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文艺学:传统与当代的纠葛》高楠著,作家出版社,2005年对文艺学界的文艺学著作,我历来有一种翻翻即止的坏习惯,能够激发我"欲罢不止"之阅读冲动之著甚少。《文艺学:传统与当代的纠葛》(以下简称《纠葛》,后文所引只标注页码)之所以能吸引我一口气读完,是因为在其精思妙论背后有一种独特的学术个性,其蕴含的学科思想激情和学术锋芒,具体展开为对文艺学的历史现实的反思、证伪、批判。  相似文献   
2.
“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倒不如说我是哲学家”。爱因斯坦这样总结自己,意在向世人宣示:科学即是哲学,科学探索即是对人自身的探索,科学家的全部科学行为实质上是探索一种信仰并企图用这种信仰去解释自然世界。探索信仰,解说自然,这就是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家们的这一科学精神的延展本身就现实地构成了科学演变发展的历史,这或许是《探幽入微之路》背后所散落着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伦理行为”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它关联起一切形态的道德规范与美德要求,因而它异常复杂。“伦理行为”的复杂性表现在它既要把伦理动机与伦理目的联系起来,又要把情感与理性纠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它还要以利益为原动力,把人的需要、欲望带入其中,并对人性予以审查与拷问。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使《新伦理学》对伦理行为类型学说的探讨与构建,仍然仅滞留于意识的表层而未能达向深度拷问。《新伦理学》的这种局限,构成了伦理行为类型学说之基本思想探讨的真正起点,以此为步,对伦理行为问题予以深度检讨,揭示了伦理学它那空阔深幽的人性化的情意世界。  相似文献   
4.
“我→你”存在关系中的道德作为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道德状况的恶劣,在于越来越多的"我"信守"他→社会"式行动模式和道德评价模式,使我的道德不在场,由此形成我对道德的不作为,这种不作为行为本质上是我对我之存在故乡和生存家园的放逐。改变这种道德状况的有效途径是重建我的道德,使我重返以"我→你"为原初存在结构的关系世界,重建以我与自然、我与人、我与精神实体为三维向度的生存家园。我的道德的重建的主体前提是重塑我的道德意识、明朗我的道德态度、明确我的道德责任,形成我的道德在场坚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展开道德作为;我的道德作为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我所不欲勿施于你,我之所欲亦施于你;我欲立而立你,我欲达而达你。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的命题中,人与自然结下原生关联,并且人的存在及其生存敞开,都要接受自然法则的引导.这种反惟人本中心论的生态整体思想,要求得全面的确立,不仅要探讨伦理的生态本性,更需要重新认识我们人自己.因而,重新考察我们作为人的来龙去脉,重新认识我们的存在之母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重新去发现我们与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以及万物生命之间的血肉关联,是全面求证"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的根本认知前提.  相似文献   
6.
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伦理学的自然基础(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这将当代人类存在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场哥白尼革命,因为它对近代以来的人本中心论的思想基石--康德之"人为自己立法"和"人为自然立法"--思想的彻底反动,重新构建"生命-人本"存在论和普遍利益权利价值观.以普遍利益权利为原动力和本质规定,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万物生命、人共在与互存、共生与互生:共在互存,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生态整体的存在法则;共生互生,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整体互动的生存法则,这一法则展布为整体互动的生育法则和"竞-适"法则.其前一个法则张扬生生;后一个法则敞开为竞适协调和相互限度.  相似文献   
7.
国家是人的产物:个人是国家的缔造者,国家是个人的福音;国家因为人而成为高贵,人因为国家而变得尊严.国家与个人的这种互生关系,最终需通过治理而实现.国家治理的方式经历刑治、法治、宪治而进入宪政治理时代.宪政治理时代是真正的公民时代,它的完整治理方式是宪治与法治的统一,但宪政治理必须以使人人成为完整的人为惟一目标,以伦理道德为其提供国家理想、治理目标、价值体系和行动原则为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源渊流长的惟人本主义自由传统,既把认知判定为自由的来源,又将自由降格为政治和伦理之领域性问题,从而使自由的存在论问题被历史地悬搁起来.客观地看,自由并不源于认识,而是相反,认识及其有关于认识的自由,均源于人的自由本身.因为人在没有成为人之前,他作为自然的存在物而已经拥有自由:自由,是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赋予所有存在者的存在力量.人由于拥有其自然存在物的自由,才因此而获得使自己成为人的存在自由;人因为拥有人的存在自由,才配享了人的生存尊严,才拥有了对生活实践自由的追求,而政治的自由或伦理的自由,都是人的生活实践自由追求的两翼形式.  相似文献   
9.
构建新伦理学体系,其首要任务是全面清理各种异化的伦理观念,开辟优良道德制定的整合认知理路,审查优良道德制定的五大条件.在此基础上,确立"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总量"之道德终极标准和效用主义价值原则.由此,新伦理学所要努力创构的优良道德体系,必以社会主体论之伦理思想为基石,以全面追求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伦理的个性主义认知和道德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则事实被排除于外.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就是给人们提供如何生活的知识和怎样为完善生活而行为的方法和途径的学问.因而,使人成为道德的人,构成了伦理学的道德目标.在这一道德目标规范下,伦理学必须为人能够成为道德的人提供必须的知识学和方法论.<新伦理学>同样需要以此为出发点,但它却沿着近代以来的科学伦理学路子,把目标锁定在创建科学的伦理学体系上,所追求的内在目的,是为时代存在发展提供优良道德体系和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