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李克东难题的问题真伪、如何看待深度学习与互动、李克东的追问有没有道理、博客互动少是技术原因还是人的原因、李克东难题要不要解决以及如何解决这五个方面,讨论了围绕李克东难题所产生的种种不同意见;并分别从三个角度探讨了教师为什么不写博客、什么样的话题容易引起深度讨论以及从李克东难题的讨论中所折射出来的种种教育与研究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网络分析看海盐教师博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教育博客中缺乏深层互动的原因,最终寻求到促进深度互动、解决"李克东难题"的措施和方法,研究者以海盐教师博客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社会关系网络图与社会关系矩阵研究其成员关系和他们之间的互动、深度互动情况,同时辅以内容分析法进行三组博文的对比分析.从度数、密度、点度中心度、凝聚子群数据和内容分析的数据发现:海盐教师博客普遍缺少深度互动与思想碰撞,更缺乏对教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李克东难题"现象在教育博客中无处不在.研究者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从政策和机制保障、加强中心人物的作用、改进技术支持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博客与“李克东难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前几天,在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的博客(我看"李克东难题"--兼向黎加厚教授请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0diwg.html)上,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李克东教授在2008年12月20日举行的广西南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上曾经提到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二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把李克东教授的问题称为当前中国教师博客发展的‘李克东难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博客遭遇“李克东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泽军 《上海教育》2009,(18):11-11
“李克东难题”的提出,不是解决教育博客目前面临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灵丹妙药,也绝不是否定教育博客的积极作用,其本质意义是让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虽然博客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讨论往往流于表面.为了研究如何利用博客促进教师的深度学习,本文以苏州教育博客为例,构建了一个针对博客讨论内容的分析框架,从情感响应、浅层学习、深度学习三个维度分析了基于博客的学习特征,讨论了基于博客的交流学习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利用博客促进教师的深度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李克东难题"--博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更缺少对教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诸多困惑,文章认为,在博客教学环境中试解这一难题的可能路径在于:通过问题探究切入,以深度对话贯穿始终,师生和专家等不同主体基于一定的话题进行探究,在对话中独立思考、质疑与反问,在交流和互动中不断生成和扩展经验,进而实现生成性目标.文章结合"杜甫诗歌"专题教学对此作了具体阐述,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具体的教学、详细的话语分析,揭示深度对话在扩展学生认识社会的视角、促进知识建构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育博客的出现顺应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教师在使用教育博客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深度互动。因此,当前需要一个策略模型来指导教师利用博客进行深度互动。通过以晋江教师研修网的博客平台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博客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博客平台的特点,设计博文分析量表对博客进行内容分析,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总结此博客平台的教师互动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基于教育博客的教师互动策略模型。  相似文献   

8.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优秀教师L老师的博客为例,研究成员之间的互动情况,同时辅以内容分析法对回复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心度、密度、凝聚子群数据和内容分析的结果显示,L老师的博客非常缺乏深度的互动,更缺少对实践问题的集思探讨,同样存在着"李克东难题"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证了中国高等教育迎接 2 1世纪的挑战必须转变急功近利的发展观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并以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为例 ,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 ,分析大众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着重讨论如何解决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两大难题。作者的基本观点是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必然的选择 ;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才能解决大众化过程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前教育博客的发展遭遇了瓶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深度互动。本文在对影响教育博客深度互动的主客观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增进教育博客深度互动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博客作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广泛使用。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五对矛盾”。应从增强思政博客的互动性、推进思政精品博客建设、激发博主原动力、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博主的版权保护等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思政博客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专家提出的教师博客发展瓶颈,本研究探讨了教师博客交互程度与深度学习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法,量化分析了教师博客交互的状况和深度,发现当前教师博客的交互深度仅限于浅层互动,活跃的参与者之间也难以达到三层循环的有效交流,回复内容只是对观点的浅层认识,无法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深度学习,据此提出了促进教师博客互动由浅入深的建议,对教师在线交流深度互动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博客文化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也是一种多元化的大众文化.把博客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显然是从“文化研究“的视域出发的.借用文化研究的模式,可以对博客文化做出较全面地阐释:从“生产(者)中心论模式“探讨博客文化生产者的文化身份及博客文化的生产目的;从“受众中心论模式“探讨博客文化受众与生产者的互动关系,并从博客受众的亚文化结构入手,解析其受众的文化身份与接受心理;以“文本中心论模式“为着眼点,探讨博客文化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博客文化的叙事策略与叙事方法;从“文化情境研究模式“出发,探讨博客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并结合后现代语境及消费文化的特点,质疑博客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及现代通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中国远程教育界,一些具有高度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远程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李克东难题”及网络知识“碎片化”等现实问题,在互动与合作中,开展中国远程教育理论创新活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中,王竹立创立的“新建构主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归因王竹立及其“新建构主义”案例中所反映的社会需求、人格特质与动机、认知风格与能力、多学科学术背景等,从中获得了一定的有益经验,查找有待于改进之处,对中国远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你博了吗?"的对话中,博客在当代大学生中广为流传.现在的大学生们,在互留联系方式时,除了交换电话号码,还互留博客地址,大家交换链接.博客正在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本文试图分析博客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原因,博客的流行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博客如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媒体被引入到课程教学,给个人学习、教学与管理等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开放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教师、学生、资源、平台的四维互动中,形成良好的交互作用。基于此,从课程博客的构建、模式和具体案例应用三个方面,对开放教育课程博客进行探讨,并对在开放教育课程教学管理过程中,如何运用好这一技术应做的几方面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族群研究的日益深入,许多问题亦浮现出来,只有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探讨族群的概念,才能较好地回答目前有关族群之争的分歧。该文从本源梳理了族群概念之产生、衍变,重点分析了族群概念在国内外产生分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微博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学生工作来说,既是一个新挑战,又是一个新机遇。本文在分析微博功能与高校学生工作契合性的基础上,提出院系微博具有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比较优势。针对基于院系微博的学生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培养“微意识”、建立“微团队”、用足“微功能”、提高“微效率”等四个方面,对运用院系微博改进和创新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若干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