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昌都地区近40年冰雹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昌都地区7个气象站点逐日冰雹观测记录,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昌都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月变化、周期变化等。结果表明:昌都地区冰雹日数较多,其中北部丁青、类乌齐年平均冰雹日数在20d以上,昌都、左贡、芒康平均冰雹日数均〉10d,而洛隆、八宿冰雹出现机会很少;各地冰雹的年际变化有各自的变化特征,年际变化大,但总体上均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a减少1-5d;各地冰雹出现频数月际变化并非完成一致北部的丁青、类乌齐、昌都、洛隆月际变化基本相似,均为呈双峰型分布;南部的左贡、芒康、八宿月际变化基本相似,为单峰型分布;昌都地区各地年冰雹日数存在着准2-4年、准5-8年的小周期,也存在着准12年、准15年、准16年、准20年的不同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2.
选用镶黄旗国家气象观测站1992年—2021年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2 min平均风速、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等气象要素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对镶黄旗地区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1992年—2021年镶黄旗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397℃/10 a的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15.231 mm/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以23.362 h/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2 min平均风速以0.414 (m/s)/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大风日数以1.646 d/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沙尘暴日数以1.646 d/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内蒙古巴雅尔地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巴雅尔地区1960年~2009年的气温、降水、风速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得出:巴雅尔地区近50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降水量90年代以前变化趋势不明显,80年代降水量最多,2000年~2009年平均降水量最少,平均风速逐渐减小,大风日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石羊河流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及对气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玲  马中华  马玉山  王润元 《资源科学》2013,35(10):2104-2111
利用1961-2010年石羊河流域4个气象站点的冻土深度、冻土日数和气温观测数据以及邻近地区气象站点冻土数据,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对石羊河流域最大冻土深度和冻土日数的时间演变、空间分布及与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石羊河流域年代、年最大冻土深度和冻土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4.537cm/10a、6.001d/10a,均通过了а=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年最大冻土深度和冻土日数的时间序列分别存在7~8a和8~9a的准周期变化,并发生了突变.冻土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年最大冻土深度几乎都出现在1月和2月,年冻土日数以12月和1月最多.石羊河流域冻土的空间分布与海拔高度、地表植被、地层岩性、土层含水量等局域性因素有关.石羊河流域与冻土同期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上升的速率为0.553℃/10a.年最大冻土深度和冻土日数与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486、-0.8058,气温每升高1℃,冻土深度减小9.3cm,冻土日数减少8.3d;冻土深度和气温具有相同的周期变化,冻土日数的周期变化比气温滞后1a,气温随时间变化对冻土深度和冻土日数随时间变化具有显著负作用.冻土深度的减小和冻土日数的减少可能是对气温升高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阿拉善盟阿右旗气象站1961年~2017年的大风资料,分析了阿右旗地区近57a大风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右旗气象站各年代大风日数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年大风日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阿右旗大风日数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平均大风日数的各月分布不均匀,以春季最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所以春季大风日数的多少对全年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起到主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集那曲6个气象观测县近40年(1968~2008年)各月大风日数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和线性回归的方法,系统的分析了近40年来那曲地区的大风日数变化趋势,发现那曲地区的大风日数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40年来准噶尔盆地年大风日数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为世人所瞩目。特别是近40年来准噶尔盆地大风日数对防沙治沙工程影响很大。本文根据准噶尔盆地周围20多个气象观测站近40年(1961年~2000年)各月大风日数资料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中部、南部风沙监测站近10年来的风沙监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近40年来准噶尔盆地年大风日数变化趋势,发现准噶尔盆地年大风日数呈现递减趋势,但强度增加,这一研究结果已经应于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防沙治沙工程中。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1977-2012年那曲地区安多县近35年的大风资料,分析了近35年安多县大风日数、风速的年际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大风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三月份最多;大风日数随年际逐渐减少;出现大风时平均风速也相对较高;极大风速的最大峰值主要出现在1~4月份,而最大风速的最大峰值出现在1~3月份,主要风向为西风。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北岸刚察地区近半个世纪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青海湖北岸刚察气象站1961~2008年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刚察年、季降水量及各等级降水日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刚察年降水量有明显的波动,近19a(1990~2008年)表现为极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58.6mm;夏季和冬季降水增加的趋势比较明显,平均每10a分别增加8.3mm和0.6mm;除≥0.1mm的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外,其他各等级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1961~2008年刚察大部分年份都属于偏湿和正常年份;从20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刚察经历了一个由干到湿的变化过程,整体降水呈增多趋势,气候向湿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0~2015年黄南州3个气象站近56a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探讨了黄南州不同量级降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56a同仁3种量级年降水日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近36a、26a、16a呈增加趋势。近56a泽库≥0.1mm年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而≥1.0mm、≥10.0mm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河南3种量级降水日数近56a、46a、36a均呈下降趋势。近26a≥10.0mm降水日数3站均呈增加趋势,降水集中度有所提高。主汛期同仁、泽库、河南≥0.1mm、1.0mm、10.0mm平均降水日数分别达到了全年的40%、45%、60%以上;近56a泽库、河南≥0.1mm降水日数和河南≥1.0mm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近56a同仁、泽库、河南所有的大雨均在5~9月出现,在主汛期出现的日数占总日数的68.6%、75.5%、76.9%。  相似文献   

11.
运用察隅县1980~2010年月、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低)气温、年极端最高(低)气温、月、年降水量、月、年平均风速,1970~2010年月、年日照时数等资料,分析该县近32~42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变化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风速呈减小趋势,察隅地处藏东南,海拔相对较低,日照适中、热量充足、降水充沛,这些有利的气象因子非常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这样的气候对本地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因此察隅成为西藏的主要农作物产区。  相似文献   

12.
大风是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m/s的风,那曲大风日数远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为多,大风天气对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危害,为此本文利用2000~2009年大风气象观测资料,对那曲地区中西部四个测站的地面自记风资料分析,探讨那曲地区中西部大风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那曲地区中西部大风天气出现的次数相差很大。北部安多大风日数最多,其次是申扎与班戈,那曲最少。那曲地区中西部年大风日数10年间有一个高值年和三个低值年,2009年各县大风日数均达到最高值。那曲地区中西部最多大风日数出现在12月~1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桦南气象站自1970~2009年近40a的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与总云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桦南县40a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其变化趋势为每年增加5.5h,40a共增加218.5h,增加明显的为20世纪70、80年代后期。日照时数变化存在季节差异,夏、秋、冬三个季节的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夏季呈减少趋势,2009年日照时数有突变现象。月日照时数变化为,6~12月日照时数为减少趋势,1~3月日照时数为增加趋势。总云量是影响日照时数的重要因素,日出日落时间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利用昌都市1980~2014年7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以第95个百分位值确定了不同站点的极端降水阈值,对昌都市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昌都市极端降水阈值为13.9~19.1mm,年极端降水量为65.7~158.3mm,极端降水频数为3.3~7.6d,极端降水强度在18.4~25.0mm·d-1,空间上基本由北向南呈"高—低—高"分布。近35a丁青、类乌齐、八宿和左贡极端降水量、频数和降水强度都趋于增加;洛隆都表现为减少;昌都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趋于增加,频数减少;左贡极端降水频数增加,而降水量和强度都减少;就全市平均而言,极端降水量、频数和强度都整体增加。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频数都存在准2a、准6a和准12~13a震荡周期,且周期分布极为相似;极端降水强度存在准3a、准9a和准15a震荡周期,准3a周期存在与整个分析时间序列中,准9a周期存在于90年代后期,而准15a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最初几年表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内蒙古苏尼特右旗1961~2006年期间,每年3~5月份沙尘暴发生日数、降水量、大风天气日数及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在近46年沙尘暴爆发平均日数为7.2天,最高沙尘暴日数为22天,变化规律呈波动式下降趋势;沙尘暴爆发日数与前一年冬季和当年春季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大风日数呈正相关,而与气温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77~2012年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大风日数、风速及风向等资料,分析了安多县近35年大风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大风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三月份大风日数最多,且大风日数随年际逐渐减少;出现大风时平均风速也相对较高;极大风速的最大峰值主要出现在1~4月份,主要风向为西风。  相似文献   

17.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近44年平均气温、降水、蒸发量、风速及大风日数等气候要素的定量化统计分析,以及环青海湖地区草地、青海湖变迁、沙漠化等具指示性意义的生态要素指标进行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近44年中,年、季的平均气温均表现出显著增温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262℃/10年;年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偏少3、8%和5.2%,80年代以1.37mm/10年趋势增加。90年代与21世纪初接近平均值;春、夏和冬季及年蒸发量呈减小趋势,年蒸发量以66.53mm/10年倾向率减小;月平均风速以0.01(m/s)/10年倾向率减小,大风日数以4.5d/10年倾向率减少;②该区域牧草生物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由于气温显著升高,且季节性降水变率大,不仅影响牧草的生育期,且造成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波动;③青海湖水域面积的自然摆动与年平均气温以及秋、冬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地表蒸发量却呈正相关,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升温不显著时,水域面积与春季降水呈正相关,90年代显著升温以后,气温对青海湖水域面积的影响占主导作用;④环青海湖地区暖干化气候趋势是沙漠化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乌兰地区气象观测站1980~2018年的冻土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累计距平、滑动平均、小波分析法,分析了乌兰地区历年来冻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兰地区的冻土始冻期和融冻期都呈现提前趋势;最大冻土深度以1.9cm/10a的倾向率呈现递增趋势,冻土日数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80年代和21世纪前期之后冻土日数高于平均冻土日数,90年代至21世纪初冻土日数持续低于均值;月最大冻土深度只有10月和4月是负增长,其他月份均为逐渐增大的趋势;年最大冻土深度存在2a-4a、6a-10a和14a尺度的周期振荡,1a-2a和6a-8a的周期振荡是控制其冻土日数变化的两个主要时间尺度。  相似文献   

19.
1958-2013年豫南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华  赵景波 《资源科学》2014,36(9):1825-1833
通过对豫南地区每日气温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复数小波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958-2013年豫南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缓慢下降,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呈现波动上升,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呈下降趋势。极端最高(低)气温、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夏季日数、热夜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都存在30a左右的周期。其中极端最低气温、冰冻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暖昼日数都存在5a及以下的周期。总体来说,1958-2013年,豫南地区极端天气热指数呈上升趋势,极端天气冷指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那曲地区6个气象站1971-2016年逐年月降水量、气温、蒸发量、日照时数、大风等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多阶曲线模拟法等气候统计学诊断方法,对那曲地区近45年来基本气候要素趋势变化的地理分布以及年内、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来,那曲地区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蒸发量呈较明显减弱趋势,年平均蒸发量呈较明显减少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呈逐渐减弱趋势,那曲地区年平均风速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