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文化,指学校的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在这里,笔者将校园物质财富称之为“校园静态文化”,如校园的教育设施,校舍结构布局和一切对学生具有直接或间接教育感染作用的静态因素,其中操场、国旗、宣传橱窗、黑板报、名人挂像等等是最有力的代表。把诸如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称之为“校园动态文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概括起来说,就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也就是对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具有约束或影响作用的价值观念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形态、行为文化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等四个层次,这都蕴含在学校的教育思想、管理观念、课程结构以及校园建设等之中。  相似文献   

3.
<正>校园文化建设通常分为两大类,即校园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两大类。简单地说"静态文化"指的是诸如校园、校舍、教室、花园、走廊等教育设施和设备、绿化地带等。动态文化指广大师生依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准则、条例等有组织地开展校内外、课内外、班级中的各项教学活动和学习、生活的行为表现。纵观人类历史,任何文化都是客观存在的,校园文化作为文化本身固有的客观存在,总是伴着学校教育的开始而产生并贯穿整个过程。同时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校园文化以各种形态  相似文献   

4.
简而言之,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按校园文化存在的形态分,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生活、学习的物质条件等.校园的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制度、公约以及习俗等.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包括校园历史文化传统和绝大多数师生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生活信念等意识,也是通常所说的校园精神,它属于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5.
概述 校园文化温笔,看这个专题名称我们就应该把范围首先定格在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中去。如果将校园的教育设施、校舍结构布局和一切对学生具有直接或间接教育感染作用的因素,如操场、国旗、图书馆、健身房、宣传橱窗、黑板报、名人挂像等等育人环境称之为校园“静态文化”,那么诸如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就可称之为校园的“动态文化”。但不论怎么分类,我想凡是能够体现校园特有的紧张、活跃、和谐、备发等气息,围绕学生特有的情感成长体验等方方面面的文章,只要内容健康积极、反映的思想真实而带有独特的见解,都可涉…  相似文献   

6.
静态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物化形态即环境的自然美为载体来展示其魅力与品位,从而发挥其高效的“育人场”功能。具体地说,它包括学校的建筑场馆、教学设施、历史遗迹、道路交通、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标牌徽识等关涉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其相对动态校园文化来说,具有较突出的稳定性、客观性特征,所以根据外在的流动与否,人们往往将校园文化分为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简单地说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通常包括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学风、校园的文化活动、师生的行为方式及其背后的价值信念等。校园文化既是校园内的微观文化 ,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形态。当前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校园文化作为师生员工在特定环境中创造的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德育的创新和…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建设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师生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共同活动中创造并享用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以及体现这些精神、行为的物质形态,它包括物体文化(指校园建筑风貌、建筑规范、文化设施、生活设施等)、制定文化(指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观念文化(指师生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精神风貌等)。 校园文化是长时间形成而稳固下来的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总和。它是一个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校园文化以潜在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精神世界,在教育改革中,我们要切实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校园文化的特征:规范性、感染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促进学校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就是铸就学校精神、使学校获得长远发展的“内力”的过程。我校在学校管理中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既重视静态文化的建设,也重视动态文化的建设;既重视校园成果的展现,也重视校园文化底蕴的孕育;既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渲染,也重视师生心灵世界的锤炼;既重视校园文化的近期效果,也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以校园环境烘托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学峰 《青海教育》2009,(11):47-47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既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些物质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和师生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因此,可以说校园文化是由“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环境文化”两部分组成的。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它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校园文化是相对于课堂文化而言的 ,是隶属于学校的亚文化 ,而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大凡校园内的所有物质设施和所有文化活动统属校园文化 ,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空间物化形态 ,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精神文化是学校行为主体共有的价值取向、道德归属、思维方式、文化思潮等意识形态及共创的精神氛围 ,是课堂文化和课外文化的总和。它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校园文化的诠释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从校园文化的构成上讲,校园文化是指这所学校群体存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的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的物质形态,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每一栋建筑、每一种设施、每一项活动等等。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与学校管理有直接联系的校园主体(即全体师生员工)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范、制度和组织形式。如:学校风气(包括领导作风、校风、学风、精神面貌等)、传统、习惯、人际关系、集体舆论、行为准则、规章制度等。学校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本质、特色、精神的集中反映。因此,校园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办学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完善的过程。这种精神上的支柱,将对全体师生员工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  相似文献   

13.
<正>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全体成员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以校园为载体,旨在提高全校师生精神文化底蕴、促进全校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经过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所形成的多形态文化。([1])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部分。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物质环境,包括校园建筑、硬件设施、环境结构等,是校园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精神风貌与意识,包括校风、学风、教风、人际关系等内容。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教育之间有许多妙用,懂得它,便如周伯通懂得了双手互搏,一体二用。惠州人显然是深谙其中的道理。惠州乃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东江文化”、“东坡文化”、“东征文化”、“东纵文化”等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惠州人把文化与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文明、健康、平安、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展示出迷人的惠州风采。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结构层次的组合。物质文化囊括师生共同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及校园内开展的群体性的文化实践活动,制度文化涵盖学校组织机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校规校纪、人际关系及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群体目标及各种思想意识等。惠州人正是从这三个层面来精心经营校园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将在未来几年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向更高境界。最近,惠州市提出:通过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逐步建构具有惠州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基础上,促使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美、艺术氛围浓、文化底蕴厚、各项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惠州市教育局局长范中杰说:“文化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一般来讲,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三个层次。高校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引导作用、社会辐射作用、团结凝聚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要构建和谐校园应侧重从四个层面积极创建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它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校园文化是相对于课堂文化而言的,是隶属于学校的亚文化,而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大凡校园内的所有物质设施和所有文化活动统属校园文化,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空间物化形态,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精神文化是学校行为主体共有的价值取向、道德归属、思维方式、文化思潮等意识形态及共创的精神氛围,是课堂文化和课外文化的总和。它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促进学校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就是铸就学校精神、使学校获得长远发展的“内力”的过程。我校在学校管理中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既重视静态文化的建设,也重视动态文化的建设:既重视校园成果的展现.也重视校园文化底蕴的孕育:既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渲染.也重视师生心灵世界的锤炼:既重视校园文化的近期效果,也重视校园文化的长远效应.努力在建设校园文化,培养学校精神方面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8.
靳泉 《课外阅读》2011,(12):59-59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常常对学校的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是一所特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办好学校,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面,我校从实际出发,以把学校建成“人文校园,快乐家园,成长乐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紧紧依靠全校师生,扎扎实实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从建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入手,按照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是以校园为时空,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群体性文化。《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它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进行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这种独特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校园文化对一个学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良好校风的形成、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审美教育的完善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实质是美育在校园文化中的再现。校园文化就是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以唤醒美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美化人生的目的。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是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来的。这种美育功能突出地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学校精神”,就是赋予学校以生命、活力并反映了学校历史传统、校园意志、特征面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它是在校园文化基础上,尤其是在校园传统精神文化基础上,通过校园文化主体的实践活动并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