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起源于拉丁美洲的魔幻文学流派在世界文坛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魔幻旋风,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更是获得了骄人的销售成绩。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从诗学的角度解构《哈利.波特》,魔幻文学作品叙事文本的不稳定、不确定、非连续、无序、断裂和突变的叙事特点,充满喧嚣、动荡、怪异、魔幻、神奇、灵异的意象结构一览无余,它打破了精英主义文化视域下对文学审美观的话语霸权,在当今这个普遍缺乏想象力的功利社会中,西方魔幻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娱乐盛典,体现了诗学美本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为电影艺术带来了一场全面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一股强烈的魔幻电影浪潮席卷全球电影市场。在这场盛宴中,魔幻电影打破束缚,从理性的对立面去汲取力量和灵感,在一个虚幻的背景下遵循非理性的逻辑而展开。魔幻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以其引发的关于艺术光韵的消失与娱乐的泛化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客观的对待。  相似文献   

3.
倾心一爱     
大自然充满着魔幻般的神奇,充满着美丽,充满着神秘的童话。舂、夏、秋、冬无一不让人赏心悦目。“大自然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对大自然倾心一爱吧!  相似文献   

4.
吉卜林短篇小说《野兽的烙印》具有魔幻与现实相结合的特点,它的魔幻因素对现实的干扰,构成了作品以消解意义或中心为主题的艺术旨趣.消解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一是对土著神像地位的消解,二是对英国绅士优越地位的消解,三是对故事本身的消解.  相似文献   

5.
木刻艺术是木板上的雕刻艺术,客家石窗是石材上的雕刻艺术,在有刀力美、材质美、印痕美和形式美感的木刻艺术中寻觅客家石窗的艺术语言,再现客家古窗的凝固之美、传播客家石窗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代现实魔幻主义代表作家莫言的语言“江河横溢”“泥沙俱下”在他的小说中的整散句中有所体现。整句和散句的修辞效果来自美学的统一与变化原理。莫言将整散句与演讲艺术、诗歌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相结合,使小说充满了音乐感和画面感,展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本文论述了作者如何从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印第安文化典故的发挥等方面来运用魔幻的创作手法,描绘布恩迪亚家族、马孔多镇、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孤独精神,以及为摆脱孤独而进行的艰辛探索。探讨了如何以魔幻的艺术手法来发掘现实的本质特征,以达到深刻而内在地表现现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先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然后给小学数学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艺术两个比较全面的定义.还举例说明了数学美、简洁美、奇异美、思维美、和谐美、教学美、教学法加工、方法美与和谐美.  相似文献   

9.
一、用美学来观照和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一)艺术之美 艺术和美密不可分,艺术之美是美的重要内容。人们谈到艺术必然会联想到美,在人的观念中已形成了关于艺术和美的最为朴素的感觉。艺术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和审美范畴的集中体现和典型形态。就美学而言,它主要以艺术为研究对象,艺术也一直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通过研究艺术,我们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各种审美现象。黑格尔认为:“美学的正名,应该是艺术哲学”。换言之,美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艺术。或者说,美学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还有,人们也把“艺术”一词理解为“创造新方法或创造性地使用方式方法”。事实是,新方法的创造和方式方法的创造性使用,既是美的要求,也是美的表现。科学揭示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和既有方法的创造性使用本身便是美的。一言以蔽之,艺术的标准就是美的本质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语言是与常规语言相对应的一种语言现实,是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表达现象。艺术语言以常规语言为基础,是常规语言的艺术化和创造性的运用,而文学语言则是艺术语言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艺术语言的审美意义具体体现在语言的表层音形特征和深层艺术技巧两个不同的层面,构成音韵美、齐整美、精确美、形象美、蕴藉美、幽默美、机趣美和风格美这八个基本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的意境美,是联系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纽带。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注重贯穿意境美这一元素极为重要。这对于解决高等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教学中的困境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通过探讨意境美的教学方法,实现美育的目标,并且在古今文学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古代文学教学实现它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音乐价值观导致了古代中国人对音乐超乎寻常的推崇,继而导致了大量呈现音乐美的诗词赋的问世。诗词赋是语言的艺术,描述音乐形象绝非书面语言所长,但这些诗词赋却又要借助书面语言来描述音乐形象,并进而令人领略音乐的美。古代诗人是如何成功地做到这一点的?阅读这些诗词赋,不难发现它们共同的策略:以某一(些)具体的艺术手法令人联想音乐形象并进而令人感受音乐美。如果熟悉当下的音乐评论,你会发现,这些艺术手法也大多为音乐评论为用。本文试图从音乐的特征、音乐的效果、音乐的来源这三个维度总领这些诗词赋呈现音乐美的十种具体的艺术手法,从而对它们及其赖以形成的原理做出全面而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诗与画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比较,结合中国古代诗词的实际,说明“化关为媚”的动态描写,是中国古代诗词作者终身追求的、最高的艺术目标。这里总结出古代诗词作者“化美为媚”的八种艺术手段,并结合古诗词实际,逐一予以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儒家的复古现象进行了考察,认为儒家复古论者(以下简称复古论者)的美学理想是:一、以和谐美为其审美理想的极致。具体地说,即倡导中和的审美趣味、优美的审美类型和尽善尽美的审美评价标准。复古论者标榜和谐美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种美对实现他们的社会理想有导引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和谐美是一种完美无缺的美。二、在审美理想的现实性上复古论者追求崇高之美。这种对崇高的追求是出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传统;出于复古论者对道统、文统的崇拜以及自接道统、文统的“私心”;同时还出于崇高自身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5.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原则和创作方法。它在现实美学观念上融进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但又超越了它们各自的局限;在表现方式上,它运用亦梦亦觉、人神相通的原始神话来承载拉美荒诞怪异的现实;在艺术手法上,它大胆实验创新,形成了一种空前的世界艺术手法的大融合、大汇集。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而对于意境理论,从古到今都有许多大家深入而精辟地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章也将尝试通过对意境特征的结构解析,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例,谈谈文学中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上下几千年,中国古代编辑出版的成就灿烂辉煌。编辑加工是中国古代编辑活动的核心内容,编辑加工的艺术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编辑出版艺术成就。这种艺术成就是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主体美学追求的结晶。中国古代编辑主体的美学追求首先是对主体自由本质的追求与确证,具体内容表现为求真、示美和达善。编辑主体的审美自觉是受众进入编辑主体的视野,并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比德"是古代中国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常以自然之物比君子之德.楚辞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来比君子之德,影响了后代中国人的芙的创造,促进了"比德"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艺术审丑现象异彩纷呈,其丰富的审丑意识源于怀疑论的否定精神;不确定性的艺术追求;不虚美不隐恶及怨刺的创作原则;黄土文化的苦难意识等方面。在当今美丑纠缠撕杀的混乱局面下,挖掘、整理、总结中国古人关美丑关系的深刻认识对当代中西感性学的建设有跨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按照造物古歌、风俗古歌和爱情叙事古歌三个类别来探索布依族古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挖掘和研究布依族古歌审美文化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等美学意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