、继承性、节日娱乐性、时代性、宗教性及实用性等特征.此外,赣县客家岁时体育还对推动赣南地区现时代的文化、经济快速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重阳节的起源 一般来讲,重阳节的某一些习俗在先秦时的社会风俗中就有显现,到了东汉时期,重阳节正式形成,至六朝时定型,成为广泛流传于百姓中的重要传统节俗。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到民族学或民族民俗学研究就似乎是指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民俗研究,汉族成为例外。所以,尽管有关汉族的历史、汉族风俗的书籍、研究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系统地对汉族的历史,尤其是对汉族风俗史进行研究的作寥寥无几。而由徐杰舜、周耀明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族风俗化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就是一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人历来生活在我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食盐风俗在他们生活中占重要地位。论文探讨了维吾尔人有关盐的风俗来源以及这些风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科举作为地方旧志风俗卷的重要考察对象,出现在风俗概述与"岁时"条目中,反映出官方对地方科举风气的重视及科举对民俗社会的影响.以福建为例,其旧志存录有上元"延师礼"、二月初三"文昌诞"、暮春"光斋"(浴沂会)、七夕魁星诞、中秋博饼等科举"岁时"民俗类项,形成了独特的仪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呈现了崇儒重教的地域文化、乐群好礼的伦理关系.方志对科举民俗的书写,除实录外,还有去浇漓之习,敦仁让之风的用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特定视角,即方言词语与地方风俗文化的三个小方面,“同一词语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比喻用法;同一词语在不同地方表示的不同意义;同一意义在不同地区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看地方风俗文化来论述方言词语与地方风俗文化的联系,以期给方言与文化的学习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