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了解湖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现状及行为,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及坚持性,推进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结果:湖北高校中坚持参与体育锻炼和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处于偶尔锻炼和中断体育锻炼的状态;跑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是大学生广泛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和积极性低于男生,且男生每次持续锻炼的时间明显多于女生。  相似文献   

2.
研究依托计划行为理论,观察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对终身体育行为的促进效应。研究随机抽取杭州市8所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760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进一步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锻炼坚持行为、课堂锻炼意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5项指标上均呈显著差异,男生均值都高于女生;(2)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构成对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的影响模型(男:R2=0.279、女:R2=0.293));由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构成对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模型(男:R2=0.393、女:R2=0.447)。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正向影响锻炼坚持行为,而锻炼坚持行为是反映终身体育行为的最重要指标,未来研究可对如何进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课堂锻炼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行为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翔 《体育世界》2013,(4):20-22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900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其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等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优于女生;男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图较强,但其行为受时间、环境、资源、技能等的影响较大;女生缺乏体育锻炼意图,且过去行为习惯是制约其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学生体质连年下降举国关注。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与实施办法》、《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李克特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测量和调查,并对测查结果加以客观的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少大学生肥胖、超重或体重较低,尤其男生超重、肥胖或营养不良的比例偏高;女生的运动态度较男生消极;大学生对体育课需求倾向得分最高的选项是"愉悦身心",反映其健身目标较为单一、片面、缺乏长远追求;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课外参与体育俱乐部和自主锻炼,在每周参与次数、每次参与时间和锻炼强度上的差异均具显著性。上述种种,揭示了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成因。因此,大学生转变锻炼方式,培养健全体育意识和良好健身习惯,势在必行。建议:参照大学生锻炼方式转变结构图实施高校体育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最终回归"健康第一"。  相似文献   

5.
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消费心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跨理论模型和体育消费认知决策模型,采用对587名知识分子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消费心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在前意向→意向→行动阶段,体育消费需要呈现上升趋势;在坚持阶段,体育消费需要少量下降;2)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体育消费满意度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提高满意度有利于锻炼者向高一级行为阶段转变;3)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体育消费意愿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处于高锻炼行为阶段的个体更愿意在体育锻炼上花钱。建议:体育营销把前三个锻炼行为阶段作为体育消费者培育阶段,通过薄利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促进更多的体育消费者更快地发展到锻炼行为坚持阶段,培养忠诚的体育消费者,追求在锻炼坚持阶段产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浙江高校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与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锻炼坚持性"用来描述人们在体育锻炼时间方面的特征,说明人们是否长期坚持规律性的体育锻炼,是衡量体育锻炼能否产生良好锻炼效果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1,2].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内14所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人进行调查.从锻炼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现状及其主要制约因素.结果显示:①调查对象中,达到锻炼坚持性标准的有350人,占总调查对象的26.8%,其余的958人没有达到锻炼坚持性标准,占总调查对象的73.2%;②男女大学生在锻炼频度、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已坚持锻炼的时间和锻炼坚持性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情况明显好于女生;③"锻炼场所不方便"、"学业压力大"、"不良从众心理"和"缺少专业人员指导"等四个因素是制约浙江省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国琴 《体育世界》2007,(10):60-61
通过对常州市高校大学生自主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7成以上学生每周参与自主锻炼次数在3次以下,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一小时以上的男女生比例较低,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为主要锻炼形式,体育社团形式参与率较低,缺乏场馆器材、没时间,学习负担重、无专人指导和没有体育特长等是影响大学生自主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1 628名参与体育网课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行为与身体自尊进行测量,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家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不够积极;女生的锻炼行为与男生存在明显差距;女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相对偏低。研究发现锻炼态度、锻炼行为、身体自尊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网课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需要加强锻炼态度的引导以及锻炼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问卷调查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深圳市两所高校144名大学生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健康状况总体上是乐观的,但有部分学生处在亚健康状态;有9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课外体育活动,但男、女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周参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动机、选择项目上存在差异;体育活动内容男生喜爱球类项目,女生则喜爱瑜伽、健美操;锻炼价值取向多元化与统一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自我管理模型,以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大学生体育锻炼氛围量表、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量表以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量表对600名大学生施测,然后通过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度和性别年级差异检验,结果表明:(1)修正后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数据,表明在大学生锻炼行为坚持性中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2)修正后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模型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锻炼动机对自我管理的影响上男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女生,锻炼动机对坚持性的影响上女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男生,但是年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体育锻炼动机的关系,对9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存在性别差异;健康动机是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首选.女大学生的外貌动机高于男生,而男大学生的社交动机高于女生;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大学生体育行为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较低,男生的活动频度明显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总体上,大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学习紧、没有时间和场地与器材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劳务消费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形式,大学生体育劳务消费水平较低;缺乏体育劳务消费的场所是制约大学生体育劳务消费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模式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为基础,构建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行为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与大众体育消费态度相比,大学生中持有积极体育消费态度的人数比例要更高.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是多样化的,而且男生和女生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结果也提示,同学和家庭成员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体育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4.
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跨理论模型,采用对587名知识分子问卷调查数据,对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群的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处于坚持阶段的锻炼者每次锻炼时间最长、每周锻炼次数最多,行动阶段的锻炼者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数量最多;②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锻炼频率呈现持续递增的趋势;③处于行动阶段的锻炼者锻炼动机最强;④在前意向→意向→行动的变化阶段,锻炼动机都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但在行动→坚持的变化阶段变化非常小,且有减弱的趋势,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阶段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前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男生对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高于女生,锻炼的动机正确,锻炼的时间和频率男生均高于女生,锻炼的项目有性别的差异,锻炼的场地以学校免费场地为主;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场地器材的限制;西南大学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消费均低,体育消费主要是在购买体育服饰。文章旨在深入了解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并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体育锻炼在高校的全面展开和普及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体育社团大学生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2名体育社团大学生和1860名非体育社团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行为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高校体育社团的参与率比较低;(2)与体育社团大学生相比,非体育社团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锻炼频率低,锻炼坚持差;(3)体育社团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大学生的锻炼氛围显著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4)体育社团大学生健康状况显著性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5)高校应拓展宣传渠道,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宣传,通过宣传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体育社团,争取更多的企事业和人士对大学生体育社团提供社会支持与帮助,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量表法,对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之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由社会环境支持、物理环境支持、锻炼方案支持三个维度构成;男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女生,初中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高中生,中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观规范无性别和学段差异;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是预测其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它既可以通过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影响锻炼行为,亦可通过行为控制感直接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重庆市12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活动形式、锻炼时间、锻炼次数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91.5%的男生和94.9%的女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很重要;每一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2次的男生为50.4%,女生为41.8%;男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是足球,健美操是女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学习压力大与场地器材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体育锻炼行为理论为依据,以陕西省高校参加体育休闲锻炼的女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建立了陕西省女大学生参加体育休闲锻炼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女大学生个体特征会影响女大学生的体育休闲锻炼动机、导致较高的自我效能,证明了体育休闲锻炼动机与自我效能性对女大学生个体特征有明显的传导作用。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锻炼动机的提升、女大学生对自我效能性的认识的增强有利于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锻炼承诺(锻炼坚持)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对590名高级知识分子作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两性的健康状况、体育行为和锻炼动机。结果表明:①与男性相比,女性高知人员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两性体育锻炼频率和锻炼坚持差异不显著;②女性高知人员的外貌动机和乐趣动机明显强于男性,是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心理动力,这样的锻炼动机模式使她们选择参与轻松、对抗小和娱乐性强的体育锻炼项目;③高知人员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锻炼行为和动机存在的差异符合女性的身心特点,反映出在高知人员中性别平等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