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既往的中国近代海防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为中心的海军战争史上,主要集中在海防思想与政策的演变上,主要集中在与海防事件相联系的重要人物身上.这些成果固然都是海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海防史的全部,还有一些重要内容尚未涉及,例如,晚清海防地理学到现在为止基本上还是一块未曾开垦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2.
青岛警备区某海防团副政委刘国江曾多年从事宣传工作,这使他深知报道员的疾苦。担任领导职务后,刘副政委对报道工作更是看高一眼,深爱一层,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报道组的编外“总编”。对于报道员来说,要想写出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好稿子,就得深入基层进行认真采访。海防团队点多面广,连队分布在方圆几十公里的海岸线上,往返一次需要好几个小时,有许多新闻线索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抓到而失去了新闻价值。报道员反映的“活鱼”变成“死鱼”的情况让刘副政委皱起了眉头: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清末北洋水师统领叶祖珪绘制的《沿江沿海各省炮台图说》两册,该图以西方海图的形式展现了中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沿岸各要隘处海防炮台的概况。1899年末至1900年初,叶祖珪奉清政府之命,率领重建的北洋水师巡视海防,以应对意大利强租浙江三门湾的企图,《沿江沿海各省炮台图说》即是在此次考察后绘制的。该图说不仅地图绘制精确,还附载关于海防炮台建设的长篇条陈,充分反映了叶祖珪的海防思想,具有珍贵的地图学及近代军事史研究价值。同时,作为清政府处理三门湾事件的产物,此图说也是晚清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本文在简介传世晚清海防炮台图说概况的基础之上,对《沿江沿海各省炮台图说》进行初步探究,试图通过论述此图的绘制史实以及蕴含的海防思想,展现其文献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个政治主官,如果不严格抓好新闻报道,那么他就不算是一个称职的政工领导。”这是某海防团政委韩在亮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真情倾注新闻报道工作的真实写照。宁要一篇精品不要百篇虚文  今年演习前夕,报道员小张送来几张照片请韩政委审阅。但见画面色彩明亮,构图新颖,既有炮火连天的火爆场面,又有分队擒敌的惊险镜头。韩政委一张接一张认真端详着,不时地就精彩镜头称赞小张几句。谁都知道政委对工作一向要求严格,这回能得到他的表扬,小张心里自然美滋滋的。可就在这当儿,韩政委忽然指着解说词念道:“近日,某海防团演…  相似文献   

5.
综合 《兰台内外》2014,(1):13-14
当年的他,与大名鼎鼎的廖仲恺被称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在争取民族独立自强的革命道路上曾经叱咤风云、出生入死;当年的他,被蒋介石以“七哥”相称,荣任“总统府”资政。而他的名字,对于当代人来说却很陌生。这与他的历史贡献和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丁惟汾。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父亲潘启生1914年出身于一个船工家庭,是江南造船厂电焊工。他青年时期的梦想就是要亲手造出中国自己的军舰。从此,他与江南造船厂结下不解之缘。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晚清国门,中国被迫面向世界。在曾国藩、李鸿章等近代有识之士"治国之道在乎自强"倡导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1865年6月3日在上海创立。目标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7.
自从60年代电影《林则徐》放映以来,琦善就被当做林则徐的对立面人物、投降派的代表钉在国人心中的“耻辱柱”上;电影《鸦片战争》放映以来,琦善的银幕形象得到了一些改观。那么,他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如何认识这种域外文化成为中国士大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薛福成是晚清中国的著名维新思想家和外交官。《薛福成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他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肇始于鸦片战争的近代中国社会一直在新旧交替中反思、前进,无数志士仁人积极探求中国社会自强之路。梁启超作为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深受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熏陶、感怀民族危亡沉痛、亲历变法改革兴废、反思社会更始本源,认为启迪心智、百废始兴在于"智之强","皆归本于学校",且"……苟欲自强,惟此为大",进而提出基于有新道德、  相似文献   

10.
新闻窗     
人民前线报和南政院共同举办“东南海防行”活动等新闻窗本刊讯陈云、方立华报道:5月9日,由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5名即将毕业的学员组成的“东南海防行”采访小分队启程出发,人民前线报和南京政治学院共同举办的旨在反映海防建设成就,报道前线官兵风采的“东南海防行”采访报道活动正式开始。“东南海防行”小分队将用40余天时间,从连云港出发,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沿海南行,深入海岛、舰船、哨所和基层连队,广泛采访报道南京战区东南沿海海防部队官兵的生活和事迹。在此期间,人民前线报将开辟“东南海防行”专栏,刊登小分…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如何认识这种域外文化成为中国士大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薛福成是晚清中国的著名维新思想家和外交官.《薛福成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他对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报道工作要对外展现国门卫士风采,树立海防官兵形象;对内鼓舞官兵士气,促进团队建设。这副担子既光荣又沉重,我全力支持你们。”在团政委中国清对新闻报道工作关心和支持下,该团新闻报道工作红红火火,连续几年在青岛警备区独占鳌头,成为基层政治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精心“育苗”。“有了人才不培养,等于种了庄稼不浇水。”这是申政委在报道组常说的一句话。去年10月,新战士小李从海防二连调到团报道组,刚开始,小李的干劲很足,就是两个多月没见报一篇稿子,压力非常大。申政委了解事情的真相后,主动找到小李,让他拿出以…  相似文献   

13.
某海防团政治处主任宋涛上任伊始,“第一把火”就烧到新闻报道工作上。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团就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播稿件百余篇,一举掉了这个团新闻报道工作落后的“帽子”。为此,宋主任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新闻园地的“引路人”。“搞新闻报道不是图虚名”。曾有一段时间,这个团部分人员认为搞新闻报道是为了“出名挂号”,做的是表面章;有的觉得工作只要做了,是否报道与部队建设没多大关系。针对这种认识偏差,宋主任一上任,就  相似文献   

14.
海南军区某海防团政委段仕银,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业余写报道,先后被《解放军报》、《战士报)、《海南日报》等军内外报刊电台采用新闻稿件400余篇,其中典型报道22篇,《琼崖纵队今何在,战旗永飘海防》、《四连冠的奥秘》等6篇典型报道获奖。团队也涌现出“全国自强模范”陈康强、“全军优秀志愿兵”齐福起、广州军区学雷锋标兵申翰辉等一批典型人物。脑子时常装着典型。作为一个团政委,脑子里装的问题很多,但段政委不论工作多忙,想的问题再多,脑子里的典型线索始终不断。某坦克团干部许森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功赫赫,曾被中…  相似文献   

15.
葛传宝 《军事记者》2006,(10):41-42
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范长江接触过冀惠彦的人,都说这个人很有“高度”。仔细一品味,就觉得这个“高”字饱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他个儿长得高,1.84米的身高;另一层意思是说他在行内知名度高。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他用心血和汗水趟过新闻之路,以一名军事记者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镜头真实记录了一个个催人奋进的历史瞬间。1993年,他带领摄制组进行边海防纪行采访。从祖国最东部的乌苏镇“东方第一哨”,到新疆边陲斯姆哈纳“西陲第一哨”;从南沙华阳礁,到漠河“北极村”,以及陆…  相似文献   

16.
青岛警备区某海防团团长荣光是一名地道的军事干部,但他在抓新闻报道方面却一点也不“含糊”。一天,一位报道员写好一篇连长贾化友安心工作立新功的稿子,为了提高稿件的质量,擅自把贾连长5次荣立三等功写成8次,团长看到后就问报道员,为什么这样写,这位报道员很随便地说:“这是为了增加稿子的分量。”荣团长一听,当即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把失实处改正后才让他寄往报社。荣团长爱看报纸在全团是出了名的。今年3月份,他发现军区报纸上很少有本单位的稿子,就到宣传股了解近期的上稿情况,发现了刊稿的篇数倒是不少,但都是写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王宏斌著,商务印书馆,2006海防问题是晚清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一部系统的海防史专著,应当全面探讨这一时期的海防思想、海防政策、海防制度以及重大海防事件。具体到海防思想来说,应当探讨当时人们的海洋观念、海防思潮的演变情况;就海防政策而言,应当研究清政府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字季高,又字朴存)是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生活的时代,经清嘉庆、道光、成丰、同治、光绪五朝,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边疆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作为清朝的封疆大吏,他自然在“靖内”方面与民众的反清起义为敌;作为反抗列强侵略的民族英雄,他又能够在“御侮”方面誓同西方殖民主义者抗争;作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巨擘之一,他则为中国的近代化立下了创榛辟莽的劳绩。  相似文献   

19.
<正>1引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提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鲜明宣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档案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历史、档案镌刻着党和国家艰苦卓越的复兴缩影,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20.
嘉庆四年元月(1799年2月)诛和珅一案,是清仁宗颙琰在乾隆逝世后,亲手处理的第一件大事。对清史上这一轰动一时的政治事件,野史、笔记记载颇多,内中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三所录《查抄和珅住宅花园清单》(以下简称《清单》),一向为人所瞩目。但薛本人对此“世俗私相传抄之本”是有疑问的。他于文末特加说明:“盖私家记载,颇多耳食,官书又外人不能多见,事隔九十余年,见闻已岐若如此。兹特兼志于此,以待搜考”。他这是说《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