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科学教育的问题困境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科学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中国的科学教育“让人欢喜让人忧”:中国的中学生虽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获奖,却一直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更为严峻的是中国人科学素养低下是不争事实。据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即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一、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 经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03年进行了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调查显示了不同文化程度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越高。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依次为1.5%、6.2%、10.7%和13.5%。由此可以看出,大专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仅为13.5%,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说来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协于2000年下半年至2001年上半年对我国公众(18—69岁)科学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第四次调查。2001年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每千人中有14人具备基本公众科学素养)。不同职业群体基本科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达11.42%;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达6.29%;排在最后的是农林牧渔劳动者、家务劳动者和丧失劳动能力者,为0.04%。不同性别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男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7%,女性为0.98%。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 1.1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现状: 中国科协于2000年下半年至2001年上半年对我国公众(18-69岁)科学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第四次调查.2001年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每千人中有14人具备基本公众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2005,(2):12-12
中同科普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04中国科普报告》表明,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此外,报告还显示,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比2001年增长了约0.6个百分点,比1996年更提高了约1.8个百分点,超过八成公众对科技发展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6.
从1992年开始,中国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当年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0.2%,即每千人中只有2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2001年为1.4%,2003年为1.98%.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科普研究所去年公布的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我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0.2%,与美国相差35.5倍;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1992至1997年六年间停滞不前。这说明加强科学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小学自然教学是对青少年学生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奖励》2005,(3):29-30
(一)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 现状 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由三个方面组成:①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②对于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③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了解程度。1、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教师一向被社会公认为最佳形象,享有很高的职业声望。古往今来,教师素有“先生”“蜡烛”“人梯”“孺子牛”“人类灵魂工程师”等美誉。在“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14种主要社会职业中,58%的公众认为教师的声望最高。在2006年公布的第6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我国公众在期望从事的最好的职业选择中。教师的比例最高,为48%。然而,近年来,关于教师的各种负面报道不时见诸各类媒体,教师形象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如何重塑教师形象,教师形象的精神特质是什么,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为此.我们邀请了部分校长、教师以及理论工作者来发表看法,以期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找到更为适宜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普研究所12月5日发布的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凋查结果显示,教师、科学家和医生是声望最高的三种职业。我国公众在期望子女从事的最好职业的选择中,教师的期望最高,达47.5%;医生居第二位,为46.2%;  相似文献   

11.
据科协所属的科普研究所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仅为0.2%,与美国相差33.5倍。如何激发学生对科普书籍的阅读热情,使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运用科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中国科协制定的科学素养测试体系和问卷模式,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柳州市3000名18岁~69岁公众进行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柳州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55%,远低于全国和广西平均水平。这一状况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积极对策提高柳州市公众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本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国家的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这一国家的国际竞争的强弱;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切实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迫在收睫而又意义深远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继承传统文化敬畏自然、百家争鸣、开放包容、文明互鉴、辩证统一、实事求是的优秀基因可有效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然而,保守内敛、表达模糊、崇尚经验、缺乏逻辑、功利盛行、扼杀创新的传统沿袭却制约着公众科学素养的形成.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创造性地继承和创新性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百家争鸣,坚持创新驱动,夯实基础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改革科普机制,重视科学教育,有利于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盗墓小说的流行,以及这种流行所带来的关于伪考古知识的"普及",使一部分公众对考古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妨碍了公众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对此,尽管考古学界进行了澄清,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公众考古"与"公众理解科学"这两个具有某种相似性领域的分析,以及对各自领域的"伪知识"进行比较,寻找公众考古可能从公众理解科学发展过程中借鉴的经验,可以推动中国公众考古的发展,推动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在中国,教师一向被社会公认为最佳形象,享有很高的职业声望。古往今来,教师素有"先生""蜡烛""人梯""孺子牛""人类灵魂工程师"等美誉。在"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14种主要社会职业中,58%的公众认为教师的声望最高,在2006年公布的第6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中,我国公众在期望从事的最好的职业选择中,教师的比例最高,为48%。然而,近年来,关于教师的各种负面报道不时见诸各类媒体,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17.
科学素质就是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一个让人忧虑的调查结果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2010年11月26日,中国科协公布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  相似文献   

18.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关系到科技发展后劲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设立了不同形式的科普奖励。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加强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宣传,满足公众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政策的迫切了解,增大公众对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科普奖励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的势头。这些科普奖励,对激励科技人员走向社会,让科技走进公众,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英国作为科技奖励事业的诞生地,早在19世纪举办的科技年  相似文献   

19.
科学文化素质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与美国等国的公众科学素养对比出发 ,在对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分析中 ,结合总结并借鉴国内外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经验 ,提出了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对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20.
《继续教育》2002,16(5)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低下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从中国科协2001年公布的数字来看,我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只占1.4%,而美国1990年达到6.9%,欧共体1989年达到4.4%。尤其是近年来伪科学有所抬头,愚昧迷信蔓延,有些地方歪理邪说散布,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同日开始施行。该法是在我国几十年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践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制订的一部重要法律。它从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