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灼银 《福建教育》2005,(9A):33-34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语言交际。如何能使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如何有心智、有灵性、创造性地利用文本内容,挖掘出多姿多彩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地了解文本,在具体环境中去领悟、体验和理解文本语言的意义与作用。这样的对话教学才能有效地铺展开来。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斯大林说:“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能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产生和存在。”因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忽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要以语言学习为载体.让文本语言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与上例“《错误》实录”依据文本特点组织课堂结构的做法明显不同。本课例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是依据学生活动来安排的。源自学生特点与需要,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是课堂教学结构安排的出发点和目标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张海峰 《湖南教育》2005,(18):27-29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然而,从实际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了忽视文本甚至丢弃文本的倾向。本文试着对文本在“对话”教学中的地位作些探讨。一、前提:潜心文本从教育传播理论来说,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源”就是文本。时下许多阅读教学课,学生往往只读了一两遍课文就开始了师生、生生对话。这时的学生连文本的字音尚未念准,句子尚未读通,更来不及思考,谈得上有什么领悟需要交流呢?师生、生生对话的…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文本解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发展语感。那么,如何使文本解读更有效呢?于漪老师曾讲过:“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趣为媒,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让课堂成为师生温馨交流的一个平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楼波 《广西教育》2007,(6A):15-16
文本是“言”与“意”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应做到“言”与“意”合。所谓“言”,就是语言;“意”是指情感、思想、精神、智慧。语文教学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积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要以“语文的方式”进行探究,通过生动、扎实的语言实践活动,把握文本语言的“精、气、神”,让“语言”与“精神”融合在一起。特级教师倪宗红老师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时,为我们探究文本主旨作了一个示范。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文本解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发展语感.那么,如何使文本解读更有效呢?于漪老师曾讲过:“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趣为媒,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让课堂成为师生温馨交流的一个平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刘玉洋 《考试周刊》2013,(84):45-45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而且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语言交际。如何使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呢?如何有心智、有灵性、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内容。挖掘出多姿多彩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语言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不仪要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简洁”、“富有逻辑性”,还要做到“生动”、“活泼”、艺术地应用教学语言,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下面就教学语言效应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潘艳 《考试周刊》2012,(81):39-39
现在的语文教学缺乏对文本悲剧关感的珍视.使原本就阅读能力尚浅的学生更无法真正感受到悲剧文本那震撼人心的力量。教师需要用真性情赏析悲剧文本.为语文课堂创设良好的悲剧氛围,让学生从文本细节中深刻感悟悲剧的真正魅力,从而化“悲”为“喜”,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对话”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所追求的不再是单一的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也不是单纯的师生双方的言语交换,而是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材文本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融合。德国著名教育家克林伯格曾说过,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门语言学科,故语文教学应有强烈的语言意识。语文教学主张强调语言是“言”与“意”的统一体即“言意共生”,认为文本的语言是采用一定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5.
“生成”对应于“预设”,是阅读教学中一对矛盾体,是实话新课程必然要处理的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师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必将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尝试解读。  相似文献   

16.
卢洋 《英语广场》2022,(14):133-136
文本解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开展多维度解读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教学活动,分析文本语言特征、文化背景、结构布局等。本文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七选五”题型为例,对阅读文本进行整合、分析和比较,探讨文本解读的必要性与解读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有的教师仅仅把文本当作载“道”的工具,简单化地处理文本;有的教师任意地解读文本,导致文本许多潜在的价值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导得不到应有的开掘,“身入宝山,空手而返”:有的教师干脆让文本处于休眠状态,抛开文本而夸夸其谈,美其名日“百家讲坛”。因此有人指出:“就目前的情况看,不少师生在解读文学作品时,依然存在着三重障碍——政治泛化、道德强渗、科学阉割。”千方百计地从文本的创作背景中寻找政治原因、道德倾向,或者视文本为语言工具训练的材料,把一篇篇作品如屠夫卖肉般大卸八块,实在令人痛心。细想教材中的大部分选文,乃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文,其言语形式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和人文情思,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友田的《月光启蒙》是一篇优美的文章,“言美情浓”,饱含诗情、诗意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教学时可以“夏夜的美妙”“民歌、童谣的美妙”自然引申“母爱的美妙”逐渐靠近作者,逐渐走进文本深处,发现“月光”与“母亲”相连,感受月光、歌谣以及母亲的美丽。现以本课教学的三个片断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丁力 《中学文科》2006,(12):25-26
历史课堂教学是师生围绕着教材这一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实现历史语言交流、历史思维共鸣和人性情感表白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课堂对话,往往是师生之间问答似的。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是浅层次的,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表演性的。部分学生学会了,但看不到会学了,看不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看不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课前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充分,课堂上缺乏师生对话的策略。总之,它严重阻碍了师生的发展。据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对话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