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助词“看”经常出现于动词或动词结构的后面,主要表示一种尝试的语气。本文对现代汉语普通话里语助词“看”作了简要探析,以便弄清“看”字能出现的句子的句法特点、“VP看”的语用特点、“看”的性质等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汉语中表“倒仆”义的主要动词的考察,考察了它们由古到今的演变过程。先秦时期表“倒仆”义的词繁复多样,其中“颠”的使用率稍高;战国末期开始活跃的“僵”和“仆”,进入两汉成为表“倒仆”义动词的常用词;汉代出现的“倒”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频率激增,替代“僵”和“仆”成为表“倒仆”义的主导词。这样的情况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3.
在由动词和名词形成的句法结构中,把一个名词性成分确定为工具成分,其根据是这个名词与动词(即本文讨论的加工制作义动词)的特定语义联系。工具成分是依附于加工制作义动词的,一般和后者一同出现。不过,工具成分的具体位置是有变化的,这就形成了不同的句法格式。本文先报告对涉及工具成分的几种句法格式考察和比较的结果,最后提出关于加工制作义动词“价”的分析的一种建议。可以把“用+名词+动词”这一格式用作确定加工制作义动词的框架。比如,“用  相似文献   

4.
从汉语史来看,近代汉语时期是处置式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唐五代以来在“把/将+NP+来”动宾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把/将+NP+来+VP”结构是近代汉语中才存在的一种句法结构形式,它也是现代汉语处置式又一重要来源。其发展演变的途径是:“把,将+NP+来+VP”形成之初是一个连动结构,“来”作为动词“把,将”的补语,为趋向动词,后随着VP语义复杂化以及“把/将”所带宾语的泛化,“来”字逐渐虚化为一个无实义的语助词而脱落,“把,将”表“持拿”“牵引”的动词意义也逐渐弱化,最终语法化为处置式的语法标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爰”出现情况的考察,结合前人的分析,从语义和形式两个角度对“爰”进行探讨,从而认定“爰”是位于动词前的语助词,以期为分析与“爰”相关的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看"的语法化现象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时研究的方法,以动词的几个典型语法特征为参照点,着眼于“看”后成分的特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逐一考察“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化现状:由实义动词“看”到半实半虚的“看”,再到语气词“看”。  相似文献   

7.
赣语上高话中的“畀”语法功能多样,有动词、介词用法;“畀”可用于使役句、处置句和被动句中。“畀”的本义为“给予”,后引申为“容许”义和“使让”义动词。“畀”由“容许”义动词语法化为表“被动”义的介词,构成被动式;“畀”由“使让”义的动词语法化为表“处置”义的介词,构成处置式。  相似文献   

8.
“说”作为现代汉语最常见的言说义动词,由于语法化的原因,除表言说义之外“说”还有很多其他用法,有些代替心理动词表示心理意向,有些成为意义较虚的连词成分,还有些已经成为一种话语标记,表示引述功能或者一种语气。本文在考察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力求对言说性动词“说”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化现象做出阐释和归纳。  相似文献   

9.
以生成语法理论为框架,通过对位于实义动词之前的“去”的考察,提出位于实义动词之前“去”已经失去了作为实义动词的功能和词性,具有[-v]的特点,偏向于助动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宁波话语助词"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波话有两个“看”,一个表实词义,另一个表虚词义,两者在语音上有区别,前者读[k‘i44],后者读[k‘e44].考察宁波话句末语助词“看”的语形、语义特征,并与普通话、古汉语的尝试体“看”作了比较,试图揭示尝试体“看”的历史演进规律,拟探求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虚词"式"在<诗经>中既具有虚词"既"的五种功能,又作为音节助词起到凑够音节的作用.<尚书>中的虚词"式"同样如此.随着语言的发展,加之先秦虚词的特点,"式"的虚词功能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中,我们经常会碰到“N的V”结构和“N之V”结构,对于它们的语法性质和语法作用,学术界向来有歧义。运用语言的联系和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证明,在“N的V”结构中“的”不是标志偏正结构的助词,这两个结构也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偏正结构或是体词性成分,它们是比较特殊的主谓结构,N与V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3.
"所"是一个复杂的词,至今学者们对其看法仍不统一。王力先生认为"所"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而在现汉中,"所"则被界定为一个助词。从古至今"所"字的用法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或沿袭或改变。本文试图探究现代汉语助词"所"的用法,并通过古今对比分析出其用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襄樊方言中,“给”字有如下用法:“给1”:动词,表示“给予”、“致使”、“容许”等义;“给2”:介词,引出施事表示被动,也可用“叫、让”;“给3”:介词,引出受事,表示处置,也可用“叫(教)”;“给4”:介词,引出对象;“给5”:助词。襄樊方言的“给”在历史上是有其来源的。通过比较襄樊方言和周边方言的标记词分布特点,可以大致确定襄樊方言的分区类型。  相似文献   

15.
是动词重叠,还是借动词为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踢一踢”、“看了一看”、“看他一看”、“摸了摸”、“摸了一摸”,都是动词重叠的形式,不同意把后一个“踢、看、摸”看成是借用的量词。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提出动词重叠和借动词为量词有4个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比况结构中的"样"字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5个比况助词中,“样”是使用率最低的一个。“样”字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表达比喻,在单句中充当定语和状语,作定语时必须带结构助词“的”,作状语时可带可不带,作谓语或分句时则一律不带;“样”一般与喻词“象”构成“象X样”结构,其“X”通常是体词性词语。  相似文献   

17.
《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只有量词词性,“一般”在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时是数量短语,在已经固化为一个词时是助词或形容词。由此窥见现代汉语中的“般”和“一般”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又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的"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助词,被广泛使用.但是,在英汉翻译时,若使用过多,则会直接影响译文的意思.本文分析了助词"的"使用过多的原因并结合有关翻译理论和实例,就英汉翻译中助词"的"的省略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们多以“味”、“韵”、“格”等审美概念概括词作的不同审美本质和特征,先著在《词洁》中提出的“洁”同样属于一个蕴含丰富的审美范畴。先著所谓的“洁”主要体现在词调、词的韵律以及语句的锤炼三个基本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洁”的内在核心,而“雅洁”和“才高情真”则是“洁”在更高层面的要求。文章采用分析法着重探讨“洁”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先著的词学思想和审美主张。’  相似文献   

20.
"最……之一"属于"……之一",它要求"之一"的前项必须是"多个……"。"最……之一"是可用的,但只有当"之一"的前项是"多个……"的时候它才可用,否则不可用。表达"并列最……"的人或事物时,能用"最……之一";表达"独个最……"的人或事物时,不能用"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