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意识流文学是心理学和哲学研究在文学上运用的产物,不同与传统的叙事写作方法,意识流文学通过聚焦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构筑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本文将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自由联想、阻抗和象征等意识流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探讨小说意识流手法和女性成长主题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以上海为背景,反映大都市人物的病态生活。另外,施蛰存的作品中还融入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意识流等新兴创作手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感觉派"小说。施蛰存这种将现代派的手法与小说融合的做法,丰富和发展了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性,使得新感觉派小说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和他的中短篇作品《死者》,正如在他的其他大部分作品中一样,乔伊斯在《死者》一文中也使用了意识流的文学手法,而这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是有其作用和功能的。本文简要分析了乔伊斯对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意识流的描述在文中的三大作用,并得出结论,意识流的描写在《死者》这部小说中意义重大,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乔伊斯的创作经历了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意识流”手法。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方法,但已开始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后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他艺术发展的转折,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性作品,正式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代表作《尤利西斯》虽从整体上仍有现实主义遗迹,但已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之作,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他的创作依赖于传统,植根于现实生活,而又具有反传统的创新精神,“意识流”手法运用中体现出非凡效应,这就是乔伊斯创作的独特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5.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一部全新的现实主义小说。乔伊斯在表现现实主题时,摒弃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手法,采用了独特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技巧及精神顿悟和主人公语体变化等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小说主题从现实真实到心灵真实的转变和升华。  相似文献   

6.
莫里亚克的《苔蕾丝·德斯盖鲁》, 在坚持现实主义风格的同时, 借鉴了电影、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技巧。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一、严谨巧妙的艺术构思。小说在结构上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 在情节结构上采用了逆转和突变。二、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小说在运用传统心理表现手段的同时, 借鉴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三、精湛的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小说采用了拟人、象征、比喻、隐喻写景, 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7.
《麦田里的守望者》不是一部意识流小说,但是受20世纪意识流文学的影响,作者塞林格在作品中使用诸如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经典的意识流技巧来展现主人公霍尔顿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麦田里的守望者》超越了一般的流浪汉小说,在小说主题的表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有着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施蛰存三部小说集中的代表作的分析,论述了他的心理分析小说与传统小说迥异其趣的美学特征:淡化情节,凸现心灵。摒弃全知式情节叙述方式,读者透过人物内心世界的自我展示来感知外部世界的生活图景及复杂的社会关系;意识流结构手法的借鉴、融汇,增大了小说容量,拓宽了艺术想象空间,使人物意识流动的内容获得了深层的、整体的审美价值。施蛰存的成功探索为推动中国小说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乔伊斯的巨作<尤利西斯>作为最杰出的意识流小说典范广泛采用了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手段--时空交锚--心理时间运用,以及感性印象、声音节奏和散文文体,令我们广大文学爱好者更加清楚对于意识流小说的解读应重点放于以意识流的完整性对抗和理解意识片段的零散性,进而做到从整体上对小说的意识及其流程进行把握,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我们深刻的自省.  相似文献   

10.
刘翔 《保山学院学报》2018,(1):65-67,73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作家对台湾文坛盛行的战斗文艺极为不满,他们怀着革新的热情,学习西方现代派文学,寻求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在艺术表现方面,台湾现代主义小说效仿西方现代主义小说,追求标新立异,尝试运用超现实、象征隐喻、时空交错、意识流等艺术手法,进行多方面的探索,而七等生在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中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把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技巧较好地吸收过来,为自己的创作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1.
乔伊斯在小说《伊芙琳》采用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间颠倒三种写作技巧,为解读意识流小说的写作特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英国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在创作中不断进行实验与探索,形成独特的诗化小说,她的小说充满浓情诗意,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一种新的角度和新的透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发展与世界同步,《狂人日记》便是开山之作。从国外回来的鲁迅写了一篇纯粹的意识流小说。他用以反传统见长的西方现代派小说样式来举起反封建的大旗。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的作者自觉地使用了不同于金圣叹所言的“犯笔”,有别于其它中国古代小说的“灰线式三X体”,以及自己独创的“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对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也是“兰陵笑笑生”独创“金瓶梅”的一个特殊印记。  相似文献   

15.
爱尔兰诗人和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思想对全世界文坛都有着深远影响,其作品含义深远、语言波澜起伏个性鲜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便是他众多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本文以这部作品中的语言转换(即语言渐变)为侧重点和切入点,通过浅析力求加深本文读者对这部作品以及意识流小说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艺术手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小说表面上混乱的结构和语言正是海勒用于制造荒诞概念的独特手段,它抹去了人们应有的理性成分,用散乱重复、顺序颠倒的结构来不断积累意义突出和强调荒诞的主题;用极度夸张、矛盾的语言反映出人们在这个失去理性的世界里逻辑丧失感和恐慌感。烘托了荒诞的气氛,正是这些独特的黑色幽默艺术手法使小说在内容、形式和主题上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互文性手法,使其小说文本呈现出明显的互文性特征。本文从互文性理论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引用、戏拟、重写三种互文手法在温特森小说中的运用,探索其小说文本与众多文学文本构成的或隐或显的互文关系。本文对解读温特森的小说文本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9.
对茅盾小说时代性的认识仅仅局限在其小说的思想内容上是有偏颇的,其小说时代性的特色同样见诸于艺术表现上.为增强小说的时代性与社会性,茅盾在创作方法、结构艺术、文体及艺术手法等方面作出了种种努力,力求以小说艺术的时代性追求来捕捉和体现时代的精神,从而使其小说的时代性特征在内容与形武上求得了融合.因此,茅盾小说的时代性绝不仅仅局限在思想内容方面,它同样体现于精彩的艺术表现之中,对此我们应该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部跨类型小说,精彩的世情描写和高超的写实艺术使《绿野仙踪》在清中期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它在人物塑造和结构技法上深受世情小说创作手法的影响,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塑造出众多的"正邪两赋"之人;而"草蛇灰线"法的运用,则让原本庞杂的内容有了潜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