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在门诊,常看到这样的病例,一些孩子原本白嫩,光滑的皮肤,渐渐变得干燥、粗糙,尤其是四肢外侧比较明显,少数孩子背部皮肤也是这样。干燥皮肤处伴有散发或成片的“疹子”,严重者出现类似青春痘的“黑头”,形似“鸡皮”,但一般无痒或疼痛等不适。有的孩子因此夏天不敢穿着短袖衣裤。有些孩子的指甲薄似蛋壳,甲板表面出现纵沟、横纹或小凹点,严重者头发变成灰色、质脆、  相似文献   

2.
近年在门诊,常看到这样的病例,一些孩子原本白嫩、光滑的皮肤,渐渐变得干燥、粗糙,尤其是四肢外侧比较明显,少数孩子背部皮肤也是这样。干燥皮肤处伴有散发或成片的“疹子”,严重者出现类似青春痘的“黑头”,形  相似文献   

3.
父母离异,孩子的情绪有一段混乱的时期。有的孩子会变得消沉、沮丧;有的孩子会表现出生气、退缩、自卑或攻击行为;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快乐。不管他们“变好”还是“变坏”,任何不寻常的表现都表示你的孩子需要有人帮助。这时离异父母应怎样帮助他们呢?一、离婚后,尽可能不要改变生活方式。完全改变生话方式可能对你有些好处,但却会毁了孩子。他们需要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事实上你也可能需要。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如今的独生子女存在人格缺陷、心理脆弱的为数不少。有的固执、冷漠、自卑不合群;有的自负、充满了攻击性;有的怕面对父母和老师……大量的事实表明,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很大程度都是家长和老师“恨铁不成钢”而过度“关心”的结果。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面对不长进的孩子,父母体罚孩子的现象虽然不多,但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责骂却并不鲜见。有些父母在批评做了错事的孩子时,习惯用“总是……”“从来不”之类的字眼,对孩子进行不负责任的、夸大其词…  相似文献   

5.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一点不足或在某方面显得迟钝些,就认为孩子是“朽木不可雕”,也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能画几笔或能唱歌跳舞,就认定孩子具有艺术“天赋”。父母对孩子认识上的片面性,一方面会限制孩子的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家长有针对地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6.
孩子发“人来疯”是指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故意在客人面前闹来闹去,或给父母提出各种要求,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人来疯”呢?一是为了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吸引大家的注意有些孩子发“人来疯”是因为客人来了,父母只顾与客人谈话,把他放在一边,孩子当然会不高兴,为了吸引家长和客人对自己的注意,他就有可能故意做出许多行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和存在。二是因为客人在时提出一些要求,父母不好拒绝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过严,当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比平常温和些,也不轻易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孩子。这样,孩子就觉得特别“自由”了,得意志…  相似文献   

7.
冬季,不少家庭让孩子睡电热毯,有的孩子睡后出现一些症状,最常见的是电热毯皮炎。由于电热毯持续性散热,儿童皮肤水份蒸发干燥,加上热源刺激皮肤,引起过敏、瘙痒,有时还会出现小丘疹,抓破后出血、结痂。如果使用电热毯时间过长或过热,有的幼儿还会出现脱水症状:口渴、喉粘膜干燥,发声嘶哑,烦躁不安。严寒季节,幼儿入睡前使用电热毯预热被窝是可以的,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8.
做父母的都会发现,三四岁以后的孩子总爱收集一些小东西,如螺丝帽、小石子、小玻璃瓶等,装得衣兜鼓鼓的。孩子干净的衣服搞脏了,衣兜磨破了。做父母的不理解孩子的心情,有的严加训斥,有的一怒之下扔掉孩子们捡来的小玩意儿。这只能使孩子伤心,被迫将正常的活动转入“地下”,或将捡来的小东西偷偷地带回家,藏起来,或趁父母不注意又将父母扔出去的心爱东西再捡回来。  相似文献   

9.
我们发现,世界上的人都毫无例外地带着父母的某些体貌特征来到人间。因此,许多年轻父母都非常关心自己的体貌特征哪些可以遗传给后代。遗传并不像“克隆”动物那么一模一样,在已知的10大特征性遗传中,有些是绝对地像,有些是像又不像,有些像得微不足道,有些则可以通过再塑又不那么像。接近百分之百的绝对遗传:1.肤色。遗传时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你打上父母中和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一般不会有白皮肤的子女;若父母皮肤一方白一方黑,那么,孩子的肤色比较中性。2.下颌。是不容“商量”的…  相似文献   

10.
秋冬季空气干燥,孩子的皮肤容易受到伤害,尤其是口角口唇周围的皮肤常常出现不易治愈的炎症,孩子痛苦,父母着急。本期,我们请皮肤科医生来帮助父母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秋天日益干燥的日子里,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容易出现咳嗽.流鼻血.眼睛痒.皮肤干等症状。要让孩子们滋润地度过这个时期,就全靠父母们的精心照料了。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以“天真无邪”来形容儿童的幼小心灵纯洁无瑕。但是,许多做父母的却又发现,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常常“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使父母感到茫然不解。特别是孩子当着他们的面说谎话,更感到有一股发自心底的难以遏制的愤怒。有的父母用规劝、威吓或体罚的办法制止孩子“撒谎”,然而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3.
为人父母者.自孩子诞生之日起大概没有不对孩子的生存与发展寄予着无尽厚望的。细加分析,这类厚望往往又都是父母难以实现或尚存缺憾的理想的延续.所谓“父债子偿”的原理在“理想”这一问题上似乎也同样适用。不过父母对孩子的种种期望。有的藏之内心,秘而不宣;有的则行之于文。以至传诵后世。从风格上看,有的沉郁庄严。字字千钧;有的则诙谐幽默,豪放洒脱。  相似文献   

14.
让孩子自己往前走——婴幼儿自立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立是个体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而我们常听一些父母抱怨如今的孩子依赖性太强;媒体上也曾出现“中学生不会剥鸡蛋皮”、“大学生父母陪读”的惊人消息。养子不教,谁之过?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忍心或怕麻烦不愿让他们独立做事。孩子大了,父母想让他们自立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缺乏自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亲子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与“关系”二字分不开.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太疏远了,于是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紧密了,孩子会觉得失去了自我,会想要逃离。有的时候母亲与孩子太近了,父亲会失去在孩子成长中应有的位置,夫妻关系也会变得不太顺畅,等等。很多情况下,关系理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会变得和谐,孩子及家庭成长中的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十、莫给孩子“吃偏饭”希望老师或有关方面多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关照,即多吃一点“偏饭”,这是许多家长的潜在心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总有太多太多的担心,怕他竞争不过别人受委屈,怕他弱小受到别人欺负,怕他生活能力低麻烦多等等。于是,有些家长千方百计讨好老师,有的甚至竭尽全力为学校做贡献,只求让自己的孩子“吃偏饭”。家长与教师的紧密配合是改进教育的必要条件。但是,给孩子“吃偏饭”却有百害而无一利。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句流传时间悠久、流传范围很广的古话:“可怜天下父母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的父母从来未像今天这样全神贯注地爱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从来未像今天这样强烈。然而,有些父母种豆却未必能得豆,不少孩子向着父母意愿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有的花季少年自杀,更有的反过来伤害自己的父母。究其原因,就是有些父母仍然沿用着传统的、落后的教子观念和方法,总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孩子,设计孩子,塑造孩子。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要问一句:作为父母,你是否想到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改变一下自己呢?你的思想观念,你的素质水平,你的教子方法能适应做一个现代父母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当前社会中孩童娇生惯养的现象十分普遍,那么被我们学校所接纳的9至14岁的200多位学生,入学前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加突出。我们这些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都相当优裕,家长服务于经济界的占主要比重,有的一个班级就有20个“大款”。用轿车接送孩子,为他们买高级玩具、上宾馆吃“大菜”、佩戴时髦首饰等,成为家常便事。这给我们进行德育教育必然带来一定难度。加上有些家庭出现父母离异,使子女心灵蒙受创伤,有些家长出国远行,或经常外出办事,孩子留由祖辈带领,宠惯溺爱。孩子身上“骄”“娇”两气严重滋长,连日常生活诸如洗脸、刷牙、洗手帕等简单的自我料理,仍处于“哺乳”状态——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教育对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有的父母可以事业有成.在生活中也是好爸爸、好妈妈.有的父母就不能两者兼顾呢?为什么有的父母能把孩子养育得非常出色.而且和孩子的关系亲密.有的父母就总和孩子像“冤家”呢?看来,这些高效能的父母是有秘密的。这些秘密是什么.又该如何修炼呢?  相似文献   

20.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意识增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也与时俱增。媒体对各类神童的宣传,也在不断刺激着家长对孩子早教育、早培养的意识。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早早就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到各类兴趣班、特长班中,或学琴像书画,或学英语奥数……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当然,也有的家长还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有些家长让孩子一两岁就开始认字背诗、学这学那,有些家长甚至同时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可是效果怎么样,那就很难讲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