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2003-2009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在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及原因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但变化较大;耕地、未利用地呈现下降趋势,而园地、林地与建设用地增幅较大;土地利用综合度指数稳定在245246之间,虽利用强度较大,但仍有提升空间;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逐渐变大,而优势度指数逐渐变小,说明土地利用程度增强,土地覆被破碎化趋势明显;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退耕、三峡库区水体淹没是导致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应强化土地的科学有序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完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研究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划意义重大。该文采用景观生态学景观结构指数与GIS技术相结合方法,以四川绵阳市涪城区为例,对川西北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空间分异十分明显,土地利用多样化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整体水平较高,且城市近郊与远郊差异明显;土地利用的集中程度则恰恰相反,与多样化呈显著负相关;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区位熵优势在城市远郊乡镇,而建设用地区位熵优势位于城市近郊乡镇。(2)空间格局分异总体水平较高,但从城市近郊到远郊差异明显,破碎度表现为由弱变强,多样性表现为由简单到复杂,优势度表现为由高降低;均匀度表现为由低变高。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其变化特征及规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五台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 GIS技术平台,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程度变化两方面分析10a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2001-2011年,五台山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持续增长的地类依次是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面积,面积持续减少的地类依次是耕地、水域和其他用地.(2)2001-2011年,交通水利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变化最快,耕地、草地、林地变化较慢.(3)2001-2011年,五台山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增加,表明研究区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4)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来看主要为退耕还林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有影响。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变更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对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耕地数量持续减少,林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其它农用地处于增加趋势,牧草地、独立工矿及居民点和未利用土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趋势;1996-2006年耕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区域差异非常明显;从2001-2005年减少的耕地主要变为林地、牧草地、独立工矿及居民点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因此,保护耕地、调整农用地结构,使土地利用方式更加合理应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RS对龙泉驿区2007年和2013年两个时期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六种土地利用类型:居民点用地、林地、耕地、水体、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综合GIS技术和马尔科夫模型来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6年间龙泉驿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居民点用地、道路用地、水体和其他用地呈增加趋势,而耕地和林地则大幅减少.最后,分析探讨影响龙泉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经济、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及空间差异是因地制宜地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注的核心内容。根据2005年和2010年2期coverage 格式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和相对变化率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及空间差异。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水域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地显著增加,而林地和草地变化不大。数量变化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从土地利用综合区来看,豫北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幅最大、耕地减幅最大;豫西南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幅最小、耕地减幅最小;中原城市群区的林地显著增加,而其余3个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二是从省辖市来看,鹤壁等市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幅较大,而三门峡等市的增幅相对较小;郑州等市的耕地减幅较大,信阳等市减幅较小,洛阳和三门峡稍有增加;开封等5个市的林地显著增加,濮阳等13个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研究结果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2002-2013年赤峰市12旗县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3年赤峰市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呈上升趋势;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呈下降趋势;不同土地类型变化的速度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及其他设施用地;赤峰市红山区和翁牛特旗的土地利用相对程度较高,敖汉旗和松山区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采用多样性指数、斑块密度指数、形状指数等景观指标,分析了广州市萝岗区1995年至2003年的景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林地的景观基质地位没变,萝岗区的景观格局仍由林地、园地和耕地控制,但人工干扰景观正逐步蚕食自然景观;②萝岗区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景观的干扰越来越严重,景观越来越破碎,形状变得更加复杂,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上升发展趋势;③景观斑块类型不停相互转化,林地、园地和推平未利用地不断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乡镇居民点和基塘水库。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8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软件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202国道大庆杜蒙段及其两侧10km缓冲区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且重点分析了2km缓冲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景观格局变化,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该地区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居住用地面积增大,而草地、水域面积减少。2.该区域草地的退化现象严重。3.该路段的廊道效应十分明显而且对沿线地区呈“轴”向影响,符合距离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梓潼县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和2009年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为基础,采用斑块数、类斑块面积、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格局分析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近五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从2004年至2009年,区域景观受人类的干扰强烈,斑块破碎;受宏观生态保护政策、中观县域土地政策和微观市场经济效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为景观基质的水田、旱地、有林地、其他林地之间的转移量最大,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注意协调好各种层面的驱动因子,以保障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香格里拉县为研究区,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景观破碎度、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人工干扰指数和分维数等指标,对香格里拉县1989年—1999年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县整体景观斑块数目减少,平均斑块面积下降,破碎程度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分维数降低。人类活动干扰使景观各要素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3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MSS及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提取太白山自然保护区1979、1988、2000、2006年景观格局信息,并利用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度等指数,分析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近30年来的景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从景观类型上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趋势和幅度存在明显差异;从不同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上看,各景观类型在不同的年份受到的干扰不同;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的梯度变化特征明显,在时间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从历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入手,重点分析2004-2011年期间研究生的招生数量、生源结构、本科专业、性别比例、生源地及考试成绩的变化情况,总结了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专业培养水平的提升及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壮大,招生的数量有所增加;(2)学缘的结构逐渐多元化,外校生源的比例在增加,但是学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3)专业的交叉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相关专业的学生报考土地资源管理专业;(4)考生成绩的分差相对比较大,学生成绩个体差异相对明显;(5)性别比例和生源地存在不均衡现象;(6)与国家线的分差在逐渐减少,并且录取学生的总体水平基本上与自划线高校考生的水平相当。因此,还需要适当调整招生政策,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  相似文献   

14.
选择金华市为研究区域,应用G1S与RS技术,对1994年、2002年和2009年3期IandsatTM影像和ETM+影像进行解译判读,得到金华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fragstats软件运算得到不同时期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金华市2002年之前景观格局基本以大斑块为主,景观格局较为单一,但2002年以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剧烈的人类活动使得一些大斑块发生破碎化,不同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不断增加;(2)耕地景观受到了剧烈的人为干扰,斑块数量和密度呈现出波动变化,大量的耕地景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逐渐演变为建成区和其他景观类型;(3)1994-2009年来金华市建设用地景观斑块数量和密度先增加后减少,斑块面积逐渐增大,反映出了金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结构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沱江内江段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采用路线调查法对沱江内江段地区冬季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目27科56种;其中留鸟27种(占48.2%),冬候鸟17种(占30.4%),夏候鸟4种(占7.1%),旅鸟8种(占14.3%);区系分析显示,共有东洋界鸟类11种(占19.6%),古北界鸟类26种(占46.4%),广布种鸟类19种(占34%);多样性分析得出沱江内江段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在4条调查样线区域分别为:1.26,1.29,1.29,1.22,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2.53;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79,0.80,0.80,0.79.优势种为白鹊鸽(P=0.15),白颊噪鹛(P=0.10813).  相似文献   

16.
遥感及Fragstats在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莆田市城厢区为例,应用HJ-1B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最大似然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运用Fragstats3.3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选取斑块大小、分维数、破碎度、蔓延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景观类型相对稳定、森林覆盖率高、景观形状较规则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