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广州市三元里小学于1994年12月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学校充分利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为教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德育为“龙头”,带动各育协调发展,办出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省、市教育先进单位.少先队鼓号仪仗队名扬穗港地区,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亲笔题词:“吹响四化进军号,祝三元里小学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2.
《教育导刊》2008,(10):65-65
广州市三元里小学于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充分利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这一历史人文资源,突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爱国教育,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7学年,学校两个校区合二为一,优化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三元里小学是白云区小学整体改革第一层次学校,座落在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馆侧.学生来源90%是三元里村的农民子弟.自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三元里这个城乡结合部的经济高速发展,人平收入冒尖,外来人口剧增,社会环境复杂等现实情况,学校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教育应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到了二十一世纪,三元里能不能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就得看能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所以培养跨世纪的管理者、劳动者是当今学校实实在在的任务.为此,早在1986年,学校就确定了这样的策略思想:充分发挥三元里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文资源的教育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推动德育工程的实施;再以德育为“龙头”,带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诸育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把这一策略思想具体化,成为可操作、可检测的教育行为,收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越冠英 《教育导刊》2001,(23):39-41
三元里小学座落在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馆侧。学校在实施整体改革中,本着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来抓,充分发挥三元里历史人资源的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带动了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协调发展。我们在创立育人系统工程中,办出了学校自身的特色,取得了显成绩。近年来,学校不但顺利通过省、市两级的省一级学校复评,而且被评为广州市明示范校园、广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市青年明号单位,至今还一直保持着区先进单位、精神明建设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学校《不忘历史,激发学生爱校、爱乡、爱国的感情》的系统工程实验获广东省教育科研创新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5.
三元里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十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形成了“充分发挥历史人文资源的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推动德育工程的实施,促进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鲜明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群众性的、规模较大的反侵略斗争.关于这次斗争的组织者,不少著作和文章都认为是三元里的菜农韦绍光,但此说欠妥.有关韦绍光的资料,全部来源于解放后一些单位在三元里一带所作的调查访问记录,未见诸任何历史文献.1951年6月,广州市人民政府民教科在三元里召开调查会,韦绍光之孙韦祖说,这次斗争是"本人祖父韦绍光首先发起,四处宣传,宁死不辱.大家愤起搏斗,死伤英军三、四人."而李翀伟和其他人在发言中都未提及韦绍光.三元里的老人李翀伟还写了一篇笔记.其中说:"英军十余人到三元里乡东华里,见韦绍光之妻,恣意调戏.乡人见状,认为忍无可忍,群愤而击之,杀死敌兵八、九人,将尸弃  相似文献   

7.
《教育导刊》2007,(12):F0003-F0003
地处三元里抗英纪念馆旁的广东省一级学校一一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历史人文资源,形成了“充分发挥历史人文资源的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推动德育工程的实施,以德育为龙头,促进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鲜明特色,该校开展的“不忘历史,激发学生爱校、爱乡、爱国感情的实践和探索”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50周年之际,广州市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现场交流会在三元里小学召开。广州市教育局及八区四县教育部门的有关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出席了现场交流会。 代表们首先观摩了三元里小学的升旗仪式,并观看了曾获广州市最佳鼓号队光荣称号的三元里小学鼓号队的精彩表演,庄严的升旗仪式及威武的鼓号表演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教育导刊》2006,(9):F0003-F0003
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该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初中模式研究”和高级课题“主体性教育研究之学生自我发展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自发的一次抗击英军入侵的斗争。长期以来,历史教材述及该事件时,均高度颂扬三元里人民不畏强暴的斗争气概和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然而笔者认为,三元里抗英体现的是乡民群体“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本能,绝非“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三元里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是一所办学单位重视,校舍完兽,校园整洁美丽,设备较先进,校风、教风、学风好,教学质量高,办学有特色的好学校。近几年来积极开展小学整体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充分发挥三元里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文资源的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推动德育工程的实施,协调各育的发展,办出成效、形成特色。在学校管理中,把教学目标管理、德育管理、教师管理、教学常规管理等形式单列规章又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把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思想品德课与劳动教育拧成一体,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又注重儿童的心理研究,重视两代人(教师、学主)的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品格、学习习惯的培养。多年来,学生没有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充分发挥了窗口学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被喻为“金三角”、“黑三角”的三元里地区,“读出无用”、赚钱享受无时不在侵蚀学生,有些学生弃学就业,个别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但在这里,有一位能把班从“乱”到“治”、所任班连续十年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两年被评为市先进集体、升学率高、成绩好的老师——广北中学谢棣娟老师。  相似文献   

13.
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战斗。在近代中国民族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史学界对于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斗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关于这次斗争的领导问题,却出现了很多的争议,不少作和献都认为是菜农韦绍光。但此说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事实上,韦绍光不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领导。而在这场斗争过程中,举人何玉成却是一直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但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组织和动员群众的不止何玉成一人。因此,笔认为“何玉成是三元里抗英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之说更为妥帖。  相似文献   

14.
张乔君 《考试周刊》2012,(43):128-129
"三元里人民抗英"事件是近代中国人民对抗外来入侵的一件大事,后来因为人们夸大事实,以及清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它被放大为"爱国主义"的体现。但是,当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而作为中国人民一部分的三元里民众亦是如此。另外,当时广东还具有排外思想,这就使得三元里的人民反抗外来入侵,因此其体现的精神是"保卫家园"。  相似文献   

15.
作为记录史实的文章,要求翔实而简要。《三元里抗英》一文的作者正是本着这个原则,运用简洁精粹的语言,较翔实地记述了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史实。文章从道光二十年四月五日辰刻英国侵略军“由泥城直进(?)步登岸”记起,逐日记载到同月十二日英军统帅义律慑于三元里人民的伟大力量,“情愿即刻撤兵下船”止,历时八天。八天中有侵略军烧杀奸淫的残暴罪行和外强中干的本质,也记载了清朝统治者屈膝投降,昏庸腐败的丑态。更重要的是作者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成功地刻画了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的壮观场面。作者匠心独运,精心剪裁,仅用了一千多字便真实详尽地把当时的历史情况载入史册,这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相似文献   

16.
<正>1840年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无情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中国逐步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演变,列强的入侵,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鱼肉百姓,践踏国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反抗。从1839年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运动,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不同程度上都是反抗封建统治者和帝国主义势力的表现。这些对中国传统体育特别是武术,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1.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所展现的武艺中国东南沿海是列强入侵最早和最频繁的地区。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附近一百零三乡的农民数千人,拿起刀、矛和农具,反抗欺压民众的英军。大批英军被痛击,狼狈逃去。首举义旗的三元里村,自古以来就有名为更练馆的练武组织,直到  相似文献   

17.
加强校本培训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远清 《教育导刊》2005,(10):48-49
三元里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已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随着国家新的课程目标的颁布,我国基础教育界正面临着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大变革。要让教师接受新的教育价值观、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并转变他们的教育行为,必须通过开展教育科研,使教师  相似文献   

18.
三元里是举世闻名的光辉名字,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对异族侵略的象征,是中国历史迈进近代史的辉煌里程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秦牧同志的《古战场春晓》,就是一篇歌颂三元里的好散文。  相似文献   

19.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在谈及鸦片战争中广州附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时,认为这场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叫一些权威资料也认为“三元里抗英,是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场战斗”;“第一次显示了只有在广大人民中存在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力量”。似乎已成定论:三元里斗争是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行为。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种看法有悖于史实。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三元里人民抗英诗歌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