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精准扶贫"理论从"扶贫对象"扶贫方式"与"扶贫内容"三个维度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重大调整,即"漫灌式"粗放帮扶向"滴灌式"精准帮扶发展、"输血式"外向帮扶向"造血式"内生自扶发展、"经济性"物质减贫向"观念化"精神脱贫发展.这对于指导中国当前打好扶贫攻坚最后一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脱贫攻坚战坚持以精准扶贫为核心要义、以发展为根本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遵循、以求真务实为工作导向、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世界提供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锻造出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然而,面对中国取得的脱贫攻坚成就,一些西方国家不负责任地发表否定、抹黑、质疑等言论,给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对此,思政课教师应通过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理解和把握脱贫攻坚精神。  相似文献   

3.
脱贫攻坚是中国实现全面奔小康的重要环节,高校肩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为探索高校在脱贫攻坚中更大的发挥作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昭通学院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在脱贫攻坚中主要从知识、科学、人才等方面进行扶贫,且效果显著;但是还有农户因为思想认识不足和管理不善,产业扶贫推进缓慢,甚至有夭折现象。  相似文献   

4.
益贫式增长与包容性政策的耦合构成了中国减贫的核心经验。益贫式增长实现了快速发展与大规模减贫同步、经济转型与消除极端贫困同步。包容性政策为数以千万计的贫困群体提供了政策倾斜和基本保障,并随着阶段特征的变化不断创新升级打破了扶贫效果边际递减的迷思。梳理中国减贫的伟大历程,在不同时段经济增长、不平等程度和减贫之间的纷杂关系中总结中国减贫的经验启示,不仅是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脱贫攻坚精神、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之需,也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选择适合自身的减贫发展道路从而早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减贫目标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开发进入到一个历史性阶段。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通过制度保障“真扶贫,扶真贫”,促进连片特困地区整体发展,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在精准扶贫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社会资本参与扶贫与政府主导扶贫有机结合等举措,打赢事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脱贫攻坚战,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完成了6亿多人口的脱贫目标,但至今仍存在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国脱贫攻坚形势严峻的基本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基于过去的扶贫攻坚经验,我给的贫困居民的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由此造成了减贫难度大、扶贫成本高的基本特征,中国的脱贫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回顾并评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发展现状,深刻探讨了中国贫困的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有农村脱贫政策的不足之处,总结了我国农村致贫的原因,结合现阶段的精准扶贫战略,提出更为合理完善的脱贫攻坚措施: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高校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以贵州大学帮扶贵州省贞丰县脱贫攻坚的工作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选派驻村干部、校农合作、“一院一品”及“博士村长”项目等为研究内容,就高校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帮扶地方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贵州省决战脱贫攻坚和实现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脱贫攻坚是新时代国家的战略任务,精准扶贫是完成该任务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法。职业院校在助力脱贫工作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时期,职业院校应找准自身的定位,争取成为资源整合的联络者、精准扶贫的践行者、教育扶贫的主力军、产业扶贫的助力者、特色扶贫的创新者。要努力探索精准扶贫的路径,统筹协调,集各方之力共谋扶贫之事;要精准定位、精准扶贫;要多措并举开展教育扶贫,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要发展产业扶贫,达到长期致富目标;要依托自身优势和特色,创新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是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模式。在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指引下,中国贫困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中国贫困底数大,脱贫攻坚还面临着多元帮扶主体角色定位不清、力量分散,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脱贫成效巩固难等问题。未来要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优化脱贫攻坚路径,就必须从"多元主体"的视角出发,激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整合多元帮扶主体力量与资源,构建基于内生发展的科学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脱贫攻坚思想占据重要地位。习近平脱贫攻坚思想是对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扶贫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的继承。同时,它深入思考中国当前国情,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提出"生态扶贫"理论;深刻认识到人的主观因素在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论,为中国扶贫做出巨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医疗救助制度是减轻弱势群体医疗费用负担,实现“病有所医”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公民生存权和健康权的重要组成,它既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作为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社会人群最底层的生存线,起着“兜底”的作用。本文以云南省边疆医疗救助制度发展为线索,梳理边疆医疗救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作为拔除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精准扶贫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的作用。同时,教育扶贫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保障。立足于秦巴深度贫困山区两河口镇的教育扶贫实践,分析教育扶贫实施过程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并提出破解路径。研究发现,该地区通过控辍保学、精准资助、结对帮扶、职教帮扶四大教育扶贫措施进行"造血式扶贫",提升人力资本开发,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但教育扶贫也面临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与扶贫效益不明显、教育精准扶贫瞄准偏离与政策悬浮、教育扶贫主体单一化与扶贫客体被动性的困境。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厚植人力资本,增加教育投入供给、构建教育精准扶持治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多方扶贫主体参与的教育扶贫格局,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种重要的扶贫手段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由于贫困地区自身条件限制、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等原因,政府主导模式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主要模式并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环境的改变,这种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利益冲突加剧,投资效益低下,缺乏特色,以及旅游秩序混乱等。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政府应该更加注重本地居民在旅游开发与管理中的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保护当地特色,维护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发展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部分,教育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社会公平的实现以教育公平的实现为基石,实现教育公平重点在于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以往研究成果,构建测度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以广西为例,实证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剖析广西义务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顺应精准扶贫的大趋势,有针对性的补齐"短板",防止出现义务教育的"低度均衡"。  相似文献   

15.
分析高校资助工作在推进国家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从地方本科高校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存在的问题,如何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新常态,提升高校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常态化发展水平的角度,探索适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的创新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如何进一步完善精准扶助体系,对点扶贫,将是政府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由于理论的脱节、实践经验的缺乏等诸多原因,高校精准资助体系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文章通过相关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精准资助体系的一系列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大学生是肩负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中坚力量。本文阐述了高校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参与的主要内容,并对如何有效发挥高校大学生在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8.
如期完成减贫脱贫任务,关系我国顺利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业能有效提升资本、技术、资源、信息、劳动力等要素的集聚水平和带动能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达到减贫脱贫的目的。以大别山安徽片区为例,利用广义矩估计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创业能力指标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为提升贫困地区创业水平,应该创设优质创业环境,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发展空间,完善创业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9.
甘孜州摆脱贫困有一个过程,历史上贫困群众脱贫意识薄弱特征明显。要帮助甘孜州贫困群众树立脱贫意识,就应该强化思想教育,克服"等靠要"软骨病;狠抓技能输入和就业扶持,增强脱贫致富硬实力;在尊重传统、留住乡愁的同时引导群众改革不良生活方式,打造健康农民生活圈,努力激发脱贫活力。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攻坚阶段,职业教育扶贫面临扶贫对象识别如何更加精准、扶贫主体间如何更加协同、扶贫供给如何精准对接需求、扶贫成效如何更具持续性等问题。而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扶贫实践中扶贫对象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扶贫治理机制有待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供给乏力,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培养受限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需要构建基于扶贫对象需求的职业教育扶贫制度保障,完善基于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扶贫治理机制,拓展基于多元优质的职业教育供给内容,遵循基于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