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儿童文学可唤回幼儿教师远去的童心当一个幼儿教师试图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时,自己首先要全身心地去体会童心的渴望和审美情趣,准确把握由自然童心到儿童理性思维的发展轨迹,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从直观感受走向理性思维,最后成为自觉的受教育者。怎样利用儿童文学唤回童心呢?首先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走进儿童的世界,“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一个成年人朗读、品味作品的同时,会触摸到儿童的思想脉搏,深入探索孩子的精神世界,在作品…  相似文献   

2.
这期“家教话题”,我请来了我们刊物的老朋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屠再华先生。在这金秋十月,我们来谈谈关于爱国主义教育这个话题是有深刻意义的。在屠先生的文章里爱国主义气息充溢字里行间。家长朋友们,你们是否也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应该让孩子从小具有一颗爱心,爱家长、爱社会、爱祖国。欢迎你们来信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它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能反映儿童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丰富的精神养分,也使他们充分感悟文学之美、母语之美,这无疑是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共同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如何让儿童文学类课文的应有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儿童文学类课文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实现教学预想,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黄霞 《江苏教育》2013,(1):31-33
苏教版教材中的儿童,他们有的体现名人的童年,有的体现充满善良和爱的精神,有的体现在成人教育下的成长,这一类作品可以归纳为"爱的母题"。在儿童文学作品中,除了"爱的母题",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审美狂喜的"顽童的母题"也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不同主题的作品发出的声音,需要给孩子丰富的阅读材料。因为儿童的生活和需要是多方面的,教育并不能囊括儿童生活的全部。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主体,根据儿童的眼光、内心世界及精神需要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升入小学时,必然是从儿童过渡。当然,小学生和儿童对世界的认知与知识的阅读和习得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它们面对的是同一人。小学接受的语文学习与儿童时期的文本阅读殊途同归,它们宣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精神追求与语文的教育目标是一样的。从中可以看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相辅相成。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变革与推广,无数教育者更加注重幼儿时期的学习,教师更为关注儿童时期的学习,他们发挥儿童文学的积极作用,以促进小学教学过程的进行,让儿童文学促进学生学习、培养道德情操、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儿童文学以轻松、有趣的特点吸引学生,其单纯又充满童真的氛围,让孩子所喜欢。  相似文献   

6.
白静 《教育导刊》2006,(9):42-42
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是儿童性和文学性的结晶体,最能熨贴孩子的心灵。的确,稚拙、纯净的文字抚慰着儿童的内心,丰富着儿童的幻想,温暖着儿童的感受,丰盈着儿童的现实生活,呵护着儿童的梦想世界。在这里,有着自由的梦想、奇妙的经历以及温暖的爱。孩子得到的是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心灵的平和与恬静,人性也得到丰满。因此,早期阅读的本质是一种体验,一种生命的体验,一种成人和儿童共同分享的生命体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活”的儿童心理学。它为我们开辟了一个走进孩子、了解儿童文化的通道。通过动人的文字,我们能触摸到孩子的忧伤与快乐…  相似文献   

7.
正魔幻世界在哪里?在充满想象力的孩子的童年里,在相信爱和奇迹的作家的笔下。《当代外国儿童文学名家比安卡·皮佐尔诺作品》是一套奉献给小学中高年级读者的儿童幻想小说系列。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比安卡·皮佐尔诺营造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神奇世界,读者会在紧张刺激、  相似文献   

8.
李彩纫 《教书育人》2013,(23):20-21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一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便开始咀嚼没有父母之爱的"孤独和寂寞",成为继离异家庭子女之后又一值得特别关注的群体。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是写给孩子的,用最简易的方法教给孩子们人间的基本准则,让孩子们懂得温暖,爱,感恩.培养儿童阅读、求知与探索的兴趣;提高儿童语言能力,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培养儿童的美感,提高什么水平;愉悦儿童的身心,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相似文献   

10.
去幼儿园做家长培训时,总会遇到家长问:"我的儿子怎么那么贪玩呀?他总是坐不住,一点也不爱学习."抑或是:"这间幼儿园让孩子花在玩上的时间太多了,教东西太少了,孩子上小学恐怕会跟不上的."那么,儿童该不该玩?玩对儿童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11.
玩的确是孩子的天性,爱让父母愿意为孩子这一天性消费。一件好的玩具对儿童来说能起到开发智力、增长见识的作用,同时应该是能让人安全放心的。但是,父母是否了解自己孩子在不同年龄段适合怎样的玩具,而玩具又是否安全呢?给幼儿的玩具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的。否则,反倒成了孩子及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要讨论"山水题材课文对儿童精神成长的特别意义"这个话题,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儿童的精神成长到底需要什么"。用心观照儿童精神成长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要让他们在成长中逐步完善自身、创造自我,需要多种心灵营养。那么,孩子的精神成长到底需要哪些心灵营养呢?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赏识、宽容、自由、情感、梦想"等都是孩子童年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成  相似文献   

13.
点灯的人     
2004年9月,在江苏扬州举行的第一届儿童阅读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讨会的开幕式上,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作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致词,他希望关心中小学教育的人,都做一个用儿童文学为孩子的精神发展“点灯的人”。让我们分享他的美文。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摘     
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无私到不图孩子的任何回报。然而,这种爱缺乏教育性,容易使一些孩子变得目中无人、自私,不知道关心父母。应当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的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孩子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意义。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回报父母呢?一要善于索取。累了,就让孩子端杯茶来;与孩子一同上街购物,要求孩子也帮助拎一部分东  相似文献   

15.
在儿童文学各文体里,童话最具有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它和童心世界离得最近,童话的精神世界和儿童的精神世界是相契合的。童话是如何呵护童年生命的呢?童话是一种神奇的、美妙的、幻想的虚构故事,它借助奇异的想像,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原本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为美丽的、超现实的境界,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而且,童话是融诗性、游戏性、幻想性为一体的文学样式,其本体功能是让儿童得到审美愉悦及情感熏陶。贝特尔海姆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童话是我们童年接触到的最重要的故事种类(即叙事)。”他认为,童话对于儿童的…  相似文献   

16.
爱在每一天     
爱自己、爱父母、爱伙伴、爱学习、爱生活,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让孩子——要在孩子心中播入爱的种子,这是每位父母都希望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呵护、支持、培养孩子的“爱心”呢?最重要的是将爱的音符融入每一天的生活细节之中,让孩子从本身做起,爱自己、爱父母……1.爱自己。孩子怎样“爱自己”,需要父母关心吗?如果父母过早地、苛刻地要求孩子“让梨”,却没有细心指导“把关心留给自己”,孩子甚至会误认为“爱自己”是不光彩的、自私的。其实,爱自己是人的天性与真本,也是爱他人、爱人民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之一。父母…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情的滋润。没有友好、愉快、和谐的人际氛围,就没有教育的成功。《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标指出: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儿童的价值观、道德观、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否真正形成关键在于儿童。儿童本身是内因,教育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起变化。那么,怎样在品德课教学中让爱之花绽放?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正>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新中国成立以来整本书阅读不在语文教育课程框架内,2000年以后,儿童阅读蓬勃开展,把儿童文学引进小学语文教学。或许有人问:在孩子读了大量的一篇一篇的文章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强调让学生读"整本书"呢?整本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一、为什么要开展儿童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19.
儿童幼年时代是游戏的时代。儿童天性无忧无虑,生动活泼的游戏与儿童生活、活动密切相连,他们追求的是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愉快欢乐,趣味是他们参加活动的准则。如何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呢?要让快乐音乐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让快乐音乐自然融入孩子。  相似文献   

20.
<正>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正能量。当你给孩子做够多的爱时,他就不会到处去寻找爱,同时也就为社会培养了一个有建设性的人,那么怎样使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爱呢?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表现:一、爱的语言1.包容。当一个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哭时,说:"你看上去很生气,要哭你哭出来吧,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这就是包容,这就是爱,你会让孩子觉得不孤单,并宣泄掉自己的情绪训斥、恐吓的语言只能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