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足球改革看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足球运动职业化发展五年来 ,协会实体化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俱乐部体制已基本形成 ,足球联赛已形成规模化的专业市场 ,商业化经营机制已初具雏形。当前足球职业化过程中较为突出的矛盾表现在管理机制与职业化不相适应 ,运动水平与职业化不相适应 ,商业化经营机制与职业化不相适应等方面。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 ,需要从足球职业化推广过程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项目的开发价值 ,项目的观赏价值与市场需求 ,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步伐。树立对职业体育和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正确认识 ,完善协会实体化的管理体制和俱乐部的运作机制 ,积极改善竞技体育职业化的经营环境和机制 ,以法制手段加强对职业化运动项目竞赛的管理 ,加快发展我国体育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2.
职业体育运动是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竞技体育职业化是指把竞技体育作为职业分工中的一种职业和竞技体育向专职转变的演进过程.本文分析了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概念、历程、特征、效应、制约因素及其对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的影响,提出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中,项目协会的性质和管理形式应根据各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水平、所担负任务、市场发展前景和职业化程度等不同情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3.
跆拳道运动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年,两届奥运会均取得了金牌,各省市都将其作为潜优势项目来重点投入。但目前却没有相应的联赛或职业比赛,这从某一方面来说不利于该项目的普及与发展,同时也不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职业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跆拳道运动目前的发展形势,结合跆拳道运动自身的内在规律与特点,参照、吸取其它项目的成功经验,研究进行职业化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的职业化是体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含义、历程和在我国产生的原因、利弊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的职业化是体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分析我国羽毛球职业化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创新、文化,赛事制度,后备队伍等方面对我国羽毛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条件进行了分类,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职业体育的国际化趋势、完善新举国体制等方面分析,认识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的动因.希望对我国羽毛球职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综述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供应链上运动员的供给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具备的职业特征具体表现为:特殊性、时效性、产权模糊化等,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和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是中国竞技体育改革的产物,并非真正意义上市场化的产物,还带有行政和计划色彩,一切表明我国职业篮球联赛还处于职业化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7.
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竞技体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内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竞技项目布局与结构、“科教兴体”战略的实施等;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人因素、科技因素及职业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补充手段,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球类协会开展较好,新兴体育协会有待发展;协会指导老师参与协会活动程度不高;协会参与校企互动活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竞技体育管理部门与单项体育协会职责模糊,脱钩后单项体育协会运行不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改革效果不佳,竞技体育保障体系建设仍然粗放。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对竞技体育政会关系、单项体育协会治理、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保障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价值。基于此,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高质量发展对策,包括理顺政社关系,创设政府与单项体育协会联动机制;明晰职能范围,完善单项体育协会内部治理结构;深化体教融合,探索后备人才培养方式;多元主体参与,建立复合型一体化运动员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强互惠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强互惠理论的非对称威慑机制、群体选择、惩罚制度安排、文化演进、社会偏好方面分析了美国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因素及依存关系,提出对我国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即:实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体育协会、俱乐部式的发展模式,解决体育伤害后顾之忧,尊重学生生命本性回归人本思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满足学生合理需求,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结合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
实证分析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甘肃民营经济的窘困。认为甘肃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有地域、产业选择、人才及融资等多方面的原因。机制创新是甘肃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具体包括产业机制创新、融资机制创新、人才机制创新、政府机制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论举国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对举国体制的本质认识中归纳出其主要特点,着重论述了举国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必然与改革方向.由于举国体制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以及参与体育的主体多元化,使得举国体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举国体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改革,走体育社会化、产业化道路.由于举国体制的适用范围在现阶段只存在于竞技体育中的公共部分,因此决定政府管理只能在此领域尽到责任.而管理体制改革在承袭举国体制优势的同时,应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财政与市场双向驱动,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投资体育的新局面,这也正是体制变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市作为教育改革实验城市之一,于2004年开始了高中体育课教学改革,在总结三年来的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是有效而可行的,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积极参与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达到了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顶层设计”的中国体育发展方式改革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复杂性及关联性的加大,中央高层提出了顶层设计的理念,用以从宏观的视角、从顶层的高度统筹、设计改革,从而提升改革的质量与速度。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的改革也需要这样的顶层设计、需要宏观上的统筹与协调。基于此,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了顶层设计的内涵与意义,并认为基于顶层设计的中国体育发展方式改革就是要立足改革的现实,树立改革的理念,明确改革的方向,选择改革的方式,规划改革的进度,把握改革的重点,从而保证改革能按期保质地完成。  相似文献   

15.
从现实问题入手,分析了体育运动技术课程改革的机制性障碍,指出教师的哲理理念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效率.对多年以来影响术科教师认识运动项目和运动技术课程规律的牛顿机械论世界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后现代系统整体论世界观用于指导运动技术学科课程改革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涌现"原理对于体育运动技术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系统理论与课程理论为指导,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进行了研究,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从教育观念突破入手,着眼于课程整体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集团要成为独立运作的法人实体,关键在于转换机制,而转换机制的核心内容在于改革原有的劳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一些高校在推进后勤社会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文章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先进理念,并提出了在深化改革中应用这些先进理念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是:数学课程设计趋于综合化,数学课程内容趋于基础化与开放化,数学课程改革手段趋于现代化、信息化,数学课程改革方式趋于个性化。这一发展趋势对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如下启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注重现实性,数学课程的改革应注重大众性,数学课程模式应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析日本名古屋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日本名古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前的状况,以及所实施的改革的理念和改革内容。分析其改革特点,其明确的改革理念、重视健康和体育的科学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及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研讨课教学形式。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析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武术教育改革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体育专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武术作为一门直接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育课程,其教育改革思想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原理的视角分析“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武术教育改革思想基础,可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这一武术教育改革思想的认识,为武术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