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方百计解决“出书难”的问题沈永思“出书难”,这的确是困扰出版社的一大难题,尤其是理工科人学出版社,更是难上加难。然而,所谓“出书难”,并不是指所有的图书,主要是那些层次高、印制难、印量少、亏损大的高校专业课教材、选修课教材、研究生教材和学术专著(本...  相似文献   

2.
《美国有没有“买书难”》在《出版科学》发表后,有同志问,美国有没有“出书难”和“卖书难”。 关于“出书难”,我问过美国朋友,没有得到明确的断然的“有”或“没有”的答复。这问题比较复杂。我国有一段时间大声叫唤“出书难”是由于印刷力量不足。这问题大约在10年前开始得到解决,近年来出书品种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书之所以要出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使知识传播出去保存下来。出版社把人类创造的知识,编印成书,通过流通环节,让读者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本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现在却存在着:书写成了,却出版不了;书店存书积压,可读者又买不到需要的图书。即所谓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原因何在?多年来一直困惑着人们。“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是一种恶性循环。“出书难”,并非谁不让出版社出书,而是因为征订数量少,开印亏本。“卖书难”,难在书店积压严重,经济效益差。“买书难”则是“出书难”、“卖书难”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出版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书难、买书难的问题十分尖锐;图书出版周期太长……。”要努力“使出版周期缩短”。图书出版周期长是造成目前出书难、买书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出版工作要认真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图书出版周期是著译、编辑、出版、印  相似文献   

5.
一直看好的图书市场最近出现了滑坡疲软现象,令人们琢磨不透。昨天,各种媒体还在报道中国图书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图书市场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今天,各种图书市场上各家书店不得不因为库存积压而作出降价抛售图书的选择。人们看见的是“出书难”与“出书滥”现状并存,听见的是“买书难”与“卖书难”的呼声不绝。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图书市场究竟怎么了?一、“三难一滥”现象不容忽视出书难难在选题平庸、单一和重复。这是近年来困扰某些出版社,使其陷入出书难窘况的最大症结。据不完全统计,第八届图书展销会上参展的图书有12万种,…  相似文献   

6.
出书不难     
“出书难”曾经是困扰中国知识界、文化界、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一道难题。有多少哲人为之扼腕,有多少学人为之愤慨,又有多少年轻人为之悲叹…… 改革开放改变了这一切,曾几何时,出书不难了,岂  相似文献   

7.
编印发这出版三大环节,其最后一环发行,至少从目前的出版现状上看,无疑是最关键的了。社会上呼声甚高的“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问题,也必须从这里入手解决。拉赛尔曾说,“我们过于重视生产而又过于轻视消费。”当图书这种特殊商品从卖方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上来的  相似文献   

8.
出书难是出版部门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著作界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笔者根据调查,按照改革的要求,对出书难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提出粗浅意见,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一两年来,出版业的舆论普遍认为图书市场不景气,社科类学术著作尤其不景气。不能说这不是事实。当然,谁也不能否认前几年社科图书的的确确“热”了一阵子,由于多种原因,终于被轮番登场的其他“热”(诸如畅销小说、武侠、养生、气功、相术、生活实用类等等)挤到角落里去了。是社科类学术著作“无用武之地”了?恐怕不能这么武断地下结论。因为作者出书难、出版社卖书难、读者买书难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一  相似文献   

10.
约在10年前,人们还把出书视为一件神秘的、难以企及的事。能够写书出版,那必定是学殖丰富的作家学人了吧。然而,到了今天,出版业的变化已经打消了人们的这种看法。出书自有“难”的一面,却也有“易”的一面。很久以来,作家学者抱怨出书  相似文献   

11.
出书特色概观乔台山(一)出书特色的概念、内涵、表现是什么?所谓“出书特色”,即是“书”的特色和“出”的特色。出书特色=图书内涵+外在形式+运作方式+标志书。图书内涵包括:题材、体裁、语种、作者等项,是图书所承载的信息总和。外在形式是指载体本身,包括图...  相似文献   

12.
千帆 《出版史料》2003,(3):26-33
迎“难”而上20世纪80年代。“买书难、卖书难、出书难”的呼声甚嚣尘上。小读者买不到心爱的课外读物;老教授摆地摊儿推销自己写的书;排好版的学术著作收不到订货数;多卷集必须成套征订的“行规”,使一些好书不能及时和读者见面……图书流通渠道不畅,发行体制改革的方针亟待贯彻。  相似文献   

13.
国人长叹“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久矣,此“三难”成了阻碍中国出版业前行的一个怪圈。因而,东渡扶桑后,首先欲探知的便是:这个怪圈是否也在此地作法?此地又有何法器能够降“怪”?几番察看,多方探询,发现此“怪”在日本也颇嚣张,不由引发一些新的思索。国内出书难,主要体现在学术著作出版难上,一些内容过专的书当然更是难上加难。在日本,此类书景况照样不妙。日本琦玉大学教授大塚秀高写了一部研究中国小说版本的专著《照世杯》,由日本汲古书院出版。据他亲口所述,是自己掏腰包印了300本,每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图书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以下简称“三难”)现象,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步伐极不合拍,妨碍着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其症结何在?现试予剖析,以寻求高校图书馆自办图书发行业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协作出版工作上海科技出版社徐荣生协作出版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特定的出书范围。处理得好,可以促进出版工作,解决部分科技书出书难问题,能为社会提供一批好书,这无疑对两个文明建设是有益的;处理得不好,把协作出版作为牟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搞权钱交易...  相似文献   

16.
卖书难、买书难、出书难这老调重弹的问题经过出版、发行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图书供求趋势有所缓和。但是,从近几次的图书订货会反馈的信息看,图书订数正呈下降趋势,新一轮卖书难、买书难、出书难现象又有重演之势。一、产生的诸多原因从卖书难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脑体倒挂,分配不合理造成“有钱的不买书,买书的没有钱”。在门市部经常可以看到有的读者拿到一本好书,但一看定价高又恋恋不舍地把书放回原处;(2)十五大以后,部分工矿企业进行结构性调…  相似文献   

17.
解决买书难的问题,除了改进书店的供应工作之外,还要大力提高出书的重版率。新书的印数,出版社通常是根据各地书店的订数来决定的,而书店的订数则是参照出版社提供的二百字的“内容简介”来估定的。一年出书两万多种,每种书都要求书店一次订足,既不能脱销,也不能积压,那是很难做到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一种书的销路有赖于广大读者的鉴别。就  相似文献   

18.
十余年来,图书市场一直存在“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的非良性循环。一方面是需要的买不到,该出的出不了,书店在两者之间勉为其难。另一方面是出版社以一波接一波的热门书、热点书非常明显地引导市场,书店也紧跟形势,推波助澜。但热门书毕竟不是常备书,有大热必有大冷。浪潮一退,出书、卖书、买书依然是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书价上涨幅度较快,而出版物品种的增加,既限制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已跻身世界出版大国,现在每年出书近20万种,占当年全世界出书总品种将近1/4。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米、品种超过10万种的大书城在我国就有23座。“买书难”的问题,早已在基本上得到解决。很多人并不知道,在1962-1985年左右,我国曾对大部分图书(除课本外)实行  相似文献   

20.
王慷 《编辑之友》1997,(6):6-10
一年出10万种图书,为什么还摆不满一些基层书店的书架?有举世无双的全国大一统图书发行网络,为什么还是有人呼吁出书难、买书难?“阶段性转移”已经提出了几年,为什么出版体制改革却难见大的进展?从1985年就开始把出版业推向了市场,为什么图书总印数却10年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