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在这里,笔者把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以下几点说明,供大家参考。一、实验材料的选择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好的材料可以提高实验效果。(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糖的种类比较多。有还原糖和非还原糖两大类。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蔗糖、淀粉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还原性基团,是非还原糖。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存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单子叶植物,如韭菜,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故叶子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由于叶片中色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较高的植物组织,而且要求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和梨。也可以用白色的甘蓝叶、白萝卜替代。经实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和萝卜。(二)脂肪的鉴定所用的材料一要脂肪含量高,二要有一定大小能做徒手切片,花生种子符合该实验的要求。实验前要将花生种子浸...  相似文献   

2.
如果将你的照片清晰地复印到一片树叶或花草叶上,你一定会珍爱这张特别的照片,那么人像怎样复印到植物叶片上呢 ? 1实验用品   无病斑新发植物嫩叶 (可用杨树或牵牛花 ),无水乙醇,碘酒,玻璃片,照像底片,黑纸,镊子,小烧杯,酒精灯。 2实验步骤   a.取植物叶片置于黑暗中,三昼夜后避开阳光直射取出。   b.将所需底片覆盖在叶子正面,用黑纸将叶片的背面托起,使叶子的背面不见光,上面盖上一块玻璃片,放在阳光下晒 3~ 4h。   c.在暗处去掉底片和黑托纸,把叶子投入到用水浴加热至沸腾的无水乙醇中,溶出其叶绿素,直…  相似文献   

3.
上节课我们讲过植物的叶子上有“气孔”。(类似人的汗腺) 发现的问题:叶子上的“气孔”可能与植物制造“食物”有关。 进行假设:植物通过叶子吸收二氧化碳与根吸收来的水分制造淀粉。 用实验验证:在一盆阔叶植物上选择一片健全的叶子,用两张同样大小的不透光的黑纸,把这张叶片的一部分从正面和被背面遮盖起来,再用回形针把黑纸固定在叶片上,把这盆植物放在阳光下。(经过两三天摘下,便于下课时继续做实验时用)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巧设实验     
巧设实验钟祥市双河镇小学孙启林(431913巧妙地设计实验可以提高课堂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记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植物叶子排水蒸气这一实验,按课本上的安排,在一节课内不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淀粉酶对麦芽糖和蔗糖的作用及酶的专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以及易受温度和pH的影响等特点,教材中针对以上的特点安排了相关实验加以验证。其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显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对蔗糖不起作用,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而在高三选修课本中,从“探索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原理中我们知道。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相似文献   

7.
以一氯乙酸为醚化剂,在水相中制备了低取代度(DS)的羧甲基淀粉。在淀粉乳浓度29%,投料比n(ClCH2COOH)∶n(淀粉)=0.15∶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h的条件下,羧甲基淀粉的取代度为0.027 9。以此取代度的羧甲基淀粉作为抑制剂对红铁矿进行浮选实验,当用量为220g/t原矿时,精品位可达66.02%,回收率可达80.15%。  相似文献   

8.
向碘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蓝色会褪去吗?为了验证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3~4毫升淀粉溶液,滴入2~3滴碘水,并振荡,溶液变蓝,再加入约3毫升四氯化碳,充分振荡,液体分层,上层呈蓝色,下层呈无色.[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1毫升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加入3毫升淀粉溶液,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呈蓝色,下层几乎为无色.以上实验事实充分说明:碘不能从淀粉溶液中被四氯化碳苹取出来,相反,淀粉溶液却能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把碘“夺取”出来.因此,长期以来被许多人所承认的那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正曼实验探讨了纯胶生产酯化反应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为35℃,pH为8,5.淀粉乳浓度为35%时反应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人人都吃大米、面粉,而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怎样被人体吸收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呢?需要通过实验来给学生解答。   首先让学生细细嚼米饭或馒头,问有什么味道?回答有甜味。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淀粉变糖了吗?带着这个问题去做实验。 1 动手实验之前学生应注意的事项 1.1 淀粉和糖的特性,淀粉遇碘带蓝色,糖没有这个特性。 1.2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温度是在人体的温度下进行,即37?℃。 1.3 加热后的试管必须冷却后再加碘液。  相似文献   

11.
<正>1问题人教版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P.126第4题如下: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1)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氢氧化钠溶液,密封不漏气。(2)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3)  相似文献   

12.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Unity3D为开发引擎, C#为脚本语言, 3ds Max为建模工具,以一个典型的实际天线测量系统为原型,以真实实验为依据,模拟在微波暗室环境下天线测试的操作流程和几种常见天线的测量结果,开发一个虚拟实验系统,实现微波暗室环境下天线测量的微波虚拟实验。系统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模型逼真,能够生成Windows环境下可执行文件,在PC机上运行。通过模拟交互,使用者可利用该系统对微波暗室的组成、布局以及功能获得直观认知,了解天线测试系统及测试过程,并能对几种常用天线或自定义天线进行模拟测量。系统也可辅助教师进行理论教学与课堂演示。在全面介绍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以喇叭天线为例,介绍天线测试过程3D模拟动画的实现,以及系统各主要交互功能的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主要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来验证“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消化器官》一课中,有一个实验“唾液消化淀粉”确实难做,当了几年专职教师了,每次上这一课时,总担心实验不成功。教材上用稀淀粉加入唾液在温水中泡几分钟后,淀粉会沉入管底。滴入碘酒,开始还不变色,摇晃几下,沉淀在下面的淀粉又会遇碘酒变蓝,让试管内的液体又变成了蓝色,望着那变蓝的淀粉液,心中不仅仅是失望,更有些不甘心。读了2005年《科学课》杂志上的《控制好细枝末节》一文后,深受启发,知道了温水应该在37℃左右,但文中所说的用淀粉糊,却没有淀粉液更有利于实验:1.淀粉液更节约原料;2.熬好后的淀粉糊晶莹透明,粘性极强,不易流动,不…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物学生实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中,所需用具过多、操作不当易造成烫伤等安全隐患。为了克服以上不足,笔者对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一些改动,现将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和步骤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德育》2007,2(3):F0002-F0002
“让每一片叶子都在阳光下翠绿,让每一个学生在发展中成功”。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从心育入手,努力构建以心育促智育,以心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7.
《少年电脑世界》2009,(5):12-12
八爪鱼,淀粉们对分卷压缩可能不熟悉,但淀粉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一定碰到过这种情况,拷一个4GB以上的文件到FAT32格式磁盘时,会被禁止拷入;或在上传一些大文件时,由于文件过大而无法上传。嘿嘿,这个时候分卷压缩就派上用场了。步骤很简单,淀粉们继续往下看吧——  相似文献   

18.
光的折射实验是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实验,传统做法是做演示实验,在暗室里观察现象。如果使用光的折射学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到光线的偏折,就可以让光的折射现象,满足其好奇心,而且顺应了学生乐于动手的特点,能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实验  相似文献   

19.
啤酒的简易酿制实验河南省潢川师范学校(465150)马志成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性质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啤酒的工业酿制生产过程和实验室简易酿制方法.实验原理:麦芽淀粉在麦芽淀粉酶、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葡萄糖....  相似文献   

20.
简易蒸发皿     
在教学《淀粉的观察》实验活动中,有一个实验是将一些淀粉倒在金属勺里,加入少许水,凋成稀糊状进行观察;然后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金属勺中的淀粉糊,观察并描述淀粉糊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