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新《纲要》的学习和对新课改的探讨,幼儿园环境之关键因素——主题墙已成为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瓶颈,成为近年来幼儿园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让墙壁说话""让孩子与主题墙对话""让主题墙成为承载教师教育理想和智慧的平台",从而有效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理想与共识。然而,由于理论和经验的缺失,主题墙的创设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豹发展。随着新《纲要》的学习和教改的深入,幼儿园墙饰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让幼儿园墙饰与孩子对话,使之成为承载教师教育理念与智慧的平台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理念与共识。  相似文献   

3.
在《钢要》的学习与实施过程中,在瑞吉欧“让墙壁说话”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重新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标、原则、策略等进行了审视,并逐渐领悟到:环境创设就是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并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环境。为此,我们以主题墙饰为切入点,探索墙饰与课程教学、与幼儿互动的联系,创设具有多样化、人性化、动态化的主题墙,来实践主题墙与孩子的“对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显然保护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该子健康成长,应从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应让孩子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活动区等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现就主题墙的创设,谈一下我的体会:一、让幼儿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自主设定主题墙内容  相似文献   

6.
新《纲要》在科学活动内容中指出:“为幼儿探索活动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传统的科学教育模式,教师运用说教的方式,全班孩子围着一个信息源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已不可行。新《纲要》确定了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鼓励幼儿主动探究,分享快乐,让幼儿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已成为当今科学活动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张跃群 《山东教育》2002,(36):61-61
通过学习《纲要》,认真剖析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使自己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转变,其中认识较为深刻的是《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的第十条“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中的“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在过去的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以一个“独裁者”的身份出现在幼儿面前,以正确者的身份来指导和牵制幼儿。在幼儿自己的活动中惯于指手划脚,干预他们活动的过程,让幼儿按老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削弱了幼…  相似文献   

8.
沈琳 《考试周刊》2011,(65):236-237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尤其是墙面的布置,存在着教师意志多、幼儿意志少;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点缀。由此.墙面失去了教育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为了使墙面具有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墙,让主题墙与幼儿“对话”。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地把主题墙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而应将主题墙与课程联系起来.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韩宇峰 《成才之路》2009,(33):69-70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教育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以互动墙饰为切入点,探索墙饰与课程、教学、幼儿以及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来实现“墙壁”对家长、幼儿的“对话”.真正让幼儿做主题墙饰的主人。使墙面环境成为幼儿与教师、家长的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课程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变化,过去“以知识为本”的灌输式教育遏制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园正在开展的主题综合教育活动弥补了这一缺陷,建立了一种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着“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的原则,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发现,开展主题综合教育活动对幼儿主动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又结合园所“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的课题研究,我们开展了“小超市”主题活动。以往的数学活动总是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那么结合“小超市”主题活动,如何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亲身体验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尝试通过以下有效途径来进行:一、数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一)活动生成来源于幼儿生活在刚开学的时候,有的孩子经常将一些食品、玩具等带来…  相似文献   

12.
主题式教育活动已逐渐成为幼儿园的基本课程形式,而环境作为主题活动的重要教育资源,正显示出独特的教育价值。随着对新《纲要》理念的深入剖析,一些幼教工作者开始思考在“关注孩子的发展,关注孩子的需要”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将新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巧用环境,使环境在主题开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实践与摸索中,我们尝试着将主题教育内容合理的环境化,利用环境拓展教材的内容,让环境成为主题活动的先行者和支持者,让环境成为与孩子们互动的玩伴,让孩子在充满疑问、充满智慧的环境中自如交往、自主学习、自发探索、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3.
创设幼儿园主题墙,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主题墙已成为幼儿在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通过师幼互动,让主题墙"说"起来;幼儿参与,让主题墙"动"起来;提供材料,让主题墙"活"起来,使幼儿不断地在与主题墙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探索、积极地创作,从而身心愉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颖 《学前教育》2014,(7):44-4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到,“幼儿园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适宜的、价值性大的教育环境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纲要》的指导下,我们对幼儿园主题墙饰进行了多年的实践与研究,但还是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下面以小班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钱亚军 《山东教育》2004,(15):25-25
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在“教育要发挥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等理念的引领下,幼儿园的课程已由原来的预设向师生共同建构发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方案也由原来的严谨设计、严格执行向弹性设计、灵活执行发展。但是在工作中我们看到,教师在操作时常常会出现两种偏差:一是新课程老方法,“换汤不换药”;二是盲目追随幼儿的兴趣,放任自流,“老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那么,教师该如何设计富有弹性的教育活动方案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6.
一、主题内涵 新《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至关重要。孩子出生后的教育一开始就具有社会化的性质,即成人通过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让孩子来适应一定的社会规范、习俗和文化,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以新的知识观来诠释教育内容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的重大突破。新《纲要》并没有开列出一个幼儿“应该学”或教师“应该教”的知识技能的菜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激发孩子学习的需要、兴趣”的要求,将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教师与儿童的活动、儿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新的知识观强调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主题墙已经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为幼儿的学习和操作、表达和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主题墙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之一,越来越引起幼儿教师的高度重视,幼儿参与的成分也越来越多;笔者已在幼教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了,对于幼儿园主题墙从提倡、兴起、普遍实施、到提升的这个过程体会颇深,主题墙它不仅是突出主题活动内容的再现,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创造与交流的主阵地,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教育作用,是师幼互动的平台,因此要发挥主题墙应有的教育价值。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主题墙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功能与设计,希望能引起同仁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周润甘 《教育导刊》2006,(11):58-5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引入“家长教师”助教这一模式。借助“家长教师”这一教育模式,有利家园教育互动,促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尝试。(一)根据教育需要,选择合适的“家长助教”一般来园的“家长教师”都是小朋友的父、母或祖辈等。我们发放给家长参与助教的“调查表”,调查的项目有职业、经历、特…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教育一直以分科教学为主要课程模式。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幼教事业自身的发展与变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我园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青岛市素质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实际。吸纳并应用皮亚杰、维果茨基以及瑞吉欧教育系统的理论与思想。对本园的课程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建构。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主题探究性活动课程。这种课程基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主题探究的形式,采用了“合科”的统整教学,从孩子的主动学习、探索入手。将孩子的兴趣、意念及需要引向教育所期望的方向。下面是我园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的一些认识与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