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于1992—1993年,接连举办了两届全国优秀校对培训竞赛活动。两届活动的共同特点是:把培训与竞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竞赛带动培训,以培训完善竞赛。基本做法是:由全国版协统一发布培训内容、赛题范围、推荐参考书目和有关事项。据此,各地(基层)大都先期对校对人员进行普遍的培训,并通过考试选拔优秀校对来京参赛。来京集中培训后,又以结业考试的方式进行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和全  相似文献   

2.
1992年和1993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接连举办了两届全国优秀校对培训竞赛。中国版协向全体优秀校对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校对的任务,不仅是校正排版差错,还要发现原稿差错;校对工作可以补编辑工作之不足,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中国版协对校对工作提出这样的要求,把校对工作摆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帮助出版社校对人员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校对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出版更多优秀图书、精品图书.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工作委员会按照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2009年新闻出版专项业务培训计划”的安排,于2009年4月6日-17日在京举办了第一期全国出版社校对人员业务培训班。来自17家中央部委出版社的33位学员和江苏、广东、海南、辽宁、浙江、云南等10省市25家出版社的39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次全国优秀校对(社科、文艺类)培训竞赛活动,厉时10天,于1992年11月10日在北京圆满结束。这次活动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央级出版社的35个代表队、135位选手参加,采取先培训后竞赛的方式,培训活动以张志公等专家讲课为主。同时请老一辈校对家白以坦等与学员恳谈,以激励校对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赛题分知识测验和校对操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编辑》2011,(6):25
为了帮助出版社编辑、校对人员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编校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出版更多的优秀图书,2011年9月14日—22日,中国版协编校工作委员会在京举办了第四期全国出版社编辑校对人员业务培训班。来自全国19个省市区71家出版社的196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培训处徐胜帝处长、中国版协副秘书长张振启、中国版协编校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增顺及副主任吴瑰琦、潘正安、魏运华、张小平、杜维东出席了开班式。徐胜帝处长在讲话中强调:编校工作很重要;做好编校工作不容易,不仅人员素质要过硬,还要通过大  相似文献   

6.
近一年多来,福建省版协围绕着“抓质量、促繁荣、建队伍”这个中心,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班和各种学术讲座,开展出版学术理论研究等活动,提高全省出版队伍整体素质。 为了使出版、编辑人员更新和增长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他们先后举办了校对人员培训班、新编辑培训班、版权知识培训班和出版社经营管理、880特大规模彩色课本印制工作等研讨班。去年第四季度,分3批对120多名编辑人员进行了版权知识培训。今年3月上旬,省版协与省新闻出版局联合举办了出版系统外事干部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30多人。  相似文献   

7.
简讯     
○为表彰新闻出版署所属各出版社出版的优秀图书,鼓励出版社和编校人员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近日新闻出版署发出通知,决定举办第三届直属出版社优秀图书评奖。评奖工作于10月份开始,12月底结束并颁奖。这次评奖设优秀选题奖、优秀编辑奖、优秀设计奖、优秀校对奖四项。  相似文献   

8.
校对人员提高文化素质的途径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边干边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目前各出版单位的校对人员普遍不足,即使人手不缺,任务也常常满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安排校对人员离职培训或进修显然不太现实。因此,校对人员在工作中及工作之余,自我安排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1.向书本学习。校对人员应该根据工作的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阅读和学习一些书籍,使自己的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四川辞书出版社于1月9日至10日举办学习班,对全体校对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学习班邀请了四川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李正模、四川人民出版社一级校对武登富同志等讲课。同  相似文献   

10.
提高素质与做好校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刊报纸出现差错,作者,编辑、校对、印制等部有责任。从校对来说,他的责任有二:一是校正排字差错,二是发现原稿的疏漏和不足,前者可称为“校异同”,后者是“校是非”。一个优秀的校对员,应该也是个编辑。校对工作本身就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因此,在新形势下校对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在校对场上发挥优秀“猎手”的作用,如何发挥校对是“杂家”的才能以及如何提高“校是非”的能力,是值得今后的校对工作特别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要实现图书的优质高效,关键在于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版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校对(科技、教育)培训竞赛活动,于1993年9月21日至10月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2个代表队、123名选手在京集中培训9天,然后结合结业考试进行竞赛。赛题分知识测验和操作测验两部分。知识测验题中约有2/3属于培训课程和推荐参考书的内容范围,其余约1/3靠选手的平时积累。竞赛结果,成绩最优者为陕西省代表队和农业出版社代表队。前者囊括了团体和个人一等奖,后者获得团体和个人二等奖。在颁奖会上,中国版协主席宋木文称赞这次活动搞得“扎扎实实”;并认为,培训与竞赛结合,为今后编校人员的培训探出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12.
新闻校对担负着编辑后、付印前的报面文字质量的把关任务——政策上严格把关、知识上认真把关、文字上仔细把关,是编辑工作的延伸。校对人员常年上夜班,校对工作多环节流水作业,工作密度大,时间要求紧,质量要求高,显性差错、隐性差错纷繁、交织,对从事新闻校对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校对员,要做到快、准、灵——速度要快,审读要准,反应灵敏。校对员不仅要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3.
要为人民大众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食粮,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出版队伍,其中还要有一支文化素质较高、心理素质较好、校对技术过硬的校对队伍。要培养一支优秀的校对队伍,我们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校对人才培养的起点和重点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它与编辑工作虽属两个专业,但都是创造性劳动。因此,校对人员以大专学历为起点,应是当前校对队伍人才培养的方向。加强业务基础教育,把住科学文化关,成为具备丰富的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杂家”,使…  相似文献   

14.
轮换校对——提高校对质量的一个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在当前国内经济改革不断深化,新闻出版界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出版社也正经历着由以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的转移。报刊图书只有努力提高编校质量,使之成为精品,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校对质量呢?我认为,除提高校对人员素质、完善校对工作制度外,还应当实行轮换校对,即一、二、三校分别由三位校对人员交叉进行,切忌一人包校到底。 大家知道,作为校对人员,工作中遇到的稿件是很繁杂的,科技、教育、文史、经济、外文,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校对人员的知识面要尽量广阔,对诸如科技动态、  相似文献   

15.
《编校园地》是由《编辑实务》、《编辑人语》、《校对工作》合并而成的。 编校质量决定着图书的质量。出版工作要向优质高效转移,提高编校队伍素质和提高编校工作质量是个关键。本专栏的任务,就是帮助编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质量。 《编校园地》的主人,是广大编辑和校对,我们热切地期待大家都来耕耘这块沃土。 《编校园地》需要如下稿件:(1)编辑学、校对学论文;(2)编辑经验谈(包括选题设计、组稿、审读、加工及图书的评论宣传等);(3)校对工作经验谈(包括校对操作、校对管理、外校管理等);(4)优秀的审读报告书和校对报告书;(5)编校人员自身修养经验谈;(6)对具体出版物中的差错的分析(随稿附原书刊或原书刊有差借处的复印件)。 希望缩小题目,写短文章,言之有物,切勿泛泛而谈。  相似文献   

16.
请你改正文中的错别字编者的话:1995年10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受新闻出版署人事教育司委托,在京举办了为期35天的“全国校对师资培训班”,为将在全国出版界开展的校对人员岗位培训培养师资。经过5个单元105课时的教学之后,举行了结业考试...  相似文献   

17.
略论校对的思维活动陈红燕校对是出版工作中有专业性特点但又具有手工操作性质的脑力劳动,因此,校对过程存在有一定规律的思维活动。认识并掌握校对工作中思维活动的特征及其规律,进行校对的科学研究,对提高校对的质量、效率,有重要的意义。一、校对活动与思维过程使...  相似文献   

18.
为鼓励表彰外国文学图书译编人员及有关出版社的工作,提高外国文学图书质量,进一步繁荣外国文学出版事业,新闻出版署决定举办第二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评选活动,并已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及各有关出版社发出关于评奖活动的通知,公布了评奖办法。通知规定:凡1991年1月至1994年6月(以版权页日期为准)期间出版的外国文学新书(含翻译作品、理  相似文献   

19.
现实往往令人难以预料。1993年10月4日上午,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举行的颁奖大会上爆出“冷门”:第二届全国优秀校对培训竞赛个人冠军得主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青年校对员王蔚。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从事核对工作才两年多,为什么会在全国130多名优秀选手参加的科技教育书刊专职校对竞赛中拔头筹,摘取了桂冠呢?采访了他以后,回答只能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硕出”。王蔚1988年参加全国高考,以501分(超过陕西省规定本科录取分数线12分)考入了上海印刷出版高等专科学校出版系。当时,有人问他明明可以报考明牌大学的,…  相似文献   

20.
出版要闻     
出版要闻第二届全国校对理论研讨会召开。10月15日至18日第二届全国校对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地的校对论文入选者、校对研究委员会的专家、部分省市版协的领导共120人,会议期间,上海版协还举办了“上海编校工作小型展览”,受到好评。*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