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个懒妈妈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永远记得这样一句话:做个懒妈妈。我认为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要让她自己去做,家长不要因为她做得不好,或者是嫌孩子动作慢而替她做。  相似文献   

2.
萱萱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可当她妈妈在时她总是显得很不自信,放不开。因为萱萱妈妈对萱萱期望过高,总是对萱萱要求过高,过严,过细。从来不会表扬孩子。萱萱做得好时,妈妈要求她做得更好些;萱萱做得不好时就更不用说了。萱萱总是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导致萱萱不自信。其实,孩子本来就没有自己的评价标准,所以大人千万别乱给孩子贴标签。  相似文献   

3.
吴文君  家碧 《母婴世界》2014,(2):120-123
因为学教育心理的关系,我很早就开始做教养孩子的准备,教育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专利,她的事情都由我说了算。我的时间相对比先生要宽松一些,所以怎样教育她、孩子的生活起居和早期智力开发等都是我做决定,先生配合。  相似文献   

4.
我提出童年人生设计的理念以后,有人质疑,孩子那么小,他们懂得什么?他们怎么知道长大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他们知道学法律、当律师是怎么回事?你让你的孩子当律师,她快乐吗?幸福吗?这就是她想做的吗?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研究》2009,(6):52-52
我女儿今年10岁,她很优秀,周围的人也都喜欢她,可是她有点傲。我担心她过于自负,就想要不要在她做得不好时给她泼点凉水,降降温。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可以,会不会伤害到孩子?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有弱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强烈地认识到这是自己的弱点而丧失自信心。琦琦就是这类学生。刚一接班,家长就当着她的面和我说孩子在数学方面很差,孩子当时不敢看我。“不会呀,这么乖巧的孩子,认真学一定没问题。孩子,我相信你没问题,你呢?”我摸着孩子的头亲切地说。她试探地抬了抬头,偷看我一眼,点了一下头,我想,对于琦琦我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她不再怕数学,让她轻轻地和我交流。自信——教育成功的妙方@陈千举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2005,(10):16-17
我们班的孩子对活动区非常感兴趣,为了给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活动区活动都由幼儿自由选择。欣欣是一个活泼、好动、热情、开朗的孩子,每次自由活动时她都不断地更换活动区,有一次竞更换了5个之多,我认为,欣欣玩每个活动都不能长久,这样下去,对她的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我想去干涉但又怕这样做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您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8.
马连珍 《家长》2023,(31):45-46
<正>教育做不到的事情就交给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为了让孩子顺应当前的语文学科改革,也是为了柔软孩子的内心、燃起孩子的行动力。如今,“大语文”观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与教师深深地意识到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而阅读作为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自然在语文学习中备受关注。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身体成长,与此同时,精神与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书籍就是心灵的营养品,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相似文献   

9.
《家教指南》2009,(9):32-32
生活教育是日本人幼教的重点。他们从小就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外面,经常会看到两只脚的鞋子和袜子穿得不一样的小孩,那是孩子自己穿的。日本人很重视孩子的生活,尤其是孩子的饮食。衡量一个母亲是否称职,只要看一看她有没有很用心地给孩子做便当就行了。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晴空     
海燕  鸿水 《家教指南》2004,(4):54-55
厄运突降我出生在四川一个贫困的小山村,19岁的我就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和一个同样贫困的村民结了婚,继续过着贫穷的日子。1994年,我的女儿静静出生了。她在带给我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厄运。南方的四月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我背着出生40多天的女儿来到田间,准备帮助父母收割油菜,没想到农活没干成,反而把孩子摔伤了!我急忙抱着孩子跑到村卫生所,这里的医疗条件简陋,医生只能给孩子的外伤做简单的处理,建议我到市里给孩子的脑部做进一步检查。我和丈夫急忙把孩子送到市医院,医生说,孩子的左脑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她的右半身很可能瘫痪!我好像遭到了…  相似文献   

11.
借摇篮     
一只蜻蜓快要做妈妈了,可是她没有摇篮,把孩子生在哪儿呢?她想,反正来不及了,先借一个吧.  相似文献   

12.
穷人要想出头,只有靠孩子我的生母高中没毕业就结婚了,不久就有了小孩。大姐出生一星期,我父亲就当兵去了。后来又生了七个女孩。一个女人独立养家很累,就把我送给了别人。那时我的生母老在想,如果有出头的一天,就要靠孩子。于是,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我大姐以前读书的时候,如果不肯念书,我母亲就拿着一根棍子,在大马路上追啊打啊,实在追赶不上就等她回来。回来大姐一再求情,要母亲打轻一点儿,母亲就是不理。那时候,母亲为了一家的生计,总是很忙。她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都看得很紧。她认为只有教好大姐做大家的榜样,其他的都会跟老…  相似文献   

13.
正翠翠原名黄翠琴,1988年进入市直某幼儿园担任保育员一职。20年如一日,当年被人称为"漂亮阿姨"的翠翠至今仍魅力不减。她最喜欢做的事是和孩子们聊天,最擅长的是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再调皮的孩子在她的劝说开导下都低头认错。记得有一次,她对一个孩子整整说了一个半小时的话,一句重复的话都没有,愣把一个超级有个性的孩子说得眼泪哗哗地流,要知道这个孩子就算他父亲狠狠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这个人的心是用水做的,她对学生满怀柔情;也有人说,这个人的心是用钢做的。她曾五次失掉自己未出生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人说:遇见孩子就是遇见爱。自从女儿来到我的教育世界,我才悄然明白。一年级,她和一个很叛逆的小女生做了朋友,每天下课一起玩耍,一起上厕所,手牵手的样子有时候会让我有些许的担心,那个已经大她很多岁并且每到集市的日子就不上学的孩子会把女儿带坏吗?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直到二年级这个孩子转走,女儿一直和她做朋友,问她原因的时候,她告诉我:除了我之外,她没有一个朋友。直到现在,我在想,如果教师看孩子的目光中,摒除分数的桎梏,看到  相似文献   

16.
翠翠原名黄翠琴,1988年进入市直某幼儿园担任保育员一职。20年如一日,当年被人称为“漂亮阿姨”的翠翠至今仍魅力不减。她最喜欢做的事是和孩子们聊天,最擅长的是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再调皮的孩子在她的劝说开导下都低头认错。  相似文献   

17.
教育时评     
《教育文汇》2012,(12):11-14
家长的"教育焦虑症"症结何在一位小学一年级家长近日说,自己苦心坚持了6年让孩子"做自己",可女儿上学后,这个教育观被学校整齐划一的要求摧毁了。这位家长担忧,6年后她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她的担忧、焦虑,在中国的家长中颇具普遍性和代表性。当下",教育焦虑症"几乎成了中国家长的流行病、常见病。这种"焦虑症"常常在孩子升学之前加重。为  相似文献   

18.
黄女士的两个儿女现都在美国读博士后,问她如何把儿女教育得那么优秀,她说,其实她所做的只是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及陪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她说了两件小事,我们认为很值得一般父母参考、深思,所以多花些笔墨把它叙述下来: 小事之一女儿从小就喜欢天文,对星座特别感兴趣,常常半夜邀母亲陪她出去看星星。也许很多父母会很自然的反  相似文献   

19.
年仅10岁的女孩马宇歌,和她的同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下学;和同龄孩子一样:课间和小伙伴儿一同游戏,课后一样和大家写作业。虽然她并不比别的孩子早熟,也不比别的孩子拥有更多的时间;但她却比别的孩子走了更多的路,见了更多的人,做了更多的事,也有着更大的知名度。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栏目,是中国成年女性关注的权威栏目,却破例把马宇歌请进了演播室,让她成了该节目有史以来最小的嘉宾。2000年暑假,小宇歌独自乘火车远行4000多公里,足迹留在了小半个中国城乡的土地上。她从9岁起,就担任了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的小记者,还兼…  相似文献   

20.
朋友是一位极富有爱心的教师,上个月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开口说话、上课当众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着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机地大大表扬一番。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