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文学批评界对原型批评这一至今在西方颇有影响的批评流派和方法所知不多,自1982年国内开始介绍以来,仅有几篇零星文章。叶舒宪副教授编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神话-原型批评》,较系统地收编了原型批评流派的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了解这一流派提供了较全面的中文版原始资料。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有关原型批评理论的原始文献,下篇是有关原型批评实践的原始文献。原型批评的两大理论基础是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弗雷泽的巨著《金枝》是原型批评在神话方面的渊源,《神话-原型批评》收入了该书第四部《阿都尼斯的神话与仪式》,它通过阿都尼神死后再生的神话,阐述了西方文学中“复活”这一基本主题的历史起源、变化形式等。荣格的《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是对原型问题的权威论述,也被编者翻译收入。原型批评在有了两大基础之后,终于建起  相似文献   

2.
鸟瞰二十世纪艺术史,神话因素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叶芝和艾略特的诗歌,乔伊斯、福克纳、加缪、戈尔丁、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中,足以显示现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在文艺学范围内,对神话的兴趣逐渐升华为一种研究旨趣、批评方法乃至理论体系,便是“神话—原型批评”。最初,流行的称谓是“神话批评”(myth criticism),加拿大批评家弗莱(N.Frye)在五十年代又确立了“原型批评”(archetypal criticism)的概念。此后,神话批评和原型批评成了并行不悖的同义词,于大多数场合并无严格的语义区别。为了便于统一,我们可将这两个概念统称为“神话—原型批评”,简称则用  相似文献   

3.
一、我们的观点“比较文学”在今天已经够上“显学”的头衔了,但是,什么是比较文学或比较文学是什么?对此,学者们仍众说纷纭.法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是国际间的文学关系史.比较文学家跨越语言或民族的界限,注视着两国或几国文学之间主题、书籍、情感的交流”(基亚语).美国学派认为,“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雷马克语).苏联学派认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的文学联系和关系,研究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本文的方法近年来笔者留意于现代国外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尝试将文化人类学的眼光和方法运用于文学研究的实践,曾撰写《英雄与太阳——<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原型结构与象征思维》一文,受到诸多师友的肯定和鼓励,希望能继续这种尝试,特别是在中国文学的研究中,使人类学方法的可行性得到进一步的验证。本文与《英雄与太阳》一样,试图将原型批评与结构主义,特别是乔姆斯基探讨非经验的语言深层结构的方法在广阔的文化人类学背景上加以综合,从而扬弃它们各自的片面与缺陷,尝试建立一种原型结构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文学心理批评的发生发展,是由时代机遇、创作牵引、理论推助等诸多动因促发促进的批评现象。在批评实践中分延出了三个主要批评范式:以探究个体无意识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分析式、以探究集体无意识为主要特征的原型批评式、以探究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心理现象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析心式。新时期心理批评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批评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原型批评有关基本原理的运用,从李云龙式的悲剧英雄形象入手,探寻出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悲剧英雄形象的原型——荆棘鸟,从而使人们对其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7.
在海明威的小说特别是描写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的小说中,都体现了一种人神易位的现代意识.“征服”的主题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反复的表现.这种反复运用的主题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家那里被称之为“原型”.所谓原型,就是“指那种在文学中反复使用,并因而具有了约定性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①它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题、人物、结构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属抒情文学,相思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抒情主题,无论是诗词、戏曲还是小说都将相思之情大加敷演。文学中的男女相思缠绵悱恻、欲说还休,大多还展现出相思成狂成疾。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发现,相思文学大都源于《诗经》,《诗经》所确立的相思母题包括征夫思妇相思、悼亡相思、意象相思。历代文人在《诗经》中汲取相思的养分滋养己身深情,使中国文学的相思表达具有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中"神话"概念的不严密,原型概念及运用的缺陷,文学发展体系中动力系统的缺乏等不足之处,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讨论.此外,本文还对弗莱的历史循环论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苏曼殊、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史上均位列名家,由于童年的身心创伤,形成孤独的性格,两人多以自己为原型,留下身世的迹痕和情感的倾向,"自叙传"是对二人比较研究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1.
论《荒原》的神话结构王文神话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在现代批评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当今美国文论界权威人士韦勒克认为:"从影响和普及的程度来看,神话--。原型批评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鼎足而三,是仅有的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①神话就其原始的...  相似文献   

12.
费什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以“文学在读者:感受文体学”新理念,关注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赋予了读者绝对的话语权,一反传统的“文本中心论”的论点,开创了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研究新的领域,将接受美学开创的“读者中心论”引向深入。但这一理论也存在主观主义的倾向。文学文本意义实现的过程应该是创作与接受的对话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13.
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模式,《荒原》是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许多人认为《荒原》是一部博学难读的长诗,其原因之一是作者通篇用典。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荒原》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揭示了战后西方精神文明的衰落、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14.
胡河清并非一个大批评家,他只是一个有着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背景,独特的文学追求与信仰的当代青年学者,他的批评以独特的角度、新鲜的方法、中立的立场、广泛的题材和绝妙的文体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独树一帜, 形成一种玄妙灵动的“中国式生命精神体验批评”。其批评有着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但是不可否认,胡河清的文学批评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缺失。本文将试着从这几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产生表明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中国学派主张打破西方精确的圈子 ,将比较文学放置在东西方文学的平等对话和跨文化研究上。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教学视点应从“古今中外”宏观语境中发掘中西文学隐喻的人类文化模式 ,寻找本土文化、特别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来文化的“拿来”与重建 ,从而揭示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融合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华裔美国文学话语的流变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改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发展为脉络,以话语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后殖民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文化批评等文学批评理论作为该选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相关文本的详细分析,对华裔美国文学随着多元文化主义思潮发展变化而表现出的不同话语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批评话语分析是主要分析非文学语篇的分析框架,旨在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本文以Fairclough的三维话语分析为基础,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各种方法分析了几则广告,揭示广告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宣传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荒原》是特.斯.艾略特的著名诗歌,被称为"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原型批评是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运用原型批评对《荒原》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和意象进行解读,是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的文明衰落,同时也是对艾略特面对战后西方社会遭遇到的危机,积极为之寻找出路的展示。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是西方"后"学批评流派中的重要分支,在分析黑人女性文学中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问题上具有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观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本和后殖民主义批评中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有着互相关联的批判意识。后殖民主义批评为解读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提供了有效的文学语境。  相似文献   

20.
历代宫廷文学体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已呈现为一个明显的文学系列.该系列包含的体派在其各自形成发展过程中和主要创作倾向中,体现出如下几个共性价值特征:一是贵族作家群落构成其创作主体,他们以重建新王朝文学为己任,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创作和理论领起、规范出一代文学并使其更为艺术化,从而推动文学的自觉;二是这些体派作家所表现出的片面讲求诗文艺术形式的倾向,往往激发起文学革新思潮,有时此种思潮甚至就由其内部发生,从而使历代宫廷文学体派大多具有启发文学革新思潮的价值;三是反映出其时贵族生活的风貌、文化心态和审美趣味,并一定程度地烘托、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气象;四是体现出对女性超功利的审美倾向,并在美学史上创造出特定的贵族式女性审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