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围绕男女争战故事中的女性,铺写了月、花、饰物、颜色、音响、戏曲六个意象群落,它们彼此关联,形成一个更大的女性意象群落。就后三个群落而论,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意象化”客观叙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颜色因其存在广泛,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承担的叙事功能最多;音响中的贩声是一个独特的叙事时间意象;戏曲则给小说带来互文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原型,"鞋"在中西方文学中都是"性"的象征.张爱玲小说中的"鞋"意象承载着"性"与"焦虑"、"死亡"的多重意涵,既是对传统文学中"鞋"意象内涵的继承,更是对其意旨的拓展,成为解读女性人物丰富复杂内心世界的密码,是女性荒凉一生的见证.她借助对"鞋"意象内涵的拓展,从女性潜意识层面表达女性的身体、情欲和性别诉求,道出父权文化钳制下被淹没的女性之声,填补了五四女作家在书写女性深层自我上的空缺."鞋"这一能指的广泛应用丰富了作品的心理内涵,营造了一个意义丰富的女性世界,进一步阐释匮乏和内囿情境中的女性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叙写男女争战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无爱的世界,其中隐含着来自没落之家的失落感、幻灭感和乱世的悲凉感。这些故事的讲述和人生感悟的传达,繁复众多的意象起到重要作用。意象并非散乱分布于各作之中,同类意象在单篇或多篇作品中反复出现,达成某种关联,形成两大意象群落,即女性意象群落和男性意象群落。男性意象群落中包含太阳意象、"梧桐雨"意象和灯意象。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其笔下的意象附着上明艳的色彩,她人生的底色永远是苍凉。撷取张爱玲小说中红、白、蓝、黄四彩意象进行诠释,探寻她构筑文字的技巧,解读意象背后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意象创造是张爱玲小说中惯用的艺术手法,花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审美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用花来衬托女主角生存的环境,花成为女主角命运的象征符号。张爱玲的小说把花与女子命运相联系,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来阐释花与女子命运的关系,花的意象有了更加广阔的所指和更深层次的拓展,张爱玲创作的花意象是对古代花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月亮这一意象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张爱玲笔下的月亮意象有对中国传统神韵的传承,同时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她凭借独特的心路历程和女性视角,给予月亮以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加工,使她既成为传统月亮意象的继承者,又是月亮意象的创新者.在这篇小说中,月亮统领着其余意氧,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以一个女性独具的敏感心灵赋予其作品独有的意象话语,如"月亮"、"玻璃"、"镜子"、"花等"。这些独特的意象话语不仅表现了作家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永远悲观"苍凉"的主题,也有效地将自我创作主体的感受传达给了读者,使读者的情绪接受暗示,并自发产生与作者、主人公相暗合的悲凉,营造了"张爱玲式"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的意象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复的意象是张爱玲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张爱玲小说中包含隐喻、象征等深层意蕴的意象,在主题及情节上具有凝聚作品的精神意义、贯穿叙事结构的功能;充满对人物命运、情绪等的象征暗示的意象则以其本体上特异鲜明的特征,带来对特定的人物思想和人物心理一种持久的辐射和穿透功能;而大量涉及到环境景物的意象的使用,从独特的角度积蓄和保存着作品的情绪内涵和审美意味.鲜明的感观冲击力和暗淡阴郁的格调是张爱玲意象创造上的个人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善于将各种自然意象、社会意象融入到小说标题中,赋予这些意象独特的主观感受,表现自己对生命意义的体悟。张爱玲小说标题的意象,高度凝练,隽永深刻,具有哲理性、象征性、求解性、多义性,以及现代主义的荒诞性。意象的成功运用为张爱玲小说悲剧性主题的表达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苍凉黯淡的基调。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小说中的"绣花鞋"意象一直是其系列研究的一个盲点。在张爱玲的笔下,"绣花鞋"这一古典意象对准确反映事物的特征,揭示人物复杂心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试从欲望的象征作用、故事的叙述作用以及主题的揭示作用三个方面来分析"绣花鞋"意象的功用,以期能够促进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加深对张爱玲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思想感情的某种形象,它的终极作用是承载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以明月为意象的诗词比比皆是。明月意象积淀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并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之中。作为原型意象,它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极富象征意义的具象。其思想内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象征女性的阴柔、恬静、美丽和纯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利用明月意象来构架他们的作品,在诗人们看来,以月喻女性发髻、皮肤、眉黛及其阴柔恬静、多情善良的性格,从而塑造出女性光艳美丽的动人形象,是再美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12.
区别于现实主义"细节描写"的意象化叙述是张爱玲小说的最大特点,也是她能够创造出前现代/现代中国参差形态的主要途径.当代作家毕飞宇从时间意象化、空间意象化、人物命运意象化等诸方面承续和发展了张爱玲小说叙事的想象力和形式感.和张爱玲"物化苍凉"的生命悲剧性体认不同的是,毕飞宇在"物化伤害"的过程中更多出了几分"现代"的焦虑和批判.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现代小说中最为常见的空间场域,“上海书写”则是构成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书写上海的众多作家中,张爱玲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张爱玲出生、成长于上海,对海派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并用文学创作丰富和发展了海派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的上海意象有着不同的呈现,包括作为现代都市的上海意象、作为殖民地的上海意象、作为传统城市的上海意象。张爱玲小说中的海派文化既有多元融合的文化格局、细腻精致的生活态度,也有苍凉颓废的精神世界,而海派小说、生平经历以及沦陷区政治环境则是张爱玲小说上海意象与海派文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吴歌是吴语地区民歌、民谣的总称,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吴歌中经常出现“鱼”和“莲”的意象,它们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可以被看作是原型意象,其原型文化内涵由最初的生殖繁衍及婚恋演化成了物产的丰饶、生活的富裕等,后世展现的鱼、莲的丰饶、吉祥、喜庆等原型象征寓意正是远古生殖信仰的衍化及其意义的延伸。  相似文献   

15.
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1921—1991)是20世纪西方著名美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深入探索了统治西方文化的神话的本质,系统地建立了以原型为核心的文学类型批评和美学理论(Archetype criticism),为整个世界的文学、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理论不断引起东、西方学者的关注,被认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西方文论史和文化史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原型是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镜子是反复出现的重要原型,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对张爱玲作品中的镜子物象进行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诗词的意象丰富,就一般说,有普通意象和特殊意象。本文着重分析特殊意象。这一类意象,往往携带着特定的情感意绪,织淀在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而成为一个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原型。欣赏中国古典诗词首先得把握好原型意象,其次是注意诗词的多维审美效应,造成这种效应的因素有多种,但主要的有“原型意象的复旨重义、双关意象的模糊功能、暗衬性意象的独特效应”三种。另外,还应把握意象的组合,分析各种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的意象世界别致新颖 ,异彩纷呈 ,不落窠臼 ,她以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把对象陌生化 ,借意象包括视觉意象、触觉意象、听觉意象、联觉意象以及种种隐喻和象征等把读者带进审美理想的化境 ,使她的小说文本透出难以抵御的意象魅力。张爱玲的别具一格与其独特的创作文本对后世具有永远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典故与意象     
典故在中国古代诗文的广泛运用中常常以一种特殊意象的形式出现,我们可称之为典象。按弗雷泽人类学的“原型”说、荣格心理学的“原始意象”或“原型意象”说以及弗莱文学“原型”论,典象分为标准原型意象包括神话传说、宗教仪式、寓言童话以及相关自然的天文地理、节令物候、动植物等;非标准原型意象包括社会历史人物和事件、生活方式及礼俗甚至经典文本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典象的系统稳定性、地域民族性和增殖扩展性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用意象表情达意的高手,在《金锁记》中,她用众多的意象或揭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特征,或隐喻众多女性的悲惨命运。张爱玲对长安这个在特定时代、特定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女性,用感伤、凄美的意境构筑了她的悲剧人生。本文用小说中代表长安人生走向的四个意象来探讨长安怎样一步步走向悲剧以及她悲剧产生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月亮是张爱玲小说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在《金锁记》中更是中心意象,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见证了女性悲剧性的命运。作品写了三种月亮,一是叙述人的月亮,一是长安的“模糊的缺月”,一是寿芝眼里的月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