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新构建与“两个结合”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程度,利用对“两个结合”的认识在分析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方向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文章重点从“两个结合”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在关系为抓手进行系统研究,论证了“两个结合”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我们要把握好几项准则以及对策分析,进而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地位,展示独特的中国文化底气,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持续书写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和政治理想是政治文化领域中两个重要但又难辨的范畴。意识形态与政治理想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它们都体现出人们对于未来政治生活的设想。意识形态与政治理想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在主体、根本特征、范围以及功能上都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当下,我们认识和理解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具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政治理想通过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式来不断实现;意识形态建设应该尽最大程度地吸收社会的政治理想;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增加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趋近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3.
“主旋律”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对异质性价值的疑虑或者排斥,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其领地日渐收缩的一种“应激反应”.主旋律电影与中国电影史链条上各相关时期的电影既有承继关系,也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功能始终未变.主旋律电影在坚守自身价值范畴的同时,也兼容、挪用了一些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范畴,其内涵在扩展、丰富,疆界在拓宽.如果主旋律电影走向一种融合了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本土价值和外来价值的文化,它就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具有广泛文化辐射力的“共同文化”,主旋律电影也因此会走上一条前景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柯尔施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其实践哲学建构起来的,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则是通过其霸权理论建立起来的,他们二人又都是以对哲学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来完成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工作的。因此,哲学、实践与“霸权”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基本范畴。正是从这些基本范畴出发,他们在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践哲学”及其“转型”和“文化霸权”及其相关问题。在前一个领域,主要讨论的是意识形态理论的视角问题,而后一个领域则主要讨论的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所要关注的核心话题。  相似文献   

5.
尤媛媛 《考试周刊》2010,(20):39-39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竞争有限资源以谋求自身的发展,城市文化作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繁荣区域经济的有效工具开始备受关注。文化是社会历史范畴的内容,只要是涉及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民风习俗、审美观与文化教育等意识形态领域的要素均可纳入文化范畴。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城市能否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来势凶猛的“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取得“软实力”竞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文化的优劣。下面,我结合金沙县实际,对城市文化的构建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对于面临巨大国际挑战、压力和机遇的当代中国,深入研究变革时代的意识形态问题,无疑有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性,形成了意识形态和科学关系发展史的分水岭,实现了意识形态作为否定性范畴和描述性概念的辩证统一。在提倡和弘扬文化-意识形态的科学批判精神,并贯彻学术争鸣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适度性,使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主义精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7.
认知理论认为基本范畴跟文化图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范畴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文化内涵差异是由文化图式差异引起的。运用文化图式理论分析“牛”、“马”这两个基本范畴词的中西文化内涵差异,可知对图式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跨文化比较并确定适宜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科学化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性,形成了意识形态和科学关系发展史的分水岭,实现了意识形态作为否定性范畴和描述性概念的辩证统一。在提倡和弘扬文化-意识形态的科学批判精神,并贯彻学术争鸣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适度性,使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主义精神之间保持“必要和张力”,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9.
“两个结合”的提出,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唯物辩证法与“朴素辩证法”的相通,唯物史观与“民本思想”的契合以及共产主义社会与“大同社会”的相似是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科学性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合理性逻辑。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需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同时,立足中华民族精神构建共同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伊格尔顿对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成就十分突出。他试图建立以意识形态生产为核心的"文本科学"和"审美意识形态"范畴,重新赋予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力量,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当代价值。本文从文学和美学两个范畴分析伊格尔顿文艺理论中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功过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评价斯大林的浪潮有一个共同点:与政治密切相关。体制的好坏有一个时代性的问题,“政”与“制”也有别,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斯大林模式。从斯大林本人的作为的主要面看,功绩巨大。过大于功论难让人信服。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不能以道德评价代替历史评价,与时俱进与历史地看问题并行不悖等四因素。  相似文献   

12.
政治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种介于哲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中间理论。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政治的本质论、政治的价值论、政治的艺术论、政治的本体论、政治的目标论、政治的民主论。它具有人民性、辩证性、民族性、方向性、实践性、包容性等特点。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的、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总结我党八十年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政治资源的角度研究“三个代表”,对于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皆提出了不同的政治指导思想。道家以“道”为逻辑基点提出自己的政治建构。“道”是不可名的,由于“道”缺乏逻辑构成要素,作为一种政治哲学,道家思想未能取代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最终道家学派分裂为老庄学派和黄老学派,因此从“道”形而上的逻辑角度探析其原因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政治宣誓制度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民主制度的确认。中国建立政治宣誓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应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建立与完善政治宣誓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英美文学》课是一门蕴含了西方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思想的典型的文科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与通识课,探索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十分必要。从必要性、目标、方法与途径等几个方面对《英美文学》课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进行了探索具有开创性意义,对其他文化通识类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视阚下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多角度、宽渠道的发展重要意义。通过对政治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关联性的了解基础上,分析中国高校思治教育的政治社会化的一般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加强当前高校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征电影的真正叙事者是官方政治,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变迁,官方政治要用电影影响民众,就得“把接受者缝合在故事当中”,而接受者被影响的程度,还得靠官方政治的“叙事技巧”。因此,研究长互电影的叙事策略,考察政治、电影、民众之间的影响关系,对于繁荣长征电影、培育先进文化都不无裨益。“政治诗意化”等叙事是常见的叙事策略。非平面化的、立体、垂直的“深度模式”叙事则是追求的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19.
自叶利钦时代起“政权党”政治就作为俄罗斯特有的政治现象,对俄多党制政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001年俄《政党法》颁布和实施以后,“政权党”政治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政权党”政治、《政党法》二者的分析,来阐明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列宁重视学与政治的关系和联系,重视政治和学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但他明确提出不应把二“划一”和“等同”,重视学艺术创作的独有的特征和规律,承认学艺术的相对独立性和独特功能,坚持要求学以其特有的审美创造规律去影响社会和政治,不应把二的关系庸俗化、简单化,艺并不从属干政治或仅仅服务干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