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嘉靖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间(1543-1547),苏志皋任口北道右参议,他“畅晓夷情,谙练戎务”,将所见所闻及文献记载汇编成《译语》一书。《译语》是明朝现存第一部全面记载蒙古情况的笔记体史书,作者虽未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整理,但因“经历其地而备尝其事”,史料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的《读史方舆纪要》是作者顾祖禹昼以教书,夜则撰著,在贫贱忧戚之中,通过个人吮笔含意、吞辛茹苦,溶古今于一体而成的宏著。它是我国瑰丽多彩、博大精深的古代历史地理学集大成者。其中卷五十六《陕西五》下记载了有关安康地区的大量史料。这些史料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明代“九边”设于何时 ?史书记载不一。在纷杂的史料中 ,作为明朝官修史书的《明实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比较可靠的线索。以此为基础 ,再结合其它史料 ,基本可以确定“九边”设置的准确时间 :初设于明成祖时期 ,经洪熙、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各朝 ,到明孝宗弘治年间设置完成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陆容《菽园杂记》中的故事改编)《菽园杂记》作者陆容(1436—1497),字文量,号式斋,明朝苏州太仓人。《菽园杂记》是陆容的代表作,共十五卷。它是关于明代朝野掌故的史料笔记,叙掌故,谈学术,都有作者独到的见解。时人评价说:本朝记事之书,当以陆文量为第一。书中有众多有关太仓的人事、方言和风俗的记载和考辨,还可以读到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记载、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明代“九边”设置时间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九边”设于何时?史书记载不一。在纷杂的史料中,作为明朝官修史书的《明实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比较可靠的线索。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其它史料,基本可以确定“九边”设置的准确时间:初设于明成祖时期,经洪熙、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各朝,到明孝宗弘治年间设置完成。  相似文献   

6.
文德翼“著述甚丰”,但至今未有人对其做过专门研究。他的传记文主要记叙了明清之际赣、浙一带下层官吏和士人的事迹,具有地方史料价值。作者通过传记文传达了自己经历乾坤剧变的歌哭爱憎,其中的论赞对这种感情的传达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戚继光的籍贯,在<明史>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在明清文献中有着多种不同的表述,现代人看法也不一致.根据大量相关传世文献与新发现的碑刻等史料,戚继光籍贯准确的说法应当是:凤阳定远人,山东登州卫籍,其他各种说法均由此衍生而成.戚继光是明朝祖籍、卫籍双籍并存现象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回疆通志》详细并全面记载了清乾嘉时期新疆南疆八城与哈密、吐鲁番二城的人文、地理、建置等社会状况,成书时间与书中记载史实时间至近,可谓是当代人修当代史之杰作,且节录当时作者所见文献的相关史料,其史料价值较高,本文通过对作者、成书及文献价值的简要考述,就教大方。  相似文献   

9.
《国榷》,编年体的明代史书之一。作者谈迁,明末清初人。此人认为当时诸本编年明史多忌讳失实,讹陋肤冗,于是旁搜博采,拾遗弭阙,参以己论,摭拾成编。又自以为于“事辞道法”,都经过“句榷而字衡”,乃名其书曰“国榷”。今人评是书所载万历以后明朝与后金关系的史实,为他书所不及;又未遭清人窜改,故史料价值较高,只叹其文字过简。近日笔者将此书中有关广西部分的史料抄纂成册,知其中所云,亦有《明实录》及他书所未载,故此书对研究广西明代之历史,价值亦高。然该书为一人所撰,虽谈氏于失稿之后重为纂写的毅力可嘉,但个人精力终归有限,书中错误总为难免。笔者仅就广西史料中所见,条列目次,分类疏举于下: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家在研究唐代历史的过程中,对于正史如《新唐书》、《旧唐书》、《通鉴》所记载的史料比较重视,对于野史则重视不足。本文通过对《唐国史补》的分析研究,以为其虽为野史,但由于成书时闻、作者经历等原因,经认真取舍具有正史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失为一部研究唐史的重要史料书。  相似文献   

11.
方孝标是清代文字狱"《南山集》案"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其书被清廷禁毁。他在康熙九年去云贵时写的《滇游纪行》上下两卷,是继陆游《入蜀记》后又一长篇人文地理游记。此游记记录了由金陵出发,经长江、洞庭湖、沅江到达浦市,然后辗转于云贵高原的地理行进路线;描绘了宽阔的长江流域、水道纵横的沅江水域和滇黔古驿道奇特壮丽的自然风景,同时还记录下沿途历史人文遗迹以及明末动乱后的百姓生态。本文从與地、文学、人文三个方面考察方氏《滇游纪行》的内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谢国桢先生是开晚明史研究先河的卓有成就的史学大家。但多年以来,人们往往视国桢先生为史料学的名家。这固然由于国桢先生著有如《晚明史籍考》、《明代社会经济史料汇编》、《明清笔记谈丛》及《江浙访书记》等较有影响之考述史籍的著作,更主要的还在于对国桢先生生平治学缺乏了解。国桢先生二三十年代从师梁启超先生,梁先生为中国新史学开山鼻祖。国桢先生史学研究处女之作《明季奴变考》,即以社会史角度对明代江南奴仆进行阶级分析的开创性的研究,实为新史学之代表作,其后复有《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清初东北流人考》,均属全新角度之开创性研究成果。其后期的部分著述,为符合阶级斗争史观的潮流,失去了原有的学术特点与学术深度,与其生平治学的旨趣相去甚远,故而突出了其史籍考述方面的成果,造成学界对于国桢先生治史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
清初学者谷应泰主编的《明史纪事本末》,是一部纪事本末体名著,在清代史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书取材广泛,突破了以往纪事本末体史书专据一部史书改编而成、史料来源单一的局限,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明代历史之大势。书中大量的史论,反映出重视总结历史经验、经世致用的宗旨,见解深刻,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张廷玉等监修的《明史》内容丰富,被当作了解和研究史实的重要依据,但其中也存在许多讹误。兹据《明实录》《皇明开国功臣录》《皇明名臣琬琰录》《国朝献征录》《本朝分省人物考》等文献,考证出《明史》传记中"张冠李戴"之误数处。其致误原因多由编纂者引用原始资料时不审或撰写粗心所致。  相似文献   

15.
陆机作为一代文豪,著述甚富,除大量的文学作品外,史志目录还著录了他所撰写的晋朝第一部当代史《晋纪》。但综合史料加以考辨,此书的主要作者应为束皙,而非陆机;此书的正确名称应为《晋书》,而非《晋纪》。这部纪传体的晋史之所以误作编年体的史书,也是有因可寻的。  相似文献   

16.
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一些文人热衷于写“落花”组诗,反映出一股“疏离”心理潜流在滋长。明代唐寅等人吟咏落花,以散漫自纵的生活态度疏离士大夫主群体;明清易代之际的遗民诗人吟咏落花,以飘零自守的精神气节疏离当朝统治者;清中叶袁枚吟咏落花,以洒脱自适的生活观念疏离主流价值取向;晚清龚自珍吟咏落花,以激愤和前瞻的姿态疏离主流社会。从这种疏离主流的心态可以感受到明清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解悟。  相似文献   

17.
明朝遗民陈忱有感于清初满洲贵族的残苦统治,创作了《水浒后传》,借此来抒发其强烈的民族情感,同时在作品和序言中他也提出了对续书创作的要求。旨在对此作一简要的归纳与分析,并结合其身世对他的续书创作理论产生的深层原因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8.
抄本《明史列传》的撰者被定为徐乾学是错误的。该书卷首韩方卓的跋文失误颇多,不足以证明此书为徐乾学所撰。有关徐乾学的传记资料和明史纂修的史料亦可印证徐乾学未曾撰写过《明史列传》。将该书与万斯同的《明史》和王鸿绪的《明史稿》比较后,确认此书系后人将上述两书的诸臣传中各抄录一部分组合后,另题名为《明史列传》。  相似文献   

19.
杨基词简论     
杨基是明初著名词人,明清以来评论家对其词作成就多有肯定。杨基词的内容主要有:一是羁旅行役、天涯漂泊的生活词;二是清新雅令、俊逸风流的咏物词;三是比兴抒怀、感情真挚的言情词。艺术上主要表现为:清新俊逸,自然美丽;抚今痛昔,凄婉缠绵;运用比喻和叠词,以及笔调委婉含蓄等。  相似文献   

20.
清初民族矛盾十分尖锐,那些经历了改朝换代、山河易主的前朝遗民,对陶渊明更能在身世遭际上形成共鸣。陶渊明“不事二姓”的气节继续得到明遗民的效仿,由此也形成了集陶、和陶、效陶的高潮。集陶诗在明末清初十分盛行,尤其是在遗民群体中,多有以集陶来寄慨,由此也掀起了集陶诗的高潮。“和陶”是遗民诗人表明自己气节人格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在明遗民中,方以智的和陶诗很有代表性。王夫之论陶诗,并不像其他遗民一味地从“不事二姓”的立场去解读,而是从风雅与“俗”的观念去阐释,并提出对陶诗的批评,并指出其流弊,这是他的独特之处。这些方面在陶诗学发展史上也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