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有关如何使用初中和高中数学教材教学的培训中,34位教师围绕“统计总体”的概念以及“标准差”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针对“什么是总体”这个问题,教师提出疑惑:不同的数学教材对总体这一概念给予了两种不同的解释。例如,要了解某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有的教材把该校全体教师看成总体,有的教材则把该校教师工资的全体看成总体。不同版本的教材为什么要对总体的概念给予不同的定义,教学中应以哪种说法为准?关于标准差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2009年,淮安市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评比在淮安市长征小学举行,引发了广大音乐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的兴趣与热情。在本次音乐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不太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站位,有的被多媒体绊住了,有的不停地来回走动,有的站的几乎贴着学生,有的则离学生太远,有的……。教师“站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形体语言,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交际工具,所以说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见到一种现象,同样的教材、教参,甚至迮教案也是集体讨论的,学生听有的教师讲课如沐春风,精神集中,在兴趣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形成了语文能力;而学生听有的教师的课则十分吃力,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差,这是什么原囚呢?教学语言使然。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编者按]文言文教学改革如何搞,迄今仍是一个被很多人冷落的话题。有的教师对它不感兴趣,认为改不改无所谓;有的教师为难,想改却无从下手。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到底需不需要改革?怎么改革?以此为中心,我们将在“大家谈”专栏开展“怎样教好文言文”的专题讨论。本期首先发表的两篇文章。思想观点并不一致,却都发人深思,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热诚欢迎广大教师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尝试改革的经验,共同把讨论引向深入。丈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盲文教学这…  相似文献   

5.
在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时,有的老师会说“学生不配合我上课”或者“学生积极发言,很配合我的教学”,而有的老师则说“我这样做是被学生逼出来的”,这两类不同的言论其实代表了当前我国教师的两类课堂教学观,也就是知识传递的教学观和经验改造的教学观。“学生配合教师”说体现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许多学校,教学参考资料特别受到教师的欢迎。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乐于购置这方面的书籍,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了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但是,也有一些教师过分强调了参考资料的作用,有的把它奉为圭臬,有的则是照搬照套,有的甚至抛开教材,凭“教参”照本宣科,这种“依样画葫芦”的作法,是完全不可取的。一.它违反了教学规律。因为每个教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讨论”这一教学方法。然而 ,在讨论式教学给中小学课堂吹进了一股清风的同时 ,也有人对它的实效性产生了疑虑 :有的讨论是成效甚微流于形式的花架子 ;有的讨论甚至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笔者则认为 ,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讨论式教学本身 ,而在于对讨论式教学的内涵及功用机制缺乏理解。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讨论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 ,围绕某一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磋商 ,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1]讨论式…  相似文献   

8.
周红 《青海教育》2010,(4):42-4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第二学段起,每册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集中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教学内容曾多次引起教师们的热议:有的教师提出“策略”与“方法”是否同义?有些教师则认为只要学生会分析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就行了,再强调“解决问题的策略”未免牵强附会、画蛇添足。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隋况,有的解答方法能被大多数学生理解、运用,有的则只能是极少数优等生才能领悟。那么,作为教师,怎样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化难为易的“变通”策略,让更多的学生克服难题、提升信心,满怀期待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呢?现以“比的应用”教学中“找不变量作标准量”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 (一)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目前,我们评价语文课堂教学重心是语文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常出现如下现象:有的教师上课风趣幽默,口若悬河,结果学生在一片笑声之后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有的教师讲课井井有条,将知识分析得很透彻,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遇到稍微变化的问题却又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讲课设置许多问题,师生、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对教学技巧的过分重视,已经导致了教师过分追求表现教学技巧而忽视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使一些课成为“作秀”课,好看而不实用。  相似文献   

11.
有的教师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有“收集资料”这一环节,但在教学时仅仅将它当成“开场白”,蜻蜓点水般地一讲了之,有的则一上课就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汇报收集的资料,等到学生把能展示的部分展示完毕,课堂教学时间已所剩无几。这样,课堂几乎成了资料展示课,教学重点未能凸现,甚至本末倒置。诸如此类的做法使得课外收集资料活动沦为应景之作,有表演化的倾向,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有着无限的创造潜力,如同一只只火炬,等待教师智慧策略的火花点燃他们。下面请看几个在科学教学中涌现出的学生创新发现。月光对植物的影响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并非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成为“问题”,这需要教师慧眼识“问”,有对问题进行筛选、浓缩、引导的能力,以珍视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月相的变化”,我认为学生发现并提出的“月光对植物会有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很有价值,于是组织讨论。同学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有的说:“月球自身不…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能成功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则结果会“事半功倍”。但如不自觉的进入一些心理误区,则其结果会“南辕北辙”。那么我们怎样去实现前者而避免后者呢?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些心理效应,以便在工作中正确运用:一、光环效应心理学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让被试者评价照片上的人与漂亮无关的一些品质。结果漂亮的比不漂亮的在各方面的得分都高。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被认为是好的或被崇拜的,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相反,则被加上一个“黑色”的光环。这也是“一俊遮百丑”的来历。当你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教师幸福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活动对教师而言,既可以体现为一种时代要求和社会责任,也可以表现为一种个人兴趣和人生幸福。前者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应然状态,而后者则是教育教学的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面有倦色”,有的教“师苦不堪言”,有的教“师呕心沥血”,而少有教师“乐莫  相似文献   

15.
学生行为问题已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因为每一个教师都将每天面对五六十位学生,难以照顾周全、面面俱到,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在所难免,但并不是不可避免。如若出现学生行为问题而没有及时科学的矫正,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会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处理失当还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和不满。这是因为他们所期望的这节课自己没能尽兴,利益受到了损害。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同一年级、同一班、同一条件下,为什么有的教师就能调控得好,而有的教师则造成“失控”现象偶有发生?显然问题主要不在学生,而在教师。科学“惩戒”则是教学调控的一种教育能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考试成绩越来越重视,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购买和使用各种教辅资料的热潮。目前,在许多学校,教辅资料特别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乐此不疲地购置这方面的书籍。该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责任心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夸大了教辅资料的作用,有的把它奉为圭臬,有的则是生搬硬套,有的甚至干脆抛开教材,凭“教辅”照本宣科……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遭遇“南郭先生” “滥竽充数”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也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装模作样地操作,实际心猿意马;有的看似在讨论问题,实则嘀咕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有的高呼“学会了,不必再讲了”,却不会应用操作解决问题……以致教师总是被学生的种种假象蒙蔽。只有到考试时,许多问题才会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然而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有的教师仍然把解惑作为自己的专利,垄断解惑的权利和机会,把学生当成教师解惑的旁观者、听众。有的教师则认为解惑是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了,应该被淘汰,教师解惑不如让学生存惑。这些看法严重淡化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充满热情,有的则比较冷淡;有的教师讲课条理清楚,有的则比较凌乱;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激励机制,有的则显得比较呆板被动;有的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研究寻找结论,而有的只满足于将所有的信息提供给学生。这就是教师不同教学风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有的校长讲:“教师应当从写字、朗读开始,练好一系列的教学基本功。”这是有道理的,如练写字、练朗读、练说话练作文等等,这于教师的教学都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如果把这些称之为“外功”的话,更重要的还应练好“内功”。 教师的“内功”,当指那些涉及到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如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这于教师尤为重要: “外功”是一种表现于外的教学能力,“内功”则是潜在于内的教学能力,练好“外功”,将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树立榜样;练好“内功”,则在思维深处作用于学生,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