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十分强调课程目标,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不做硬性规定,这就增大了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本文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困惑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不仅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新课改培训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新课改培训与教师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凸显出来。文章通过对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效果评价、培训师资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针对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新课改大力倡导"简练、真实、和谐、高效"的教学理念影响下,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加强"零"思考,实施"零"改革.  相似文献   

4.
长篇短制     
《教书育人》2006,(4):64-64
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真谛;教师对校本教研热情不高的原因;新课改下教师的备课环节。  相似文献   

5.
杨生华 《学周刊C版》2014,(11):158-159
通过分析新课改对教师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发现教师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师教育改革应对新课改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面对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培训功能上的缺失与窄化、培训方式上与现代教育观念的背离、评价体系上的滞后、工学矛盾的突出等问题,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全面提高教师驾驭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也对教师形成了新的压力,从而导致了教师新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教师自身、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方面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确保新课改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滕梦瑶 《中学文科》2006,(12):47-4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一切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这一宏大工程的组织者、操作者,对新课改的效果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新课改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课改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课程改革,许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一名新课程下的教师?我曾无数次的问自己。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我认真读了一些关于新课改以及新课程的书籍充实自己贫瘠的头脑,然后在自己的课程中进行逐步的摸索。我认为无论教育怎么改革,都不可能离开课堂,离开我们的老师。有一句话说的好“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所以要想我们的新课改一步一个脚窝走下去,我们教师必须成为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的几次课程改革中,教师课程改革权力的缺失自始至终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新课改赋予了教师在新课改中所应享有的权利:课程决策权、课程设计权、课程实施权和课程评价权.新课改把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因素,减少一线教师对新课改所持的排斥心理,使新课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新课改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凤梅 《吉林教育》2006,(11):40-4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赖于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转变对于新课改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李惠玲 《文教资料》2006,(17):75-76
新课改要想取得预期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实践。但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观念存在着诸如新课改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历史上一些“昙花一现”的所谓“变革”对教师的不良影响等现状,使教师不愿参与到改革中来。本文探讨了这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使教师真正参与到改革中来。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要想取得预期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实践。教师的观念行为转变了即角色转变了,新课改的成功之日也就咫日可待了。但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存在着诸如教师对角色转换的某些理念把握不准。考试制度、评价制度还未改变,教师角色很难改变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从启动到现在,并非所有的一线教师都能理解并接受新课改的理念.分析教师抵触新课改的原因,探讨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的有效措施,对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将会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走出新课改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一些和新课改精神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三个方面.本文抓住以上三方面问题深入剖析,引导教师逐步领悟会新课改的精髓和实质,走出新课改教学形似神离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孔亮 《教师》2019,(4):126-12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改对传统高中教育模式形成巨大冲击,当然也对小学教育有着深刻影响。一系列的改革,最终还是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师是将新课改由理念付诸实践的关键因素,新课改需要新时代的教师。新课改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所处的地位,并在新课改中不断自我更新。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有更深层次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讲授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参与者、促进者、研究者、开发者。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理解新课程理念,并把理想的课程转变成现实的课程,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进程,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广大教师都能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潮流中,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推动着新课改顺利地进行.但也有些教师不能积极投入、重新定位,或者不能深刻领悟新课程实质,出现了一些行为上的偏差,影响并阻碍了新课改的进程.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教师疏离新课程改革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本应是新课改革的主要参与者与推动者,然而实践中却出现了教师徘徊于课改边缘的现象.本文从教师自身、课改理论与实践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了导致教师疏离于新课改的原因.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我们必须深入认识与把握影响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诸因素,还教师以主角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改革的不仅是课程,文化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是课改的主体,如果教师丈化固守原来的模式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移而进行相应的转变,角色文化、形象文化、交往文化等不能适应课改的新生丈化。新课改的正确有效实施。课程改革不会取得根本性的成功。传统的教师文化中教师的因此,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促进教师文化的转型,才能保障新课改的正确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休戚相关,面对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师的全新要求与挑战,继续教育必然采取主动回应措施,保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步发展。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压力,确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的生长点,开发出合理得当的课程体系,以期继续教育能够良性发展和新课改的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