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观以词著称,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而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往往被忽略。事实上,秦观的诗歌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关于佛禅的诗歌,对寺庙环境的刻画渲染,对僧人崇高品格的赞美,清新婉丽,迥异于宋"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诗歌风貌,自成一家。本文主要对秦观佛禅诗歌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作为北宋知名的词人,秦观有着别具一格的创作个性,以其“词心”为集中代表。历来学界对秦观“词心”研究甚多。对于秦观词心的研究,一定要先从“词心”说出发。我认为,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出发,还是引进西方的文艺理论,对词心的阐释都不能不考虑到词这种文体的独特性,即词不同于传统文学形式的诗与文,乃心灵文学。  相似文献   

3.
秦观     
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是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著有《淮海词》流传于世。秦观由于文辞得到苏轼赏识,拜苏轼为师,与张耒、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但是,虽师从苏轼在词风上却未能沿着豪放词风探索,仍致力于婉约词的发展。秦观作词,虽未能如同柳永始作慢词,美成将词由民间词转向宫廷词那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秦少游诗歌研究渐渐增温,对其诗的评价,存在一些分歧,多集中在元好问对秦观"女郎诗"之讥的辩驳、陈师道等人的评价。本文就秦观诗歌研究的现状加以综述和评说,如,秦观"诗如词"之论的省思及秦观诗歌分期的讨论等,凡此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5.
在秦观的贬谪词中,大量运用了“水”意象,这首先是他自觉承袭了“水”意象作为言愁工具的创作心理定势,又与他巨大的身世之变和脆弱多情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风格柔婉感伤,而在诸词中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他那些带有"愁"字的词,这些"愁,,词按主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般意义之愁、恋情之愁和迁谪之愁.总体上看,这些词风格接近,大都低速感伤、凄婉柔弱,但感情强度和艺术影响力却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宋代词人苏轼、秦观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拓宽了词的艺术领域,使得宋词的创作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虽苏轼与秦观的关系密切,但两人的“词法”别具一格.苏轼的词法是“以诗为词”、秦观的词法是“以赋为词”,它们在后世看来只起到“装饰”作用的而无具体含义.在他们的作品中不仅以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还包括词体性质、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能够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感,主宰着作品的生命.从秦观、苏轼两人的“词法”创作特点出发,人们能够对两人的“词法”创作有一定的客观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8.
秦观是宋代词中人的佼佼者,其词最能体现宋词的模糊美。其模糊美分别体现在意境的抒情描写、意境塑造、自然意境的渲染、梦境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9.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作家,《鹊桥仙》是其名作之一。词在发展之初,其调与题是相互统一的。词调既与音乐有关,也和文辞有关。但后来却分了家,词调只代表乐曲,不再涉及内容,如欲对内容有所说明,就得另加题目。宋词绝大多数都是如此。而秦观的这首词则恰好是词调和词题相互统一的,也就是说,《鹊桥仙》原本即是为歌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相似文献   

10.
明代以后,词"缘情"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公论,俨然词天然适合"写艳".其实"缘情"并非早期词的本色.本文从早期词的文本入手,结合对社会历史现实与文人心态的分析,探讨早期词的本色以及词"缘情"特性形成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华作为太康时期享有盛名的诗坛领袖,引领了西晋诗歌的审美追求.他着力推进诗歌上承正始、下启南北朝的转型,成为西晋诗坛先驱者.张华在中古诗坛的成就及影响可以四个方面体现:一是诗歌创作实践丰富,广受赞誉;二是他提携了大批后辈才子;三是提出尽而有余、先情后辞等诗歌创作理论;四是他的诗歌为西晋及南北朝文人竞相摹拟.  相似文献   

12.
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很有成就的一位词人,从国主到囚徒的沧桑巨变,使他前后两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时段上看,李煜前期的词多描写风花雪月,未脱“花间”习气;而国破家亡后的俘虏生活及由此产生的孤寂、悲凉的心境,使他的词转为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而这恰恰也成就了其被称为千古绝唱一批词作,使这位亡国之君成为了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南面王”。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是各个电大分校及少部分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中一个新的尝试,笔者认为,从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有以下3种教学模式可以综合运用。 1.“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形真、情切、意远、理蕴”。其间的关系是“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思”又加深对  相似文献   

14.
试谈辞例与古文释译梁宗奎古文释译是沟通古今文化的桥梁,是批判地学习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古文释译有其自身规律,“识辞例”即为其一。“识辞例”即“属词之例”,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它包括构词法、词法、句法等。“属词之例”的重要性前贤多有述及,高邮王...  相似文献   

15.
孙斯提 《职大学报》2013,(1):79-82,104
纵观《红楼梦》中秦可卿与宋学士秦观的种种联系,可以说是映射出秦观其人其创作对后世文人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对曹雪芹的影响,曹公之于秦观,可以说不止是追慕,更是对其诗词创作的接受,实证可谓遍布"红楼"、处处皆是。  相似文献   

16.
黄图珌是清代戏曲作家,《看山阁闲笔》是他的一本笔记小品.《看山阁闲笔》中"词曲"部分,展现出黄图珌独到的戏曲理论,具有较高的戏曲批评价值.他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本色"理论,推崇"词宜化俗";追求"词情",主张情景交融;注重"尾声",善于营造意境;讲究"化工",提倡"用字须活".  相似文献   

17.
历年来有关秦观迁葬地的史料和文章多有讹误之处。秦观灵柩迁葬地在无锡惠山二茅峰间,而非“惠山西三里之璨山”。  相似文献   

18.
探讨词体生成的诗源说和乐源说都有偏颇。从四、五、七言诗体形成与音乐的关系以及隋唐燕乐歌辞的发展可看出词体确立是诗乐离合嬗变发展的产物。词主要是在音乐的带动和诗乐结合传统的滚动发展以及文人歌妓联手催生等一系列社会文化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秦观一生爱好交际,朋友甚多,他们年龄不等,身份各异,其中有朝廷官员,如孙觉、苏轼,也有佛门弟子,如僧人道潜,也不乏道家仙流。秦观与这些人的交往方式和内容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有文字往来,其中与孙觉、苏轼、道潜、苏辙、程师孟、李之仪等诗人交往最多。本文重点以孙觉、苏轼、道潜作为考察对象,考察他们对秦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一部诗化的小说杰作,如果删去书中所有章节的诗词曲赋,那么如同蓝天里摘掉日月,夜空中除去明星,将会变成一幅幅枯死乏味的画面。 《葬花辞》洋洋洒洒,曲写真情,字字血来,声声泪,泪和血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来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伤春惜花,对景抒怀,念人生多艰,道平生之哀怨,叹世态之炎凉……辞未毕而泪如泉,情至深处而潸然出涕。《葬花辞》堪称《红楼梦》诗词中以情感人之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