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雕塑是指设里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在楼群耸立,街衢交错的城市中,它能起到缓解建筑物的拥塞和单调的作用,城市雕塑大致可分为纪念雕塑、主题雕塑、装饰雕塑等类别.城市雕塑在现代公共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个观赏者对于被称为“凝固的舞蹈”的城市雕塑.既会产生共同美感,也会有审美的差异性.这就有了一个城市雕塑作品的审美定位问题.雕塑既要相融于环境,又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
马驰 《成才之路》2009,(14):87-8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环境雕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环境雕塑艺术,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体现了城市文化,彰显了时代精神。本文从城市雕塑的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城市雕塑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作一些探讨性研究。目的是使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在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雕塑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析我国城市雕塑现状入手,研究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讨城市雕塑的发展对策,以合肥女人街入口主题雕塑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城市雕塑是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主要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它的出现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作为文化部分,城市艺术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襄阳作为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在城市雕塑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社会角度、环境艺术角度对襄阳城市雕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雕塑历来被称作为“城市的眼睛”,它告诉我们雕塑的建造地点不仅限于城市,还特别强调雕塑题材、内容与城市更接近,强调雕塑与城市广场、街区、楼房、绿化等各种因素相协调,起到装饰、美化城市的作用。从青年毛泽东雕像的背影中可以折射出湖南雕塑发展的瓶颈,湖南城市雕塑建设要体现城市文化,并且必须办好雕塑艺术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6.
张文霞,现居福建福州。1985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持证雕塑家,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张文霞多次参加全国各类美展及雕塑比赛,曾获"中国首届钢铁焊接艺术大赛优秀奖,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展佳作奖,在2006年出版的《艺海生涯——张文霞雕塑作品集》中入编了《海峡城市》、《当代中国美术》、《白领人生》等作品。张文霞的主要作品:《生命在于运动》入选中国第五届体育美展,《王洛宾和他的音乐》系列雕塑荣获哈尔滨太阳岛音乐雕塑优秀奖,《来电》获中国首届钢铁艺术大赛优秀奖,《哎呀,哎呀》获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城市雕塑展佳作奖。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大规模的城市化中,城市雕塑作为新鲜事物,伴随着城市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浪潮遍地开花,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但是,不少雕像和急速扩张的城市一样,虽耗资不菲,但粗糙、低劣,或豪华、奢靡,他们的共同点是缺少艺术水准,透着一股财富的张狂,以及权力的嚣张。这些城市雕塑,多成了财富和权力的附属物,被贴上了各种标签,而真正表达社会价值与公众理念的城市雕塑却付之阙如,这些城市雕塑与各种艺术雕塑一起,成为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文质彬彬——漫谈城市雕塑的形式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城市雕塑在空前的建设热潮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城市雕塑如何达到中国传统美学中关于“文质彬彬”的要求,使城市雕塑真正做到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课题。通过对城市雕塑形式与内涵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城市雕塑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兼顾文化属性、本体语言、创作主体以及与环境景观融合等几个方面,而且当下中国雕塑的现状,对我国城市雕塑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都市文化是一种商业消费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形态。商业利益动机主宰着大众文化的命运。传统艺术如雕塑为延续自身生存,亦不得不转向商业的世俗功利诉求。世俗化的城市雕塑的勃兴便是一个明证。但现实中却存在一个悖论,艺术作为审美本身具有超功利、超世俗的价值诉求。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发展出现多样化和大众化趋势。城市雕塑的大量涌现,真正让雕塑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审美文化需要。而与城市雕塑相对应的,架上雕塑艺术则相对很少进入到大众家庭或人们的日常审美生活。而这恰恰期待一个有消费能力和欣赏能力的社会阶层的出现。近年都市小康之家的大量出现,已逐渐构成这一社会审美文化消费群落。架上雕塑走进小康家庭的消费结构,固然要有大众主义的,也要有精英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的需求为现代城市雕塑事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城市雕塑已经越来越密切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作品"与"环境"是城市雕塑的两个重要元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城市雕塑专业学生必须梳理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为艺术家。雕塑作为艺术范畴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创新与发展。在创作题材上出现了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方面亦有较大进步,空间透视方法、人体解剖学原理等开始在雕塑创作中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12.
小郭泥塑艺术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其艺术技艺高超,艺术成果丰硕。小郭泥塑外部造型完整统一,夸张、简洁而不粗俗。小郭泥塑出路开拓需要强化保护意识,强化教育意识,强化与科学结合,强化市场观念,强化创新思维。这样小郭泥塑就能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雕塑的色彩语言及其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在中国传统的雕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代表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哲学美学思想,其形式具有绘画性、装饰性、多样性等特点,中国现代雕塑创作的用色应该继承传统雕塑丰富的色彩语言形式,弘扬本民族的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14.
罗丹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主义、对中世纪基督教艺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人文主义等传统是非常地欣赏和推崇的,但我们在挖掘罗丹作品的内涵和精神时,却发现其作品是极具现代性的。罗丹没有做传统的傀儡,他以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敏感思想,把握住了时代的变化,变革传统,变革学院派创作思维,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给现代雕塑以启发,在古典雕塑和现代雕塑之间,罗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岩洞石刻,经历了浮雕、仿真雕塑及西方现代雕塑相融合的发展阶段,上海艺博会近年展示的作品表现了当代雕塑的最高水平和多种艺术特色,暗示了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提倡城市与自然共存,大力发展生态园林、美化环境的今天,雕塑是城市美化的点睛之笔,它作为一种环境艺术的表现方式,与城市绿化有机地结合,能相得益彰。本文探讨了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城市雕塑在环境中的作用,并针对城市雕塑设计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以实现城市雕塑与环境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7.
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古代印度雕刻艺术的美学特征,系统地说明了古代印度雕刻艺术同宗教思想的密切联系;本进而论证了,在这一总的美学特征制约下,佛教与印度教雕刻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的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雕塑教学是夯实雕刻艺术设计专业造型能力与创作能力的主要课程,雕塑教学对专业基础的训练至关重要,而它的成效是当前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论文在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大的教学背景下,提出雕塑教学融合雕刻工艺种类、提升造型能力、拓展创作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引入数字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究,在造型形式语言和创作构思方面强调个体化发展,推进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优质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意识的后现代语境中,消解了二元对立,使雕塑艺术走向公共性,同时也引发了艺术与艺术家个性的消失。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公共雕塑“它者”的出场,雕塑语言正在使个性化的语言被消解。同时宏大叙事的传统意义与传统雕塑语言似乎又难以转化为后现代语境下的雕塑公共语言。在公共雕塑语言与传统雕塑语言的矛盾中,公共雕塑语言的使个性化出场,使艺术家的个性化语言失效而失去话语立场。这构成了公共雕塑语言面临着两难境地,成为中国当代雕塑家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