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毛丽伟 《小学教学设计》2010,(1):F0002-F0002
21 水乡歌 此板书设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图中有水、有船,还有动听的歌声,令人仿佛看到一只满载着水乡人梦想的帆船正驶向更美好的未来。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地突出了诗歌的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感受水乡的关,体会水乡人民的勤劳以及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水乡的桥     
一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处不黄花。在水乡,无桥不成路。“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是桥。“和尚头,尼姑脚。”(谐音“河上头,泥固脚”)也是桥。我喜欢水乡这么活泼的诗歌。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独木桥上睡觉——翻不了身。我喜欢水乡人这种幽默的艺术。过河拆桥是孬种,修桥补路是善举。我喜欢水乡人质朴的道德标准。船到桥头自然直,是桥对船的引导和规范。路上不遇桥上遇,是在合适的地方遇上了合适的人。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水乡歌》是一首诗歌。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丽的水乡风光图,使人感受到水乡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水乡歌》是一首诗歌。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丽的水乡风光图, 使人感受到水乡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美好的生活,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在自治区课改研讨会的展示研究课上,整整40分钟,我竭尽所能地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得到了在场所有听课者赞许的目光。课罢,随着学生整齐而响亮的道别声,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可在这令人兴奋的时刻,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场景一:师:水乡的水真的如书上说的那么多,那么美吗?去看看就知道了。本来老师准备了一段水乡的录象给大家看,可临时课件出了问题,真对不起,我们就去看一幅水乡的画,大致看看水乡,好吗?(学生看水乡的挂图)师:刚才你看到是什么?生:我看到了有两只小鸟在飞,我好像听到了他们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说“:…  相似文献   

6.
《水乡歌》是苏教版低年级的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了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教学中,笔者以朗读教学为中心环节,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相似文献   

7.
背景:月城是具有江南特色的水乡之镇,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河道,一艘艘穿梭在水面上的小船,给月城这个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小镇增添了几分韵味。我班在这种具有浓浓水乡文化底蕴的氛围中开启了水乡小船的探索旅程。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所以孩子们对船这个话题自然很感兴趣,在这个主题大背景下,关于船文化的探索也就此产生。  相似文献   

8.
此板书设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图中有水、有船,还有动听的歌声,令人仿佛看到一只满载着水乡人梦想的帆船正驶向更  相似文献   

9.
周庄,在中国人心目中,与其说是一个地理概念,不如说更是—个人文概念。如果说苏州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真正的休憩,杭州给人的感觉是造化下的疏离感,那么江南的周庄给人的感觉便是一种畅达和平稳。一路颠簸,一路心喜,余秋雨先生笔下的周庄,那平静又保留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的水乡,早已缭绕在我的心中。正午时分,周庄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像秋雨先生那样幸福地摇船而入,享尽风土人情。我们选择了一种平静的方式进入这个古镇,就像轻风拂过树枝发出的沙沙声,只是增添了几分自然与随意。刚入周庄,一条小河映入眼帘,这里的河与别处的有些不同,因为在这儿我  相似文献   

10.
仇艳 《教育艺术》2010,(1):47-48
初读《水乡歌》这篇课文。就很喜欢,这是一首江南小诗.清新活泼,如诗如画。仿佛梦里的水乡就在眼前。《水乡歌》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课。本文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课文比较简单.但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看完一首诗,一段散文或一篇小说之后,你的情感会被一种东西渗透,甚至还由此牵扯出几丝怀恋或思念,那么,你所看的无疑是一篇好文章。我的情感就被水乡的灵动与清凉填满、渗透。《水乡的日子》惹起我对水乡生活的回忆来。  相似文献   

12.
追“梦”     
英子出生在江南的水乡,所以英子给人的感觉——灵秀,正如江南的水,灵动,秀美。照理说,英子看惯了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温柔,也应该有所感染,有着一颗平静如水的心。但英子却不然。英子有一个梦,一个水乡女子都不曾有过的梦。英子梦想有一天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条鱼     
我是一条鱼,一条生活在岸上的鱼,一条用鳍行走、用鳃呼吸的鱼。远离水乡我叛逆,常常违背上帝的意愿……我忤逆,独自离开了祖辈生存的地方。放眼四顾,水乡无水,绿洲不绿。我从不撒谎,可没人相信,或许,鱼在岸上行,连猫都不信。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学研究新课程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再创造成为教学过程的必须。站在课程方案的角度挖掘教材,成为新课程目标下备课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师有责任对已审定的教材做出再度调试。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起学生多思、创新的火花,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水乡歌》一课教材的再创造,以及形成这些做法的心路历程。对于上公开课,许多老师都愿意选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与学生的情感易产生共鸣的课型来上。我也是这样想的。在我第一次翻阅教材时,没选《水乡歌》这一课。因为它以诗歌的形式描写的是我国…  相似文献   

15.
正漫漫红尘,几千年的烟云流转,谁不曾有过一段铭心刻骨的想念?谁不曾有过几次梦里梦外的徘徊?前生今世,梦里梦外,是谁,终为了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是谁,撑一把油纸伞在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旧梦?是谁,倚栏眺望半亩方塘里的那朵寂寞莲开?每个人的梦中都有一个水乡,即使从未靠近过它,亦觉得它是自己久别未归的故乡。我梦里的水乡,便是江南。甚至觉得江南的一朵浪花、一片记忆或一株青莲都与我有过一段前世未了的情缘。  相似文献   

16.
[案例]苏教版教材第三册的识字1是一组迷人的水乡美景词串。读着它,那飘飘渺渺的水乡景不时浮于眼前。怎样教才能与孩子们一起分享文中的那份诗情画意呢?我翻看起手头的备课资料,忽然一篇将词串改成七言诗的设计深深打动了我,心中也涌起了一份冲动。是呀,马致远的《秋思》不正是苏教版词串文的蓝本吗?何不也将词串文作些变通,再创一首七绝?金秋烟波水乡(美),芦苇菱藕荷塘(肥)。  相似文献   

17.
柳再义 《高中生》2010,(34):52-52
一个人的作为,有些在童年就埋下了种子。比如我的自卑,自记事起就开始了。母亲生我的时候,父亲在外面做事,日子艰难得很。我们那地方是水乡,  相似文献   

18.
黄惟勇 《师道》2005,(7):54-55
1925年的10月,就在清华附近小饭馆的桌子上,朱自清先生写下了《我的南方》一诗,诗中说:“我的南方俄的南方明5儿是山乡水乡明6儿是醉乡梦乡,五年来的彷徨徨/羽毛般飞扬……”这一事件在今天看来已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给一个人的命运所带来的意义,它已定格为一个符号——一个高大的背影,一个中学语教师转身成为大学教授,并且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而那年他才27岁。  相似文献   

19.
<正>"《社戏》是一篇经典课文,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体察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自然风光,感受水乡的敦厚和睦的民风""叙述的是‘我’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的心情"。这是《教师教学用书》对《社戏》主旨的解读定位。无疑,这个解读是切近《社戏》文本内涵的,也是很多语文教师非常认同的结论。但  相似文献   

20.
阅读江南     
张春燕 《高中生》2009,(13):27-27
江南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题记阅读一朵花,感受生命的顽强;阅读一座城,感受历史的变迁;阅读一个人,感受人间的真情。我喜欢漫步在江南梦幻婉约的水乡,在轻柔的细雨中,阅读江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