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莉 《青年记者》2006,(16):113-114
博客以其理念和技术保证了两点——完全自主,沟通互动。但是这一“零体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传播平台也凸显了一系列监管难题,从博客诞生那一刻起,整个博客世界里官司不断,谩骂、攻击、恶炒、隐私、淫秽等不和谐现象如洪水泛滥。近期相继出现的“中国博客诽谤第一案”、“郭德纲与汪洋”博客事件、“80后”作家韩寒和评论家白烨博客骂战……更是将谁来监管博客的呼声推向了顶峰。4月19日,由博客网发起的讨论了6个月的首个《博客自律公约》(后更名为《明上网自律公约》)正式出台,包括博客网、搜狐网、新浪网在内的19家网站代表在自律公约上签字。这份公约在首届博客节开幕式上宣读,并被铭刻在了博客墙的正面。包括“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等8个内容共160字。此博客公约一出台,就在网民之间引起了强烈争论:博客公约能够有效约束网民的行为吗?博客公约的出台,带来的是规范还是限制?  相似文献   

2.
邹芙蓉 《今传媒》2007,(9):57-59
被称为“个人媒体时代先锋”的博客,凭借着“零体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技术优势,以及自由、自主、自我的制作理念,迅速成为了网络媒体的新宠。但是这一“低门槛、高互动”的传播平台在传播信息、张扬个性的同时,也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始终伴随着各种纠纷与冲突,暴露出博客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许多盲点与难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社会困扰和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博客在堕落 博客因其"五零"特性(零骗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成为一种普遍的且力量强大的网络传播工具.然而,博客从诞生那一刻便不可避免地印刻上诸多堕落的胎记.  相似文献   

4.
孙洪伟 《记者摇篮》2010,(1):43-43,42
博客这一近年兴起的网络新生事物成长迅速。自2002年被引入中国后,被称为“个人媒体时代先锋”的博客,凭借着“零体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优势,以及自由、自主、自我的制作理念,迅速成为了网络媒体的新宠。  相似文献   

5.
邹芙蓉 《今传媒》2007,(9):57-59
被称为"个人媒体时代先锋"的博客,凭借着"零体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①"的技术优势,以及自由、自主、自我的制作理念,迅速成为了网络媒体的新宠.但是这一"低门槛、高互动"的传播平台在传播信息、张扬个性的同时,也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始终伴随着各种纠纷与冲突,暴露出博客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许多盲点与难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社会困扰和不良影响.于是,探求博客管理的佳策良方就成为有关部门和博客管理者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天平 《新闻界》2006,(5):109-109,54
一、博客教学的时代背景及意义博客在中国尚处于摸索前行的起步阶段。但大家相信它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迅速衍生的价值的。因博客所具有的个人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特点,以及它的“零门槛进入”优势(即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①使得它成为优于QQ、E-mail、BBS的第四种交  相似文献   

7.
罗攀 《青年记者》2006,(20):71-71
博客在互联网上从安营扎寨、星星点点,到遍地开花、呈燎原之势,仅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在博客王国里,每一个Blogger都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我手写我心”,每个细节都由自己主宰。这种满足了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的条件而实现了“零进入门槛”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得到了  相似文献   

8.
一、博客的基本涵义博客是英文“Blog”的音译,为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JornBarger第一次使用Weblog,以界定“常更新,有标题、留言和历史记录”的个人主页。作为网络应用方式,博客是满足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条件而实现“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写作和出版方式,属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可以认为:“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它在媒体价值链…  相似文献   

9.
《上海档案》2007,(4):31-31
周林兴在《北京档案》2007年第3期撰文,提出利用网络.创建档案知识博客群的设想。文章论: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和迷恋在不断加强。档案馆的工作重点也必须从传统的纸质文献处理向网上数字化信息处理转移。因为博客具有零技术等特性,通过超链接,可以使个人博客与同一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博客链接成一个部门博客圈,同时部门博客间再互联形成整个档案馆博客圈,馆际之间就可以互连成档案馆联盟博客群。在档案馆内部,可以通过一种“聚合”方式收集员工公开的信息,使得档案馆各部门之间、馆领导和职工之间、馆员和馆员之间、馆员博客与利用者博客之间保持思想交流的通畅,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作战能力.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交流工具,具有个性化、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低成本零技术特征。图林博客圈完善了图书馆人的群体形象,给图书馆人带来归属感和成就感,提高了图书馆人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以及学术研究的水平。图书馆管理者应建立图书馆博客,提升组织凝聚力,推进馆内外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以便更好地服务读者。  相似文献   

11.
"博客"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萍 《图书馆学刊》2007,29(2):136-138
“博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甘示弱地引进博客,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图书馆博客网。目前图书馆博客网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三个国家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合理地利用“博客”技术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多优质的服务。随着3G时代的到来,“博客”家族的新成员“移动博客”也将在图书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博客商业化:概念躁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明显群体特征的网络社区,对那些有意促使博客商业化的人或资本来说,博客已经具有商业特质。此外,国内三大博客网站陆续得到第一笔风险投资。博客中国从2004年6月正式商业化运作,提供了博客托管服务。BLOGBUS网站在2004年10月获得20多万美元风险投资。同时,中国博客网也获得了来自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VC)的第一笔风险投资。至此,中国博客商业化趋势初现端倪,中国的博客经济时代已然来临。甚至有业内人士断言:2005年,堪称中国博客经济元年。  相似文献   

13.
博客新闻化是博客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是博客优秀的传播方式必然带来的。比如美国博客“德拉吉报道”,在新闻方面曾经被美国社会刮目相看,有些新闻比其它大媒体更快更准确。而且因为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很低,博客标志着精英文化向草根文化的过渡,开创了一个全民写作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当前,博客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博客及博客化正在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并被视为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由博客短暂的发展历史来看,博客并不是全新的事物。个人网站进一步的大众化。就是博客浪潮的生命本源。博客技术门槛的过低,以及概念、模式的迅速复制,是它得以迅速传播并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的重要原因,也使得它将个性化的知识积累、信息过滤和深度沟通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博客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博客技术的兴起是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本文介绍了博客的概念、类型和运作模式,并对其在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07,(3):129-129
博客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生宠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已经达到1600万,预计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大博客网站,即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统计中国博客的注册用户达到74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李育 《新闻爱好者》2007,(12):72-73
博客即blog,由英文weblog缩写而成,意为网络日志。在汉语中,博客兼指网络日志及撰写网络日志的人。博客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早期主要流行于小部分IT从业者及新闻爱好者中,既是人际交流、信息过滤和知识管理的平台,又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媒体。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网络并对博客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迄今,博客来到世界已有12年了,在中国发展也有7年了。因为博客的“零进入门槛”,所以任何一名普通百姓有了博客之后.在遵守国家法律和公众道德的前提下,都可以拥有信息发布和知识生产的自主权利,能从一般的受众变成公众,自主地进入公共领域,对公共事务发言,同时也让个人的信息和知识与人共享。  相似文献   

19.
博客——基于知识管理的创新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博客(Blog)的概念、特征和发展预测。探讨和分析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详细论述了利用博客技术开展知识管理创新服务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罗攀 《网络传播》2006,(7):55-55
当前,博客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这种以网络日志和超文本链接为基本构成要素的个人网页,成为一种以燎原之势发展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伴随博客的日益普及和影响力日渐扩大,各个阵营里(草根博客、明人博客、IT博客等)出现了一批人气博客,这些博客周围聚集了大量在网上游走的fans,成了一块不可小觑的“人气宝地”。消费时代无孔不入的商业广告敏锐地嗅到了这块“人气宝地”,欲迫不及待投进博客的怀抱,开始了与博客的第一次接触。当博客遭遇广告,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