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三鹿事件”引发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地震”。它的标本意义在于,它所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某个企业或行业的问题,而是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如何有效均衡“德”与“利”、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关系的问题。本文在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渊源,社会责任内涵及层次的基础上,从企业社会责任视阁对“三鹿事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鹿事件和丰田事件入手,阐述了由于一家企业的质量问题给行业、给国家带来不仅仅是经济的损失,还有信誉的危机,从而让其他企业引以为戒,站在社会责任的高度去认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三鹿奶粉在全国遭到追剿,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正在进行"候选人提名"的"2008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三鹿集团等问题奶制品企业负责人也获得了反面提名。奶粉事件余震未息,因"毒奶粉"事件一蹶不振的三  相似文献   

4.
在近十年里,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热议的焦点,不仅因为它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更因为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从2005年肯德基"苏丹红"事件,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到2014年曝出"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原料供应商使用过期肉一事,暴露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管制方面的缺陷。因此,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管制职能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管制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企业对员工责任问题已成为现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近来引起社会震惊的富士康公司职工连续跳楼自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出了外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社会对员工责任缺失问题。基于富士康事件,对外资企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社会对员工责任问题进行思考,以其为有效解决社会对员工责任缺失问题探寻可行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物理"家电     
2008年9月,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让许多家庭开始担忧奶粉质量,各大超市的奶粉无人问津.越来越多的人转而购买豆浆机回家自制豆浆,以至于豆浆机的销售出现井喷现象,卖到断货.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三武灭佛"和"康熙禁教",对我国宗教及历代统治者的宗教政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导致这些事件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同时也反映了宗教发展与适应社会的必然过程.它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宗教,也启示着宗教界人士如何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8.
1.名人代言:再受争议三鹿奶粉导致多例婴幼儿肾结石病例事件引起社会热切关注。产品代言人邓婕因一句"三鹿奶粉我信赖"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9.
张千帆 《学习之友》2008,(12):28-29
最近,石家庄市政府就三鹿奶粉事件公开道歉,大意是市政府在8月初接到三鹿报告后“认识不到位”、“后果估计不足”、“处置不力”,再者,为了保护当地企业和控制“负面影响”而延误上报达月余,致使事态蔓延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整个奶粉危机事件说明,食品安全显然是企业的道德责任,也是政府的监管义务,但是当事件同样表明当地政府和企业都靠不住的时候,我们依靠谁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为了能够在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创造更大的利润,有些企业不择手段竞争,对企业、消费者、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三聚氰胺事件,最终结果三鹿不仅没有营利,反而一败涂地,落得个企业解散的下场.企业的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企业需要协调好与个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实现多方的互利共赢.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多方的互利共赢?个人认为,应该从商业伦理这方面着手.什么是商业伦理?如何理解商业伦理中的五伦问题?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