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再论本体     
历来的哲学家都是研究重视肯定本体的;指出物质本体论不仅不能丢弃,而且必须坚持的道理;在肯定《矛盾论》与《实践论》伟大功绩的同时,也说出其缺乏物质本体论的不足;此外,还分析了“实践唯物主义”思潮产生的根源及其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基于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期地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归为物质本体论,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重大误解。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难看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超越了传统哲学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的对立,也就是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更深刻的把握一定还要结合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综合把握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表述为劳动本体论,更契合马克思哲学本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艺究竟是什么,是一个本体论的问题,包括“源泉”和“本质”两个层次;文艺究竟为什么,是一个逻辑起点问题,决定着文艺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对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讲话》也作了明确肯定。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李泽厚思想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批判传统的本体论.李泽厚批判的主要是理性本体、欲望本体、圣爱本体、语言本体、"Being本体".李泽厚的批判是从他自己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出发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坚持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基本内容的人类物质实践活动的本体性,以此反对传统本体论的精神本体性;坚持从人的现实生存的完整性上肯定人和人的生命,以此对抗传统本体论对人性的单面认定;坚持人的历史性生存的多样性、流变性、当下性,以此颠覆传统本体的单一性、恒定性、彼岸性.  相似文献   

5.
张立达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怎样的“本体”——评何中华与孙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争鸣》(以下简称“张文”,凡引不再详注)一文,对于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之争作了评论,进而主张用“对象化”取代“实践”作为本体范畴,以超越这一对立。拜读之后,觉得张文对物质作为本体何以不能成立所作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例如,说“以自然主义、科学主义的方式论证自然本体论,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哲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行体系进行批判反思和新体系的探寻建构中,有人提出用“实践本体论”来取代“物质本体论”的主张(参见王于等同志的《“实践本体论”及其革命意义》一文,《哲学动态》1988年第3期)。但是,这种主张所提出的基本论点,还不能令人信服。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质疑: 1、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化的物质活动,人是实体、本体、主体,是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载体。而实践则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这种特殊物质系统  相似文献   

7.
道是《老子》本体论中的核心概念,是《老子》对天下万物进行抽象之后对宇宙做出的哲理化解释。这一抽象过程经历了从天下万物到有、从有到无、又从无到道的过程。《老子》认为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生化万物的终极根源,但就其实质说,道是物质与精神的混合体。道是《老子》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对它的研究不仅是理解《老子》本体论的关键,也是开启《老子》哲学体系大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张玉能先生《新实践美学论》一书结合当下对于本体论问题研究的现状,思考并探讨了新实践美学本体论的一些相关问题,即什么是本体论及讨论本体论问题的意义;对于新实践美学本体论问题的界定;具有实践本体论意义的三种实践活动以及各自与美及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究竟是什么?是物质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还是无本体论?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实践本体论”,即在人类产生之前和人类灭亡之后世界的本原为物质,在人类社会却是实践本体,当然这种实践是物化的实践,其本质还是物质的。  相似文献   

10.
万物的本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有三条路子:一是从本体论意义上界定物质范畴,并以此来统一认识论;二是从认识论意义上界定物质范畴,并以此回答本体论问题。三是把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结合来界定物质范畴,回答先在性和万物的本原问题。马克思物质观把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结合,提出“物质形态”的概念,科学地解答了宇宙的本原和物质的先在性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