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模式在飞速发展当中,但是在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偏远落后农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深度也相当的局限,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也只是停留在机械的浅层面上。本文就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华 《天中学刊》2007,22(6):14-16
我国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日趋完善,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仍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课程整合的认识;建立适合农村中小学自身发展的教育资源网;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建构科学、动态的课程整合评价体系等是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有效应用于农村中小学,关键是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体实施情况和效果也就必然取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地为农村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今天,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和学校校园网络的开通,使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农村教育成为可能,也决定了现代信息教育与新课程地理教学整合的发展趋势。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新课程地理学科整合的方法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以来,“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大技术杠杆,为适应这个发展趋势,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课教学将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首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作为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过立项开始研究,课题组依据教育部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法库县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开展了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探索不同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做法和规律,从而推进了法库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信息时代中小学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特点、规律及作用,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  相似文献   

8.
朱爱群 《文教资料》2005,(26):111-113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革。这不仅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具体目标,而且还揭示了它的深刻内涵: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也就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过程中的一些肤浅认识。一、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在传统的英语…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与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姬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22):16-18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作一必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厂大教师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革。这段话不仅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具体目标,而且还揭示了它的深刻内涵即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在国际教育信息化的总趋势下,我国中小学的数字化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个有效途径,即:数字化学习工具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数字化学习环境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部曾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革。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投入逐步增加,均衡教育的实现,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在逐步完善。农村学校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推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工作的难点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中小学。通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框架教育部在2000年提出,要用5到10年的时间,努力实现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具体提出了两个目标:一、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的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课程整合。二、全面实施“校校…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学校教育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已明确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农村中小学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有效的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结合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现状,提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方法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同时还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它涉及到我国教育领域内的很多复杂的深层次的问题,由于我国整个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约束和限制,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将参与到课程整合的实验中去,课程整合也将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强大的冲击和影响。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结合,是基础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课程整合的角度出发,探索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9.
<正>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应用现代教育资源开展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整个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正成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  相似文献   

20.
许莉 《学子》2013,(7):174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国教育史带来了重大变革,文章总结了农村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论述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整合于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学科教学时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