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以显见隐,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化与外化;以无见有,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与连贯性;以长显短,调整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渐进性;以近见远,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小见大,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与效率五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CAI课件对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学讲计划”理论为指导,从理论上阐释了让学生“讲出来”的内涵意史,分析了让学生“讲出来”的前提基础,探索了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讲出来”的行动路径.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刻领悟和丰富“学讲计划”的内涵,让学生大胆“讲出来”,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外化并适时呈现出来,在恰如其分的“讲出来”中启迪思维,促进认知内化,演绎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3.
汪谊 《贵州教育》2012,(19):45-46
小学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属于创作活动,它与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教学中“转化”的内涵 这是一个常理: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从学出发,从学习规律出发。无论学什么,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低层次到高水平,都是一个转化过程。转化,就是阅读教学的一条根本规律,由内化和外化两个基本阶段构成:内化,就是将客观的语文知识、能力以及相关的人文素养转化为自身的知能结构和人文背景的过程;外化,就是将内化成果应用、创造的过程。内化和外化又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循环往复、相辅相成、同步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高珊 《小学教学研究》2023,(5):89-90+96
美术学习从“视觉阅读”走向“意境表达”,这是一个渐进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开始接触美术作品时,需要用美术的视觉展开阅读和体验,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布设美术训练任务,让学生将阅读认知转化为美术作品创作,描绘出美术意境,完成美术认知的顺利内化。美术阅读和美术表达都属于学科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引导,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让学生正视美术学习规律,顺利构建美术学科认知体系。  相似文献   

6.
翻转课堂教学流程颠覆并优化了知识内化过程,在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同时,也带来了加重学生认知负荷的风险。为响应“双减”政策,本研究以学生认知负荷为视角,在厘清翻转课堂知识教学发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和“知识打开、知识内化、知识外化”两个维度的机制的基础上,分析认知负荷的来源,发现其来源于知识的呈现与传授,来源于知识的浅层内化与深层内化,来源于知识的过程外化与结果外化。优化各教学环节的知识教学,有利于促进翻转课堂的实践发展,通过教师设计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通过教师引导体现吸收内化的优越性,通过教师指导凸显知识外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美术课成为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渠道,这要求学生在提高美术素养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己对美术的探索能力。同时还应该准确地把握艺术的本真,认识到美术与我们当今社会相辅相成相促进的关系,用心生活,细心观察,协调好“美”与“术”的关系,去发现“美”,辅以“术”,同时运用情感作画,达到提升美术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美术的学科特性,将模糊教学法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中。首先概括了模糊教学法的特点,然后提出美术欣赏教学中实施“模糊教学法”的必要性,最后通过“模糊教学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始终是数学教育永垣不变的主题。《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在“具体目标”的“数学思考”中提出了“发展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学习是知识内化与外化的有机融合,内化需要在静态下完成,外化需要在动态下完成,而动静结合的教学艺术关系到语言的学习能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动静结合,引导学生精心观察,以静促动,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静心倾听,静动结合,提高学生发音正确率;引导学生静心阅读,动中有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静心思考,以静导动,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在校时间发生了大变动.自由“说”活动是在“双减”提出保证课后服务时间的背景下,基于对加强学生学习力培养的思考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活动.自由“说”活动强调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说”成为读与思的方向和归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自由“说”活动不仅为学生的表达搭建平台,为学生的知识内化提供途径,还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文章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从明晰主题、收集信息、展示成果和师生评价四个方面谈五分钟自由“说”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分数既传承了整数的“数量”功能,又超越了整数“数量”而凸显数量之间的“关系”功能,突出数量之间“部分与整体”的依存关系。所以,分数意义的深刻理解和深度把握,需要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和知识水平基础上,以整体的眼光进行数学观察,以整体的思维进行数学认知,方能促进儿童已有知识经验的重建和“数”到“量”的整体认知思维的转变,实现数学核心知识的“再创造”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认知,用亲身经历感知、理解所学内容.在中职“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三式”学习策略根据设计领域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规律,用思维导图式、层级梯度式、语画结合式的策略,将发散学习、递进学习、关联学习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和创想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创意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的实践中或有关的训练中形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美术教学中的观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获取感知的有目的有步骤的认知过程。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而这一切都以观察为基础,可见观察的重要性。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该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呢?下面谈一些我在教学中的体悟。  相似文献   

16.
写作的过程首先是考生心理成熟、思想成熟、情感成熟的过程,高品质的思考、感悟、体验需要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转化的媒介就是“思维”;把成长成熟的过程真实、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需要恰当的路径与适宜的方法,同样要循顺“思维”的轨道。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做“思维旅行”,让学生在“实战”中将思维质量的提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数学教学就是组合问题的过程。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是思维活动的三个过程。更是认知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进而应用问题。而发现问题的关键又在于问题的潜息点与思维的主动意识能否接火。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会,才能使学生认知水准具有一定的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之源泉。因此在教学上应变重点的“启发”为重点在拉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发问上。下面以圆的一般方程为例,浅谈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8.
何静 《湖南教育》2007,(6):15-15
1.还给学生“想”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想,这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究能力.如教材中出现的“通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属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外显。而这些外显能力的提高,无不依赖于一个隐性过程——“想”(这里的“想”,说的是“思考”,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们常说的“思维”)。“听”“说”“读”“写”与“想”始终是同步进行的,我们无论“想”什么都得运用语言,从简单的念头到复杂的思维活动,都是依靠语言。一句话,如果把“听”“说”“读”“写”比作四盏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双减”政策,结合数学学科与学生认知特征,对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进行探索,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以达到减负增效。处理好数学课堂中“减”与“加”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形成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归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