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吴丽蓉 《学子》2013,(6):63
一、以读为本,夯实"双基"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读通、读顺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我们常常把读分为以下几步:初读一读顺一熟读,品读—感悟,诵读—积累。读通课文,指的是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反复读,达到基本读通的要求,也就是读得不错、不漏、不添、不倒、不破(读破句),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比如,高年级可采用预习课文五步法,即:一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二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并查资料弄懂;  相似文献   

2.
李国斌 《教育》2013,(22):47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运用语文知识乃至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读"起着重要作用。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表情朗读、小组读、领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自由读、齐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每读一次就要确定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只有针对不同"读"的目的,采用不同读的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国斌 《教育》2013,(8):47-47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运用语文知识乃至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读”起着重要作用。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表情朗读、小组读、领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自由读、齐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每读一次就要确定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收获。只有针对不同“读”的目的,采用不同读的方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要使学生把书读得有声有色,有神有形,有滋有味,教师在导读时应做到:让学生每读一次有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有一次的收获,充分体现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在训练学生读时,应使其做到口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画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产生读、思、议、画、说、写、感、悟综合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5.
读,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离不开自读、朗读、课外读这三种形式。 一、培养能力,指导自读 真正读,必须依靠读者全部心智的投入。这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活动,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6.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环节,也是学生必具的能力之一。读的形式有多种:有表情朗读、齐读、小组读、轮读、领读、自由读、轻声读、高声读、引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每读一次就要确定一次目的,每读一...  相似文献   

7.
曹静 《学子》2012,(11):61-62
一、引读之解读:问渠哪得清如许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引读不同于"领导读"或"交互读","领导读"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交互读"是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引读则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  相似文献   

8.
读书迷     
冬冬是个读书迷,他用5天的时间读了一本200页的《趣味数学》书。他第一天读了12页。后来,他越读越爱读,一天比一天读的页数多。第三天读的是第一天、第二天读的页数之和;第四天读的是第二天,第三天读的页数之和;第五天读的是第三天,第四天读的页数之和。同学们,你们知道冬冬第五天读了多少页吗?  相似文献   

9.
品读严子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杜绝逐句讲解、繁琐分析的现象,一定要体现以读为主,就是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反复读;但也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从朗读人数的多寡来分有个体读、小组读、集体读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这三种朗读方法都呈现了不足之处;通过讨论与  相似文献   

11.
许俊贞 《山东教育》2009,(12):45-45
一、审题 1.读 读题是审题教学的第一步。指导学生读题,主要用默读的方式,因为默读时,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齐读就很难颐上思考。一开始默读有困难,可先用低声读,然后过渡到默读。读题时,不要匆忙,要让学生反复地、仔细地默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不要漏字、加字,关键的词语要加重语气读。  相似文献   

12.
江金勇 《学语文》2012,(2):39-40
自2006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开始自主命题。这一年的安徽的作文题为: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该话题前面有一段提示语: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  相似文献   

13.
一、反复阅读,增强语感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课文是文言文教学重点之一。“读”要循序渐进,读通,读懂,读好。为达到这一目的,在“读”上多用些时间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14.
一、揭题导入师:同学们,春天来了,绵绵的细雨下起来了,淅沥沥,淅沥沥,下个不停。草地上、公园里,一朵朵、一丛丛的鲜花盛开了,这些花可美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更美的花———伞花(板书)。这是一种怎样的花呢?二、读通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大声读、轻声读,同桌齐读、对读,但要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要把课文读通顺了。(生自由读课文。)师:我请7位同学来读课文。(生逐个读每个自然段,师逐个点拨)▲你第一句话读得很好,“淅沥沥,淅沥沥”这两个词读得特别好,再读一次让大家听一听。▲这个句子没读…  相似文献   

15.
那么,怎样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读,使学生真正在读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真正读出高效、读出实效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阅读课中的读,要读出三个层次;而实现这三层目标,必须得抓住三个关键。一、读准、读通,实为关键这一层次的读,是阅读活动的基础,也就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读通课文,做到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顺读流利。要达到  相似文献   

16.
听了不少语文课,发现哪一堂都少不了朗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范读、引读、以问促读……花样繁多的朗读方法让语文课书声琅琅,甚是热闹。然而令人困惑的是,  相似文献   

17.
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五个领域,相比较而言,写作见效最慢。而作文历来被称为高考的半壁江山。而学生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高度。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应以读促写,写读结合。这里的读既指读课文关文,又读学生习作。  相似文献   

18.
一、诵读1.读出韵味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因为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实践证明,只要多读就一定会读出古诗文的韵味。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可以采用听录音、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作者认为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获得大面积丰收,首先应强调读,下面主要就一堂语文课中如何运用范读、听读,感读,美读,展读这五种方法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0.
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