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充分利用显示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作业,正是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有效通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并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于丽 《现代语文》2006,(8):20-21
《全同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新课程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实践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应努力创设平台,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积累,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把它说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确实不以为过。广阔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如果我们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7.
孔金燕 《青海教育》2006,(12):25-2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思考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提高学生素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见,强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提高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的教育特点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然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知识与生活脱节,只知死记知识而不会"活化"运用。语文与生活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怎样还原"生活中的语文"与"语文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仇翠红 《广西教育》2013,(13):51-5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依据课程标准,利用教材找准抓手,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  相似文献   

11.
李娟 《课外阅读》2011,(8):267-26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生活作为大课堂,为学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一、与生活接轨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习资源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史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尤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主,引导学生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笔者在执教《语言的魅力》一课时,在课堂上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力求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情感,并在阅读过程中高效调动积累,主动构建知识,同时将语文视野投向广阔的生活世界,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然而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重学生语文的学习和发展。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来源于生活,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生活的地方.就会有语文的存在。毕竟文字就是属于语文的。所以.语文学习是随时可以进行的.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说话、书信、书箱、报纸、广告等等.语文无所不在。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然而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重学生语文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作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学”充分重视,把学习视为一个学习者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各种作业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