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日本《世界日报》报道,日前,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自大津市一名中学生自杀后在全日本进行的紧急调查的结果,调查显示,日本中小学2012年上半年被确认的欺凌事件逾14.4万件。据报道,文部科学省的调查对象为国立、公立和私立的小学、初中、高中和特别支援学校。从调查结果来看,日本教师对欺凌事件越来越重视,对轻微的事件都做了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曾君 《云南教育》2023,(10):23-24
<正>纵观近年来学校欺凌事件,舆情热点持续“高烧”不退的情势下,网络舆论宛如一个盛满沸水的茶壶,经不起舆论过热而顷刻爆裂,真实的信息被分解得七零八落,网络乱弹也纷飞四起。近年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等多部门连续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国家网信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网上未成年人犯罪和欺凌事件报道管理的通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对报道校园欺凌事件作出规范。但实践中,一些善于投机的媒体,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2):146-151
为了提高校园欺凌预防效果,近几年来,日本文部科学省深入推进校园欺凌法制的实施,采取了诸多对策:制定校园欺凌重大事态调查指南,完善欺凌事件的调查规则;出台欺凌自杀预防措施,预防学生因遭受欺凌而选择自杀;确立SNS系统欺凌咨询体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咨询手段。中国也面临着校园欺凌严重化问题,在制度构建和完善方面,日本的经验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日本校园欺凌自杀诉讼的民事裁判文书可以发现,校园欺凌自杀更多地发生在初中阶段的公立学校,而法院认定学校需要承担责任的比例并不高.日本学校防治校园欺凌的法律义务来源在于2013年颁布、2015年修订的《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责任依据为《国家赔偿法》《民法》等法律.法院在判断学校是否对学生校园欺凌自杀承担责任时,主要从欺凌严重性、权益侵害、过失以及学校过失与自杀行为存在的因果关系等要件进行判断.其中核心问题是判断学校是否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前提是学校存在预见欺凌自杀的可能性.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会对校园欺凌认识的提高,对学校的要求逐渐从预见校园欺凌自杀的具体可能性转向一般性地认识到欺凌严重性.  相似文献   

5.
锐眼·眼界     
《人民教育》2023,(22):33-34
<正>政策 法国:发布《防治校园欺凌部际计划》在过去的三年中,法国有近100万儿童饱受校园欺凌的困扰,并且平均在每个初中班级就有两名学生是欺凌行为的受害者。此外,法国近期还发生了几起学生因校园欺凌而自杀的事件。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14,(20):11-11
《中国教育报》援引日本《产经新闻》消息称,日本文部科学省近日公布了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新教材《我们的道德》,并免费派发给本国的公、私立中小学校。在新的德育教材中,内容上不仅增添了日本历史伟人的传记和世界知名运动健将的故事,还加入了预防欺凌事件的题材和正确使用情报机器的法则,  相似文献   

7.
有不少诸如《同桌的你》,《朋友》这般唱出了学校生活的快乐回忆的歌曲,但也有一些暗浮于美好下的不和谐之音,校园欺凌就是其中之一,而这早就是——校园欺凌:我该如何定义你?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在世界上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由于很多国家实行  相似文献   

8.
韦宁 《家长》2023,(31):7-8
<正>校园防范欺凌有法可依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教育和保护,先后颁布了多个行政规章和相关法律,以此来防范和治理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2021年的1月,教育部专门发布了《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从2021年3月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在全国开始试行,其中专门提到:学生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不良行为,学校、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实施教育惩戒、加强管教;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022年1月,我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特别提到:要将防治学生欺凌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长、教师在职培训内容,提高防治学生欺凌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有着多元的耦合性,面对这一问题必须要抓住问题本质,仔细分析里面存在的宏观和微观因素,有的放矢进行系统和综合治理,通过多元主体联动、制定《反校园欺凌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方式,最终实现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一个消息 据新华社消息,日前,教育部会同中央综治办等八部门,正研究制定《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拟定于本月底出台. 据了解,教育部还将把防治学生欺凌纳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体系,督导各地学校制订防治欺凌工作制度,建立早期预警及事后干预等机制,对可能的欺凌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同时,建立重大欺凌事件台账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本地区欺凌事件的管理、调查、协调及处置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校园欺凌事件中,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会遭受严重损害,甚至会诱发精神疾病。对被欺凌者的人身损害,欺凌者及其监护人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校园欺凌事件中学校如果存在过错,未尽到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应对校园欺凌事件,要尽量做到事前预防与事后安抚;建立家校协同机制,防治校园欺凌;强化欺凌者之间的连带责任,减少以多欺少的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庆 《贵州教育》2022,(2):13-14
<正>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逐渐变成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性问题。目前,无论是教育系统还是社会大众,主要关注大龄青少年的欺凌现象,忽视了小学生群体中的欺凌事件。然而,近几年小学生群体的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出现,校园欺凌事件更加严重地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关注这一群体的欺凌现状,并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就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校园欺凌是在主导欺凌者、从属欺凌者、旁观者以及受欺凌者共同影响下生成的。在欺凌事件的发生过程中,主导欺凌者通过各项动员措施引导从属欺凌者共同参加欺凌事件,而旁观者与受欺凌者在面对欺凌群体力量时,只能陷入一种被动局面。而在治理群体性校园欺凌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对于群体力量的运用,在事件处置过后欺凌群体依旧存在于班级,而旁观者群体也未被引入欺凌治理之中,这也是导致欺凌事件无法根除的重要原因。并且,受欺凌者在欺凌事件发生以后也难以重新融入群体。有效治理群体性校园欺凌,应当由群体力量入手,通过瓦解欺凌群体、构建保护者群体以及培养受欺凌者的群体能力来帮助受欺凌者摆脱欺凌困境。  相似文献   

14.
李勤 《江苏教育》2023,(17):51-54
<正>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班级是在家庭以外发挥最经常性教育影响的微观系统,班主任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在预防和处理同伴欺凌事件中,班主任应精准辨识、关注重点、协同教育。  相似文献   

15.
2016-2020年国家对学生欺凌实施集中整治期间,欺凌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但其危害仍不容忽视。对相关网络舆情事件的统计表明,学生欺凌现象学段集中在初中,时段集中在放学后,欺凌行为性别差异明显,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多为密接关系,欺凌诱因多为生活琐事,受欺凌者应对能力较弱,对欺凌者惩戒力度偏低。在学生欺凌防治中精准实施学校专项保护,应当做到以下五点:重视宣传教育,提高拒阻能力;抓住重点对象,防治有的放矢;留心关键细节,及时消除隐患;管控多发场所,第一时间制止;加强综合治理,发挥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学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中学校园欺凌方式以言语欺凌和肢体暴力为主,网络欺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求助方式性别差异化显著;道德因素成为中学校园引发欺凌现象的重要成因之一。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中学校园反欺凌治理与道德素养培养的缺失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对中学生德育和监管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应尽快建立中学生德育培养体系,形成三方联动的德育模式,合力防治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校园欺凌是国内外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考察其成因、探索相应干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有关欺凌事件直接参与者的研究表明:部分欺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社会行为或认知特征,欺凌行为也是青春期个体获取、维护社会支配地位的一种手段;某些"另类"特征、情绪和社会交往问题会让儿童青少年成为易受欺凌的对象;欺凌和受欺凌都可能导致个体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适应障碍,其不良影响甚至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欺凌-受欺凌者是最不稳定的一类角色,兼具欺凌者与受欺凌者两者的缺点,适应状况通常最差。班级内的同伴生态、旁观者的行为和朋友关系都会影响欺凌事件的发生几率及所导致的后果。某些家庭和父母特征也是与欺凌行为联系密切的危险性或保护性因素。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也能对其后果起到缓冲作用。但缺乏培训的父母和教师,通常无法及时准确地识别欺凌事件并做出有效应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效防控校园欺凌的措施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面向特定相关群体的单水平干预,二是要求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等都要参与其中的多水平干预。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校园欺凌事件屡有发生,并日益呈现低龄化、扩大化、严重化的趋势,欺凌现象频见网络和报端,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5月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推出全链条整治举措,并设定了严格  相似文献   

19.
<正>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性质恶劣、手段残忍,严重挑战公众底线,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校园欺凌何时休"成为整个社会的呼声!2016年上半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中小学生为主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日益增高,且呈现出欺凌行为隐蔽性强、欺凌形式复杂多样、欺凌双方差距较大的特点。通过加强班级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班主任要加强校园欺凌知识的宣传、积极预防校园欺凌、及时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做好欺凌事件后续教育工作,以此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降低校园欺凌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