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根本论,“伦理”乃人基于实然存在向生存领域敞开并达向必然存在之根本理路,它缔结起人内在生存和外在生存的双重关联性,前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人的生命本性,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主观性依据;后者生成的动力机制是自然之理,这是伦理教育成为可能的客观性依据.仅后者论,入的世界性存在、人与自然的共在共生、人的亲生命本性,构建起伦理教育的自然论依据;普遍平等的经济权利、对自由的平等追求和政府必须担当创造善业的责任,生成伦理教育的社会土壤;而再造人性的自由土壤和恢复生命天性的想望,则构成伦理教育的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自由作为人类最高的道德立法原理,其实践展开的必然方向是从存在而生存,从而形成人的存在自由、生存自由和生活实践自由之三维朝向.存在自由的根本动力,是其自身野性创化力量和理性秩序力量的对立统一律令;存在自由的本质规定,是其平等:以存在自由原理为最高规范的普遍利益权利法则,其内在价值尺度则是普遍平等;人的生存自由,就是以普遍平等为内在价值尺度的自由,它落实到生存实践领域,就获得了人生权利平等配享和人生职责平等担当之内涵定位:实践生活自由追求,就是为配享平等生存权利和担当对等人生职责而斗争.为此,实践生活自由追求,必须以存在自由为基础,以生存自由为前提,以社会政治自由和个人道德行动自由为两翼形态.  相似文献   

3.
在根本的意义上,人是一种以"意义"为生存本体的高级动物,对意义的追求,源于人对自身的"有限性"、不完满性生存境况超越的欲求,对"总体性"、完整性价值理想与价值生存目标的渴望.人的超越性作为人趋向意义世界的一种努力,离不开人的现实活动.意义系统是通过人自身的生存而创造、构成的.意义系统的广度和深度所反映出来的乃是人自身活动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人的超越性活动所展示、所确证的正是人的自由本质,它是意义世界能否生成及其主体能否对其实施自为拥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的神性属性,到政治的工具属性,凸显出了个体主体性自由获得过程当中蕴含着的线性要素,而老、庄哲学当中的系统的、非"巨大主义"的世界观也为非神性统摄下的现代化生活提供了最优生存之道。在这样的世界观之下,人用顺应自然之道的方式保存住了人的尊严,人的主体性自由在这样的反思中获得了与上帝存在同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并非来自理性的制度,它是自生自发地通过社会演进而形成的社会秩序.而民法作为市民社会交往的规则,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正是这种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的主要法律体现.在自由主义的自由观中,自由是一种免于强制的个人自由,这是一种消极自由,是法律下的自由.在市民社会,市民以追求私益为根本,为达至此目的,自由是市民社会交往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民法的基本理念的基础性价值或内在价值均为自由,其中,私法自治是民法的精髓,是自由的集中体现.民法是权利本位法,民法中的绝大多数制度和规则无不折射出市民社会对自由的内在要求.民法的终极目的是维护私权,而维护私权就是维护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伦理知识学是伦理思想、伦理方法和伦理理论的负载形态,它由纵横两个维度构成。《新伦理学》所构建起来的伦理知识学是由元伦理知识、道德知识、美德知识三者构成,它是以判断、命题、公理、公设、原则、规则、规范为基本内容所构建起来的横向伦理知识体系,这一伦理知识体系内容之于生存个体,更多的是要求遵守、服从,而不是个性的生长。因为它强调"社会制定",而不是承传性生成。健康的、促进人性全面塑造的横向伦理知识体系应该以其纵向伦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为土壤。伦理学的纵向伦理知识体系由伦理实存知识、伦理应存知识、伦理必存知识统合构建。真正的伦理知识学,是融其时代精神和对伦理传统的承传为两维视野,以对人的自由内观能力的昭示为基本任务,以培养和提升人的自由内观能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将个人伦理领域中的友爱关系划分为三种:美善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有用的友爱.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友爱存在于公共政治领域之中,它并不归属于三种友爱中的任何一种.政治友爱是一种公民团结,是公民们出于对城邦共同利益的认识和追求而产生的.在政治共同体中,既然存在政治友爱,则必然存在政治正义.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政治友爱蕴含着政治正义,但相较于政治正义而言,政治友爱是一种更高的社会目标.政治友爱构成了城邦繁荣与稳定的基础,而一个有着良好政体的城邦国家则有利于政治友爱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卢梭是18世纪最具有争议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宗教思想及文学领域等方面都贯穿着自由主义的思想。卢梭的自由观与古典的、近代的自由主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分析了卢梭的自由观的内涵,即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同时指出,只有很好地把握卢梭的自由观,才能更清晰地理解卢梭,了解卢梭在近代思想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娱乐篮球是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杂耍式的篮球运动.由于它所表达的娱乐精神、自由精神和叛逆精神等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中国目前处于经济、文化等全方位开放的时代,其文化包容性为娱乐篮球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娱乐篮球本身也最大限度地迎合了中国人追求休闲娱乐与自由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信仰不是产生于宗教,而是源于人的人质化觉醒,它是人获得人质化觉醒之时进发的对存在的超时空的持续恒远的神圣看待所形成的关联存在姿态.这一关联存在姿态是人面对分璃和对象化的存在处境,以张扬生命的自我本质和生命的世界本质的方式来彰显自身对存在整体自由之心灵化确证和心灵化守望.因而,信仰的存在本质是面对存在危机并寻求消解的不泯希望;信仰的生存论朝向,就是从心灵出发而达向行动,亲近世界,关切万物,消解分离和对象化,使自己拥有世界性存在之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11.
《新伦理学》把美德看成是道德实现的途径,这一思路正好是对西方自苏格拉底始到麦金太尔仍在发扬光大的错误传统的继承。因为,道德追求自我利益,讲求权利与责任的对等,是在限制自由中获得相对自由,所以道德是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动底线,它现实地构成了美德的基础:没有道德感,缺乏道德能力与作为的人,难有美德之自我要求。美德追求对自我利益的放弃,讲求超越权利的限度而履行份外之义务,是在创造个性自由的行动中实现和享受更高水准的个性自由。所以,美德是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动高线,它真实地构成了对道德的提升与拓展。  相似文献   

12.
宪政即是通过以宪法为基础而创构特定价值坐标的治政理念以及由此为原则而建立起国家的政治治理实体与方略.宪政的基本构成有三:建立共和政体和民主政制,制定以共和精神和契约精神为基本规范的宪法,建立国家政权和政府;宪政设计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分配权利并如何维护和保障人人平等的存在人权和生存权利?哪些人才有资格行使国家权力?如何分配和制衡国家权力?对此三者谋求真正解决,必以对人、欲、权予以宪政定位为前提,这就涉及宪政伦理学:政治和法律只能运用价值尺度,追求价值实现;只有宪政伦理学,才能够为国家宪政设计和实施奠定思想基石,创造伦理理想,提供价值尺度、价值导向系统和行动原则.  相似文献   

13.
自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向往的精神归宿。在密尔之前许多自由主义者对自由的范畴进行过不同维度的研究,但仍然未能突破传统自由思想的桎梏。直到密尔才首次将以往对自由的抽象研究转向在具体社会领域中的现实研究,将自由定义为社会权力的合法使用,形成了独特的社会自由观。在政治理论层面,密尔的社会自由思想为马克思探索自由问题发现新的维度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对当今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萨特自由观的美学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的自由哲学建立在他对人的思索之上。从美学角度对萨特的自由观念进行新的阐释,并结合萨特的文学创作实践来深化这一认识,对我们关于美的认识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实际上萨特的自由的精神就是人的美的追求,美就是人的自由的敞开与显现。  相似文献   

15.
令小雄 《职大学报》2015,(3):71-80,83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即自律,表征了自由的实践理性。自由、民主呈现对接的语境链合,民主为自由的实现提供保障,民主的手段或"工具性"导向自由的目的,民主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自由是个抽象的价值目标却是具象的价值实践准则。准确认识西方语境的自由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传统文化中的自由理念,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价值的关键。中国的自由是一种集体主义自由,是一种实践性自由,始终强调人民自由,而不是少数人的自由。自由是实践哲学的本质取向。自由本质的精神性气质塑造成就人格自由,是政治生态的善治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良性运行之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法的精神"是自然和政治社会的内在规律,它客观存在着,并对政体建构、社会发展和政治自由产生决定性影响.从"法的精神"出发,形成了孟德斯鸠完整而严密的法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汉水文化是多元文化孕育、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汉水文化自由精神里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理性、朴素的认知和探求,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对人自身发展及理想人格的追求,其自由精神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在文明论视域中探究汉水文化,能更深入地发掘汉水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古典功利主义因其以追求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为终极目的而饱受道义论者的批驳,并被认为是主张多数对少数的自由权利的剥夺.本文通过对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的观照,认为在理论上存在的一个分界,或可使功利主义与个体自由两者达到谐调.  相似文献   

19.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对象,特别是2001年江泽民“七一”讲话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以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以人为本”确定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以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更是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并取得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新世纪以来,理论界主要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的方法论前提、内涵、实现条件与途径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古希腊城邦的体育自由思想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自由思想在古希腊体育实践中的哲学意义和历史价值.体育不仅是古希腊城邦自由意识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古希腊人实现自由的文化途径.在古希腊,城邦成为产生自由思想的源头,自由的理想和幸福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自由成为体育所寻求的目标,同时自由为体育的实现创造着独立发展的空间.体育本身就是人对于自由的实现过程,城邦为体育的自由提供了保护,使体育最大限度的发挥着自由的思想与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