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把稿件写得充实,关键得有丰富的材料,而丰富的材料来自哪里呢?这就要记者、通讯员到发生新闻的单位、地方去了解,有计划地去进行材料的搜集,这就是采访。“先搜集材料,越多越好。”(老舍语)日本一位著名的记者这样说过:“要写一百行的报道,就要积累两千行素材。如果用一百行素材写一百行报道,就会失之肤浅。想写出深刻的报道,必须用两千行素材垫底。”(辰浓和男:《用脚去寻找》)采访技巧,是新闻采访经验的结晶,是记者智慧地获取新闻材料的一门学问。新闻界的行话说:“七分跑(采),三分写。”采访是新闻报道的第一道工…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有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同样,懒人也是当不了通讯员的。时下,有少数基层通讯员心浮气躁,听风就是雨,重“写”轻“采”,或只“写”不“采”,其表现一是喜欢道听途说找材料,哪怕一星半点小事也如获至宝地关起门来写新闻,大笔一挥,敷衍成篇;二是爱吃现成饭,就着会议、简报、总结、经验材料、内部通讯等,生吞活剥地写新闻;三是即使下去采访也是蜻蜓点水,车来车往,凭感觉一知半解地写新闻;四是自以为情况熟,万事通,不需要采访也能写出好新闻,结果是稿子写出来见了报,不是无新意,就是漏洞百出惹出不少麻烦,有的还…  相似文献   

3.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然而,翻阅时下的某些报纸,一些捕风捉影的疑似新闻、凭空捏造的虚假报道,依然时有所见。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仔细分析,原因大致有这样几条:一是认识不明确。一些新闻写作者尤其是初搞报道者,弄不清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区别,以为写报道也可以像写小说一样虚构,结果稀里糊涂地搞了假报道。二是采访不细致。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环节,新闻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新闻写作的质量。一些新闻写作者采访时不深入、不细致,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掌握的事实材料不确切,并且…  相似文献   

4.
谢顾问:自报名参加新闻函授后,我也常跑基层,学着进行现场采访,但写了稿子让新闻干事一看,新闻干事总是说:“采访不能光凭听、问、记,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请问,究竟如何用眼睛采访呢?54886部队阚绪猛阚绪猛同志:说“采访不能光凭听、问、记,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学会用眼睛观察,不仅可以补充耳听所没有触及的内容,也可以核对耳听的事实,从而准确地获得第一手材料。此外,眼睛可以便采访者更真实地采访到现场的环境、气氛和细节,把亲眼见的景物细节写进稿子里,可以再…  相似文献   

5.
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开头,所以在写新闻的人里边流传着一句话“千斤采访四两写”,来表明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写作的老记者说过一句话:“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当不好记者的。”那  相似文献   

6.
许多地市报的记者会有与我同样的体会:采写正面报道,被采访单位爱理不理,记者费力不讨好,多写不如少写;搞新闻舆论监督,易惹人兴师问罪,何况写出来的稿件也难以见报,不如不写。  相似文献   

7.
王芳 《新闻采编》2007,(5):27-28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去观察,要心里想着群众,更要深入基层,基层有采访不完的线索,写不完的稿子,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内容丰富、角度新颖的文章。同时,也要用眼睛“写”新闻,要学会拎出“新闻眼”。  相似文献   

8.
常虹 《记者摇篮》2004,(12):39-39
批评报道因其有较强的针对性.往往采访对象由于怕“家丑”外扬。而千方百计地阻挠采访。或是一问三不知,或是推三阻四。而作为新闻单位的记者在采访时受其工作特点的限制.不可能像公、检、法、司那样去依法采取非常手段调查取证,这样很难掌握第一手材料。那么在写批评报道中.怎样才能打开突破口.使采访能够顺利进行.完全掌握第一手材料,写好批评报道呢?我认为以下三点能够对采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王桥 《新闻窗》2005,(5):44-44
前段时间出去采访,有人开玩笑说:搞新闻时间长了,我们记者都快成"熟练工"了。虽是玩笑话,却令人深思。如果记者只满足于把手上的材料,按"程序"简单地拼装打磨一下,就当作新闻成品交差了事,事前不积累,事后不琢磨,胸中无大局,那这篇稿件多半成不了"气候"。一个有追求的记者,不会这样写新闻。优秀记者的作品,尤其是代表作品,从中可以让人看到其思想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有经验的记者,往往一次采访就能获得成功,写出的稿子连连带响。我却不然,往往一次采访不能成功,有时还得来二次、三次,故且称其为吃“回头草”。 作为党的新闻战线一名新兵,我在一年来的新闻稿件采写过程中,最“头疼”的就是吃“回头草”。吃来吃去,自己也觉得败兴:为啥人家一次采访就能写成稿子,自己得三番五次采访才成。究其原因,一是在采访中没形成主题思想就收兵回营。尽管资料收集得不少,但写啥题也觉得缺胳臂少腿,往往钻在材料堆里捣腾半天,仍是手中有目,心里没纲。二是有主题思想但不知道哪些材料与主题有关。往往把与主题无关的材料收集了一大堆,有关的材料没收集起来。三是采访不深入,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满足于“材料不差多少了”,“差不多能写了”,等回到办公室写稿子时,磕磕绊绊写不下去。  相似文献   

11.
言论的采访     
写消息,写通讯,头道工序必须是采访,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作为新闻中一种重要的体裁言论呢?写言论要不要采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不太一致了。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言论主要是谈思想、讲道理、说见解,可以闭门造车,用不着采访。事实上,几乎所有谈采访的书,包括大学里新闻采访学的教科书里,说的也全是新闻的采访,而不论及言论的采访。这不是疏忽,而是误解。  相似文献   

12.
朱天香 《新闻前哨》2006,(10):39-39
由于报社对记实行了量化考核,少数记为了完成任务,在采访不全面、不深入,甚至不到现场的情况下,写“大概新闻”、“材料新闻”、“印象新闻”、“嫁接新闻”等,有的甚至编造假新闻。对于编辑来说,识别和堵防事实性差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一、记者理论根底不厚。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不透,就缺乏政治敏感,就不能慧眼识宝,发现不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题材,即使遇到了重大题材,也会因为理论功底不厚写不出深度来。二、采访作风不深入。有的记者采访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光问不记,光问不想,发现不了典型,捕捉不到生动细节。有的记者采访怕苦怕累,进城不进村,见官不见民,见富不见贫,贪图享受,车接车送,酒席宴请。满足于领导汇报或简报材料,自然写不出有分量的新闻。三、写作不精益求精。写作程式化,缺乏创新,又不在文字上下功夫。四、其它…  相似文献   

14.
言论的采访     
写消息,写通讯,头道工序必须是采访,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作为新闻中一种重要的体裁言论呢?写言论要不要采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不太一致了。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言论主要是谈思想、讲道理、说见解,可以闭门造车,用不着采访。事实上,几乎所有谈采访的书,包括大学里新闻采访学的教科书里,说的也全是新闻的采访,而不论及言论的采访。这不是疏忽,而是误解。  相似文献   

15.
现在有些记者离开文字材料写不成稿。他们采访,首要任务就是要材料,材料到手便万事大吉。文字材料成了他们离不开的“拐棍”。 新闻稿件“七分采访三分写”,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成功的采访在于深入实际,亲见、亲闻、亲知、亲感,这是新闻生产过程中最生动、最丰富,也是最见功力的一环。斯诺历经艰险走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00,(7):1-1
我国新闻界的同志总是习惯用两句话来形象地说明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一句话是“脚板底下出新闻”,另一句话是“千斤采访四两写”。这两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它们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采访在新闻工作中头把交椅的地位。美国《塔尔萨论坛报》的记者鲍勃·福尔斯曼甚至认为:“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为什么中外新闻界都如此重视新闻采访呢?道理很简单。首先,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通向新闻报道的唯一桥梁。社会上每日每时发生着无数的新闻事件,各种新闻媒体每天也…  相似文献   

17.
记者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普遍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爱戴。然而.在普遍受人尊重的前提下.部分被采访对象时时也在考察、掂量着记者综合能力:去采访的记者是否按党的政策办事。脚踏实地地采访.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经验、问题、要求和意见:记者的学识丰富不丰富。特别是新闻业务能力如何。能否写好这一类题材的文章;个人的品行如何.名声如何.  相似文献   

18.
祝贺 《新闻爱好者》2002,(12):31-31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新闻事实也不例外。每个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因此,在写消息的时候,就应当对所报道新闻事件的背景作出恰当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分析获奖作品可以看出,背景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对比参照型的背景材料历史是昨天的新闻。因此,新闻事件也是历史事件的组成部分。有些新闻看似平常无奇,但是通过记者利用背景材料对新闻事实作出纵向比较后,事件的新闻价值就清晰地显现出来。《郑州晚报》上的一条消息…  相似文献   

19.
网络采访谈     
雷健 《新闻界》2001,(6):25-26
网络采访是指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络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有关人员进行新闻事件采访、材料收集、事实核对的采访活动。事实上,无论是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还是互联网络上发布的新闻的采写过程,大都还是依靠传统新闻采访手段来完成的。网络采访只不过是互联网派生出来的一些新的新闻采访手段罢了,不仅网络新闻可以运用,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中现在也正大量运用网络采访的手段。因为,由于互联网络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网络采访具有不少传统采访不具备的好处和优势。目前,进行网络采访主要有五种方式:电子邮件、讨论组、网上新闻调查、搜索…  相似文献   

20.
表面上看,会议新闻是所有新闻稿件中最容易写的一种。其格式固定,文章不长,不用更多采访,大量采用领导讲话,大段摘抄文件等会议材料,加上领导出席,文章的确不难写。但是,表面上看来最好写的会议新闻,实际上是最难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