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地模仿动作教学是滑冰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冰期来临前和滑冰课前,进行一定的滑冰陆地动作练习,能加快学生掌握基本动作,体会滑冰运动的初步感觉,建立滑冰运动的基本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速度滑冰陆地课的教学主要是指结合冰期前的陆地诱导动作和模仿动作的教学.它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尽快掌握冰上技术的捷径和培养学生学习滑冰兴趣的好方法,并可通过它来发展学生冰上所需要的各种素质.  相似文献   

3.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方法,结合功能解剖学知识,对于静实地滑冰和陆地模拟滑冰动作结构和肌电特征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差异。结果显示:陆地模拟滑冰单步周期各动作阶段用时明显长于实地滑冰;实地滑冰和陆地模拟滑冰单步周期技术动作构成不一致;两者单步周期各阶段腿部肌肉放电强度存在差异,从单步周期总体来看,实地滑冰腿部各肌肉放电强度明显强于陆地模拟滑冰;实地滑冰腿部各肌肉最大用力程度均大于陆地模拟滑冰,主要用力肌肉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尤为明显。表明:陆上模拟滑冰作为陆上训练期保持滑跑感觉、体验滑跑技术细节和模拟滑冰全过程力量训练的方式不合理,长期坚持练习对改进滑冰技术动作细节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五次课教会大学生滑冰的教学小尝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一种5次课使大学生学会滑冰的教学小尝试,并对教学方法和体会进行论述,旨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较快掌握速度滑冰运动的基本动作和技能,真正能达到提高冰上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罗大林  王晓伟 《冰雪运动》2005,(1):64-64,66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滑冰课的教学方法和体会进行总结,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使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滑冰的基本动作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哈工大普通高校学生学习滑冰课时,选择不同滑冰鞋及其对掌握滑冰动作的对比分析,阐述了初学滑冰者正确的选择滑冰鞋对于较快的掌握滑冰动作,提高冰上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祖莹 《冰雪运动》2012,(3):73-78
冰上体育课是黑龙江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由于冰上滑冰运动技术难度高、技术动作复杂,大学生在掌握滑冰技术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运动损伤现象,探究导致大学生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对提高冰上体育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冬季冰上体育课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部位包括踝关节、膝关节、腰部、髋关节、肌肉、韧带、肩部、上下肢及切割伤等,运动损伤的性质有开放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或脱位等,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与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学生未能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学生技术基础不同步或技术动作不规范、安全知识教育不够及缺乏有效的场地管理是产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强化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场地与器材的维护等高校冬季冰上滑冰课程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速滑教学时数少,需采用有效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速滑教学采用陆地诱导和模仿动作的练习与轮滑模仿滑冰的练习,能有效地发展学生下肢肌肉力量和专项素质,有助于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的提高。陆地诱导和模仿练习的优点是条件简单,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模仿练习,缺点是缺乏冰上动作的实感;冰上练习优点是具有冰上动作的实感,缺点是练习难度大,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采用轮滑模仿滑冰的练习,显示出速滑教学的优势。用轮滑模仿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重点院校的学生来源于全国各地,我国南北方自然条件相差很大,学生的滑冰基础高低不齐,有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滑跑技术,有的学生仅在电影、电视中见过滑冰,因此教学难度较大。滑冰,对于一个初学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南方同学更为明显,恨不得马上学会滑冰。但是,由于速度滑冰这项运动的技术复杂,不仅使学生很难在一、二堂课中掌握它的技术动作,而且身体能量消耗很大,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会滑冰的信心。为此,探讨如何上好普通高校一年级速度滑冰课,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10.
辅助教学法在速度滑冰弯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速度滑冰是技能性较强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弯道技术动作.针对速度滑冰弯道教学的难点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经研究运用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技能和教学效果,对推动冬季滑冰课的开展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针对滑冰项目教学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将“动态分层教学法”在高校滑冰课中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滑冰课教学中运用动态分层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滑冰课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运动习惯和竞争意识等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熟悉冰性是初学滑冰的第一步,这段教学能使学生了解冰和冰刀的特性,以及冰刀接触冰面时所产生的"滑"感,进而解除恐惧心理,为进一步学习技术打下基础.熟悉冰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滑冰的感性认识;二是具体的练习内容和步骤.一、对滑冰的感性认识首先使学生了解冰和冰刀的特性及动作的结构.滑冰的动作与人在陆地上行走和奔跑的动作完全不同,对初学者来说往往在刚上冰时都采用陆地上行走向后趴冰的动作,这主要是对冰和冰刀的特性了解的不够.冰本身滑度比较高,加之冰刀刃  相似文献   

13.
高校滑冰课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岩  刘俊一 《冰雪运动》2009,31(2):66-70
研究目的:通过对影响高校滑冰课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因子的分析,以改善我国高校滑冰课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学生滑冰课的教学效果。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设定《大学生滑冰课学习因子问卷》,对影响大学生滑冰课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利用计算机统计数据确定主要的学习因子。研究结果: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大学生对滑冰运动的好奇心理、希望体验快速滑行的感觉、教学环境和器材、教师的教学艺术、希望获取滑冰运动的知识、希望提高身体健康等6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高校滑冰课中学生应从感性形式获得的学习效果逐渐转变为到理性形式获得的学习效果,以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北方高校冰上教学中,在课前准备活动中运用陆上辅助性练习进行教学,有利于使学生尽快消除对滑冰的恐惧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冰感和掌握冰上动作.经实验对比表明,该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冰上动作表象,加速掌握冰上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潘黎  秦福奎 《冰雪运动》2001,(2):66-66,74
滑冰课是我国北方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主要教学内容。为提高冰上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机能,需对学生在上冰前进行身体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及基础理论知识等几个方面的素质准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滑冰是很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内容,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在这方面还没有深入地进行研究,以致使滑冰课的效果较差,不能尽快地教会学生技术和更有效地增益学生健康。本文根据自己对滑冰教学的点滴经验和教训,针对初学滑冰者提出的几个问题,略述浅见,目的是抛砖引玉,使得大家共同来进行探讨,进一步提高我们滑冰教学的质量。一、讲好滑冰室内课上冰前应当向学生讲一次滑冰内堂课,以便全面地介绍滑冰运动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次课讲与不讲,讲得好坏,会对学生以后学习滑冰有明显地影响。当然有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提高我国全民身体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新冠病毒影响,线上体育课程成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滑冰课程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法、实践教学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中小学线上滑冰课程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利用陆地专项体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滑冰课教学建议和思考,以期为线上滑冰课程的高质量教学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冬季滑冰课是黑龙江省学校的特色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表明滑冰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的掌握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在中学女生滑冰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师教法简单、形式单一,滑冰技术的难度较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弱势导致其极易产生心理障碍,极大地降低了冬季体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无法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从培养和激发女中学生良好的滑冰学习动机入手,在教学中实施区别对待的原则,适当降低技术教学的难度,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其身体和心理素质,克服她们对滑冰课的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提高冬季滑冰课程教学的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滑冰课是我国北方冬季特有的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受气候、场地、技术熟练程度等因素影响,其课程教学主要以技术教学和练习为主.预前教学是在上冰前的体育课中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的辅助教学,是冰上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丰富合理、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滑冰兴趣,提高滑冰专项身体素质和学习技巧,从而最终提高滑冰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速度滑冰项目的运动特点及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找到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速度滑冰的运动技术,提高冰上课教学效果,并有效培养学生对滑冰运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