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在学校工作中,特别是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有一种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这就是被不少教师称之为“失控”的现象。“失控”,字面意义为掌握不住,脱离原定的轨道或范围任意活动。套用到德育管理工作中,是指在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中,出现的被教育者违背教育者的意愿,不接受甚至抵制教育,教育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严重影响教育效果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从播种到收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重视这个过程,就不可能获得切实的收获。同样,德育也是一个过程,是比从播种到收获还要繁杂得多的过程。所以德育工作很难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尤其是对所谓的差生,靠一两次谈话或一两次家访是难以有根本转变的。德育忌心浮气躁,忌急功近利,忌粉饰张扬。德育必须重在对过程的把握,以为师者的宽容赢得被教育者的亲近与信任,以为师者的浓浓情怀与工作的细致赢得被教育者的心悦诚服,以为师者的耐心与从容赢得被教育者的冷静与理智,以为师者的恰到好处的点拨与激励赢得被教育者的茅塞顿开与彻底转…  相似文献   

3.
张珊明  罗匡  罗伏生 《文教资料》2009,(32):211-212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德育提出新的要求。将团体辅导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大学生德育中,为大学生德育工作开辟了新视角和新思路。团体辅导促使教育者深入了解被教育者及其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被教育者自我体验和自我成长,帮助被教育者发展良好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4.
德育的效果和质量不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而主要取决于被教育者的接受,这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关键,是目前提高德育塑造力和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影响德育接受的因素各种各样,小群体只是其中一种,它在德育接受过程中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如何发挥小群体在德育接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它,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把消极影响转化为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德育教育的泛主体特征的提出 德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作为德育教育的两个主体已经在理论上达成共识,德育的本质属性特征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性特征,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独立人格特征也被理论所认同。  相似文献   

6.
如何加强德育实效性,全面提高被教育者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在努力提高德育实效性上不断实践总结,不断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一、抓观念,确立德育的时代性作为教育者,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德育观念是十  相似文献   

7.
德育目标过高或过低影响德育效力,德育目标的多元化也直接影响德育效力.提高德育效力,要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要有层次,要关注德育目标的现实性和超越性.学校的德育目标要培养爱自己、关心他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德育的策略——隐蔽德育意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是目前学校德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方法论上讲 ,影响学校德育成效的因素很多 ,有学校内部的 ,也有学校外部的 ;有心理学方面的 ,也有社会学方面的等等。但在讲究策略 ,减少不利因素 ,增加有利因素以求得德育实效的过程中 ,现代德育至关重要的一条策略是 :隐蔽德育的“教育”意图 ,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识。所谓隐蔽德育意图 ,就是德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德育内涵的基础上 ,在工作中尽可能不暴露自己的目的 ,改变当前学生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德育的状况 ,淡化他们“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 ,在…  相似文献   

9.
大学德育接受学的几个问题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行德育有两个主体,一个是教育主体,一个是接受主体,德育的效果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接受主体,这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关节点,是目前把德育放在首位的重要生长点。正如接受美学启示的那样,一个文学家、艺术家拿出作品,只完成其功能的一半,关键的另一半在于接受对象如何现实性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德育接受学,研究被教育学,是德育发展的战略性课题。 (一) 把德育放在首位,首重德育,已是不需论证的问题。重要的是应努力研究怎样实现放在首位,并出现首位效应,即在被教育者——接受者那里被接受,表现出相应的、期望之中的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德育过程中潜课程的关注点。在德育过程中,潜课程长期以来被教育者忽视,这跟我们教育体系中片面注重课程体系、注重正规课堂教育有很大原因。面对职教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正规课堂的传统知识点难以为继时,重视德育潜课程的作用应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感、理、情”于德育中的实施艺术张继山绥化市技工学校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育光靠摆事实讲道理来进行,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要注意的是教育方法及其艺术性。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做到唤醒、激励和鼓舞。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要达到感情融洽、思慕相...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效力的不足和德育系统的链接缺阻。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重塑合理的道德理念、开辟多样的德育途径等措施,来解决和提高高职院校的德育效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尝试运用复杂性科学重新审视高校德育教学效力问题,即借助于非线性思维、混沌原则、整体性思维等复杂性思维,从效力决定、效力掌控、效力合成等三个方面对高校德育教学效力问题进行透视分析,以期从中获得更客观真实的逻辑判断和更科学合理的应对之策,为高校德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祝愿 《考试周刊》2013,(49):98-99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美学因素无不影响学生的身心。体育教学要将教育者、教学环境、教学过程这三个客体美学因素作用于被教育者,提高被教育者的审美能力,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方法论层面上审视大学德育,得到的最大启迪是要对这一问题作辨证思考。只有深刻认识德育功能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德育过程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主体性的统一,德育方法的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德育途径的显性和隐性的统一,才能使其功能、内容的定位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操作的方法和实施过程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规律,从而真正提高大学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6.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它既包括最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又包括思想、政治等基本价值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德育居主导地位,因为它体现着一定社会、阶级的政治要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关系着被教育者的政治信念、发展方向、思想水准和价值取向,决定和影响着被教育者怎样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以及怎样运用通过这些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徐瑶 《家教世界》2013,(4):204-205
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论思想对我国德育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从个体发展差异性、社会发展趋势、社会时局三个层面阐述了教育目的论的特征。对当代德育实践的启示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要在生活实践中培养锻炼被教育者;要形成多方合力进行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8.
刘莉 《考试周刊》2007,(2):121-122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内容,这些方面所包含着的美学因素无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体育教学要将教育者、教学环境、教学过程这三个客体美学因素作用于被教育者,提高被教育者的审美能力,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所以,隐蔽德育的"教育"意图、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识是进行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政治道德教育的简称,就是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从成为一名教师起我就一直着于德育工作,它成为我教学工作以外的又一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