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里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素材或材料。内容行之于文字就是作文,可见作文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把训练学生获取、选择具体、真实、有意义的内容放在首位。一、指导学生获取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获取内容很重要。一般来说,学生获取内容的途径直接来源于自然与社会,间接来源于课内外的阅读。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条途径,指导学生观察自然,了解社会,广泛阅读,形成丰厚的知识积累。第一条途径——观察。观察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用感官去认识事物和现象的特点,为作文提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反映事物三者的统一,即生活、思维、表达三者的统一。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纲要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作文时,要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分析周围的事物。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们提出了开放性作文教学的思想,目的是打破把作文教学局限于几节作文课的传统做法,使作文活动和作文教学活动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放。具体来说,就是试行教材内容的开放、作文内容的开放、作文形式的开放和作文批改评价的开放,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有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4.
“义教”小语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须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重要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作文教学规律,重视丰富生活,指导观察,扩展阅读,以开内容之源,拓思维之流,疏语言之渠,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善说。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对于老师来说,要树立作文是学生的作文、作文是学生的生活、作文是学生的价值观的思想。让学生更有效地写作文,关键是构建崭新的作文教学体系。1.构建生活化的学生作文模式。学生在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思维训练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然而,过去作文教学却沿袭老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这一模式进行。由于命题往往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训练不能落到实处,致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厌恶的心态,严重地影响了作文教学的质量。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材多体开放作文的尝试,不仅加快了作文训练的节奏,提高了效度,而且深受学生欢迎。一材多体开放作文,有别于传统教法,强调写作内容向生活开放,命题、评改向学生开放。以立体思维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贯穿于观察感受生活和写作活动的全过  相似文献   

7.
作文指导课上,尽管教师从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作文还是比较空洞,假话连篇.作文教学困挠着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说明:小学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强调作文教学生活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社会,丰富见闻,使学生的写作活动更加开放,写作素材更加鲜活,写作触角更加敏锐,写作内容更富有时代气息.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要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统一体,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想突破这个难点,就必须以新课改理念和大作文观为指导,实施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开放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与学科间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以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融合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在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的空间自由驰骋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前提.所谓观察能力,是在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思维活动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观察能力既是智力的门户又是智力的源泉.在小学生作文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不会观察,无话可说".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那么,应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情境作文顺应了学生的天性,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促进其体验情感与自由表达,提升习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开放习作时空,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到社会、自然等各种情境中去观察、感受、体验生活,积累丰厚的情感,再投射到作文课堂上.由先指导后写变为先写后指导,同时实现习作评价多元化,多角度多层面地激励学生敲开语言生命之门,用文字留驻精彩.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条件下,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它关注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重视.新课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体现在作文教学上.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个人的感受和思考,以负责任的态度表达真情实感,表达健康内容.在作文实践中实现个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新性思维,从而写出有观点鲜明、文采斐然、具有个性化的文章来.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2.
要改革传统作文教学封闭的、静止的教学程式"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策略,就要着眼于"命题、指导、写作、评价"四方面的开放。一、命题开放命题是写作的指挥棒,只有命题的开放,才有写作的开放。命题的开放是内容的开放。开放写作内容,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大自然中去寻找自己熟悉的、想表达的素材,从自己的体验、感受出发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才是真正地"我手写我心",才是富有个性和活力的作文。开放写作内容,也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作文,孩子的想像力是最丰富的,所以想像作文的内容是最开放的。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怕写作文,首先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缺少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其次是因为缺少自由和自主的写作,学生面对指令性的作文无真情实感。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写作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丰富情感;二是注意四个开放,即开放内容、开放空间、开放题材和开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指导,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写作也可以成为一件轻松事。  相似文献   

14.
文章要有内容,内容来源于生活,文章要有感情,感情激发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辽阔的农村,有千姿百态的春夏秋冬的自然景物,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有焕然一新的现代气息.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优势,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  相似文献   

15.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颖的作文形式,备受重视,在中考、高考中频频亮相,成为学生升学备考的一大热点。与传统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打破了僵死的作文模式的束缚,内容开放,形式自由,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和个性,为沉闷的作文教学园地吹进一股清新的风。下面就话题作文的特点、类型及写作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话题作文的特点1、命题开放,内容宽泛,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  相似文献   

16.
提到作文,如果班里有不少学生说“没什么内容可写”“不懂从何下手”,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当作文成为闭门造车的“应试作文”“教室作文”时,学生视野狭窄,自然写不好作文。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写“生活作文”,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7.
许多学生对作文有着畏惧、厌倦和失望的心理,抱怨没内容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加上课外阅读积累少.通过引导学生从自然生活中寻找资源,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在体验教育中,感受真实生活,实现作文素材开放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作文也是一样。教师要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让学生感受真实生活,实现作文素材开放。1.让家庭生活走进课堂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天地,有很多作文就是要求写家庭生活的,但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有几个会做家务的呢?为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身参与到生活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让…  相似文献   

19.
生命化的教学观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作为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须是生命的律动.在教学中遵循生命律动的方向,张扬生命发展的个性,挖掘生命潜在的力量.具体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①开放作文教学理念;②开放作文内容;③开放作文教学评价.这些措施将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观察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做到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观察实践;夯实创新基础;给学生开渠导"源",引进创新活水,开放时空,搭建创新舞台,引导捕捉亮点,积累习作素材,学生的习作才能做到我手写我心,求真求实,真情表达,张扬个性,活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