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国内外医学期刊论文署名多通信作者的情况日益增多,但是学术界对于多通信作者署名的统一要求和规范较少。寻找多通信作者署名特点,探讨其带来的影响,提出规范多通信作者署名的建议。【方法】 通过查阅49篇多通信作者论文,观察整理通信作者的署名位置、标注形式和文字表述等特点。【结果】 多通信作者署名位置不统一,以末2位多见,标注形式和文字表述多种多样,不利于数据库检索、论文管理和科研评价。【结论】 统一、规范多通信作者的署名要求有其必要性,此举有利于数据库设置检索条件,提高科研检索准确性,便于实施科研论文管理和科研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为规则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对《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的概念内涵进行逻辑分析,指出其引文页码著录存在的问题。【结果】 对“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引文页码。”这一表述提出了修改建议;提出多次引用同一篇期刊析出文献的引文页码著录方法。【结论】 建议“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修改为“多次引用同一文献”,进一步明确其页码著录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医学论文作者单位署名不当现象的几种典型方式,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并探讨其伦理规范。【方法】 对《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年10月26日—2016年12月31日545篇来稿及2015年同期444篇来稿中未标明作者和单位署名的论文进行调查,按照作者投稿时注册的信息打电话核实情况,并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收到的单位署名和论文内容不相关,病例资料来源与第一署名单位不一致的2篇论文进行案例调查,指出各自存在的伦理问题。【结果】 2016年所调查时间段共有53篇(9.7%)在初投稿中无作者和单位署名,明显高于2015年所调查时间段\[7篇(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1,P<0.01)。对2016年53篇未署名论文核实其登记的作者信息时,发现可能存在第三方代写、中介机构代投情况。对案例1作者单位署名和论文内容不相关,案例2病例资料来源与第一署名单位不一致的情况进行调查,经核实均属于作者隶属的机构单位与完成课题的机构单位不一致的单位署名不当。【结论】 编辑要提高警惕并核实单位署名不当的论文,采取适当对策,制定有针对性的伦理规范以约束作者署名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学科技期刊作者署名和单位标注的共识性规范。力争让科技期刊编辑有所遵循,为编辑实践提供方便。【方法】分析科技期刊作者署名和单位标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种情况详细举例。【结果】对日渐突出的论文作者署名和单位标注中的随意和不规范问题,提出规范和细化的标注建议。【结论】医学科技期刊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规范化标注,对尊重作者的署名权,确保提供资料来源的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联系和沟通作者及其单位畅通无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制订期刊论文作者贡献声明与署名规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合著论文作者署名方式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作者贡献声明与署名规范化的关键措施。【结果】提出了制订“论文作者贡献声明与署名规则”的建议和基本内容框架。【结论】 期刊合著论文作者署名规范及其相应的学术评价应突出作者贡献声明的重要作用,应由权威学术机构制订统一的“论文作者贡献声明与署名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第三方代投医学科研论文的作者基本信息及论文特点,提出防范建议。【方法】 调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年10—12月779篇来稿的作者注册信息、用户名、密码等基本信息,并分析疑似代投论文的特点。【结果】 本研究发现165篇疑似代投论文,其中72篇来稿正文无作者及单位署名(无署名),93篇来稿正文有作者及单位署名(有署名)。疑似代投论文的注册邮箱、手机号和用户名、密码均有一定规律性;无署名论文注册信息特征性较强,论文质量不高,以临床研究为主,更易识别;有署名论文相对规范,以基础研究为主,存在基金标注不当现象。【结论】 第三方代投具有各自规律的注册信息特征及论文特点。建议医学期刊编辑加强论文初审,重视审核作者投稿信息,并要求作者投稿时提供相关研究真实性证明材料,同时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伦理教育和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内外作者贡献声明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作者贡献声明在期刊中的实践现状,为我国科技期刊实行作者贡献声明政策提供参考,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采用案例调研的方法对作者贡献声明不规范的现状进行说明。【结果】国内外有关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署名资格与排序、作者贡献披露形式、作者贡献要素、作者贡献权重和作者贡献网络5个方面;著录率低和著录不规范是期刊在实践作者贡献声明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论】建议推出面向国内科技期刊的作者贡献声明标准,鼓励国内科技期刊制定详细的作者贡献声明政策,并在实践过程中加强规范性审核。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研作者群体及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论文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修改的态度,剖析其原因,并从学术期刊编辑角度提出防范这3种情况下常见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以期减少中文科技论文隐性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频次。【方法】结合编辑工作实践确定修改论文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中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常见表现,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论文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其他合著者及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修改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的态度。【结果】第一作者表现出较为强烈的修改意愿,通信作者和其他合著者对此持开放态度,大多数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单位署名修改持否定态度,大多数第一作者在修改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时会征求通信作者和原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的意见。【结论】学术期刊可采取在投稿环节通过投稿须知提前告知,在投稿系统中完善论文作者、单位和基金项目信息,要求提交版权转让协议与作者贡献声明等措施,预防作者对作者和单位以及基金项目的随意修改。在作者要求修改时,可要求作者提供附全体作者签名的纸质版修改说明,必要时还可要求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盖章。期刊编辑应结合作者信息、作者贡献声明、版权转让协议和修改说明,认真查证比对,以识别并防范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从而推动学术期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完善的措施。【方法】以文字复制比检测为参照,参考有关研究成果,重新界定与区分“参考文献”,确定部分著录项目的必备性,增加和规范部分著录与标识符,调整部分著录格式。【结果】发现新规则的部分术语、著录规则及格式、示例等不明确、不科学、不实用,削弱了其作为国家标准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按照检测需要对其修订后,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充分增强。【结论】文字复制比检测与新规则密切关联,可作为其修订完善的重要依据,为之提供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论文不当署名现象及规避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目的】探讨科技期刊论文不当署名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著名科技期刊署名规范,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不当署名的原因。【结果】 不当署名,如影子作者、名誉作者、随意更改作者等现象在科技期刊普遍存在。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科技期刊应严格制定署名规范,要求所有作者均声明对稿件的贡献,并承诺对稿件的诚信负责,对稿件有贡献但不具备署名资格者应予以致谢。【结论】 科技期刊编辑应提高对署名规范的认识,规避论文不当署名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DOI著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充分发挥DOI的检索和引文链接功能;便于优先数字出版论文的检索、浏览和引用。【方法】 采用比较法、归纳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DOI标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参考文献规范著录DOI的建议和对策。【结果】我国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DOI标注比例较低,且不够规范。【结论】 国家标准中拟增加DOI作为参考文献著录项目;编辑出版部门应积极申请注册和规范使用DOI;论文作者也应习惯运用DOI进行文献的检索和浏览,并注意规范著录DOI。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研中文图情期刊作者贡献声明标注情况,梳理典型标注模式并设计示例模板,为期刊制订相关政策文件提供参考。【方法】采集5种国内图情期刊的作者贡献声明版块内容,对各期刊的作者贡献声明进行内容分析,分析作者贡献声明、作者署名次序、论文写作流程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样本期刊作者贡献要素归并词表绘制论文写作规范化流程图,设计依贡献程度进行排名的作者贡献声明示例模板。【结论】以显性方式声明不同位次作者对论文的具体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宜加强对作者贡献声明的认识并规范标注格式,共同促进学术论文投稿及发表格式规范化,为开展更加精细的学术评价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全面了解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单篇著录项目情况,为中文期刊国际化的基础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41种医药卫生核心期刊2016年研究性论文的单篇著录项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 多数期刊较为规范地著录了刊名、卷号、期号、页码、英文题目、DOI、作者联系方式等项目,仅少数期刊标注了二维码、ORCID、期刊主页和联系方式、接收日期、作者贡献声明、利益冲突声明、版权声明等其他附加信息。【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单篇著录项目存在不规范、不完整甚至缺失的现象,不利于期刊国际化发展,其规范性和完整性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全球高影响力英文期刊的参考文献责任者姓名著录规则,为国内期刊同行编校或审读参考文献提供参考,并对相关国家标准的修订提出建议。【方法】以在科睿唯安2021年度《期刊引证报告》中影响因子排名前50的英文期刊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所引用参考文献的责任者姓名著录规范和著录格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结果】全球高影响力英文期刊所发表论文的作者姓名均采用名前姓后的书写顺序,这些期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责任者姓名著录遵循名从主人、名缩写、姓仅首字母大写的简单规则。除了个别期刊因姓名有歧义而出现误判之外,这些期刊均能做到准确辨别普通英文姓名和包含前缀、后缀、复姓的英文姓名的名和姓并正确处理名的缩写。【结论】全球高影响力英文期刊参考文献责任者姓名的著录规则对国内期刊做好参考文献编校或审读工作都有借鉴价值,同时,这些规则也间接地证明国际标准ISO 690中本无关于责任者姓须全大写的表述或倾向,因此建议国家标准GB/T 7714—2015在修订时不再硬性要求责任者“姓全大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揭示当前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现状,为提升参考文献著录质量提出策略建议。【方法】采用抽样审读法,选取7个自然科学学科的14种期刊,审读其2020年第1期中的5904条参考文献,对参考文献著录方面存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结果】14种期刊参考文献的差错率均值为22.20%,最高值为61.97%,最低值为5.46%;参考文献主要责任者项和出版项是最易产生差错的高危区;期刊普遍存在未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未全刊统一等著录规范性问题。【结论】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质量现状不容乐观,著录质量有待提升;对作者进行相关培训、在编辑过程中引入智能辅助工具能够有效提升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国科技论文参考文献中不规范的中国专利引文,为期刊编辑、科研管理人员等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2009—2012年的专利引文数据为例,结合国标GB/T 7714—2015的规范,从规范中的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和专利出版日期5个要素出发,总结中国专利引文的不规范形式。【结果】 2009—2012年,专利引文的年均增长率为5.72%,但专利引文的规范性较差。【结论】 结合技术专利和期刊论文的相似性及作者引用的便利性,建议中国专利引文的引用标准格式为“[序号] 发明人. 专利名称[P]. 授权号. 专利授权日期.”。  相似文献   

17.
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依托单位互动关系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政府投资主建、择优支持的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但依托单位是实施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实验室与依托单位和谐融洽的关系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NHC)通报的医学学术不端论文情况,探讨医学学术不端论文的有效防范对策。【方法】以2021年6月3日至12月31日NHC通报的309篇医学学术不端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作者特征(职称、科室、工作单位、署名作者数)、论文特征(发表与撤回时间、被引用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及处理措施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09篇学术不端论文共有署名作者1378位,被通报作者数为1019位,共计被通报1168人次。除不知情作者(36位)外,有174位署名作者未被工作单位通报处罚。1019位被通报作者中,69.08%的作者工作单位在山东;81.24%的作者拥有中级或副高级职称;医师与护师分别占84.09%与11.49%;骨科领域作者最多(占7.85%)。(2)截至2022年1月31日,309篇学术不端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13.6次;有撤回声明并注明撤回日期的论文有201篇,撤回后其新增被引频次平均为3.9次/篇。仅30篇(14.93%)论文撤回后未再被引用。(3)论文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数据造假(162篇,52.43%),第三方代写、代投或买卖论文(138篇,44.66%),编造研究过程(101篇,32.69%),不当署名(74篇,23.95%)与图片造假(31篇,10.32%)。【结论】NHC通报的医学学术不端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数据造假,第三方代写、代投或买卖论文,编造研究过程;部分作者存在多次学术不端行为。我国医学学术不端论文防范与医学科研诚信建设任重道远,国家层面、医学科研机构、国内医学期刊等需要携手共筑抵抗医学学术不端行为的围墙,维护学术道德、净化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GB/T 7714―2015中“标准号”著录为“其他题名信息”的规定提出商榷意见。【方法】 从逻辑上论证GB/T 7714―2015这一规定的不合理性,并与国内外有关标准对比,分析了新规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结果】 新规定与有关标准不能协调配套,不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习惯,可能造成歧义或识别困难,并且实施成本过高。【结论】 建议将“标准号”著录为“题名”,恢复“标准号 标准名”的著录格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国内科技期刊参考文献中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DOI)著录方面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思考总结,为提高DOI规范化著录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分析国内期刊参考文献DOI著录现状;从编校实践角度出发,对参考文献DOI规范化著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在参考文献DOI著录方面已取得很大发展,但在编校实践中,DOI著录错误的问题时有发生。为作者提供说明文档及参考文献模板文件、针对常见问题进行批量检查,以及加强DOI语法知识学习等是提高DOI规范著录水平的有效方法。【结论】 期刊编辑在编校实践中,应注重DOI著录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善于利用各种工具手段,以不断提高DOI规范化著录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