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汤显祖"临川四梦"的众多版本中,柳浪馆刊本常为人们提及,它们分别题为《柳浪馆批评玉茗堂紫钗记》、《柳浪馆批评玉茗还魂记》、《柳浪馆批评玉茗堂南柯记》、《柳浪馆批评玉茗堂邯郸记》。由于它们是评点本,这些  相似文献   

2.
郑文悼(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叔问、大鹤山人、冷红词客,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属汉军正黄旗,自言原籍山东高密。近代著名词人,有《大鹤山人词话》、《大鹤山人诗集》等传世。郑文焯,还是近代的文学评点大家,批点过《清真词》、《白石词》、《梦窗词》等。郑文焯也亲手批校过《陶渊明诗集》。《陶渊明诗集》伴随着郑文悼的一生,他曾评点过两种版本的陶渊明诗集。其中评点陶澍《靖节先生集》的文字,曾由日本汉学  相似文献   

3.
业师徐朔方先生编年笺校的《汤显祖全集》,是徐先生在笺校《汤显祖集》之诗文集部分、增订修正之《汤显祖诗文集》的基础上重编而成。《汤显祖全集》诗文卷五十一为《补遗》,所收为不见于汤显祖作品集各种古代版本的佚文佚诗。原收入《汤显祖诗文集》卷五十《补遗》中的佚作,被证明为伪作的已予删除,并增补了后来所发现的佚作。而正是这后来所增补的佚作中,由于失考,造成了一些伪作被误收入其中。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曹宪来刻陈懿典《陈学士先生初集》载有作者与汤显祖书六通。毛效同先生编《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徐朔方先生《汤显祖年谱》均未提及。陈懿典何许人也?他与汤显祖的关系如何?这些书信写成于何时?对研究汤显祖有什么价值?本文略作考释。陈懿典,字孟常,号如刚,浙江秀水人。生于嘉靖三十三年甲寅  相似文献   

5.
明代出现的《诗经》文学评点,是《诗经》学史上的新的文学批评方式。《诗经》评点从来源上可分为原创评点、转录评点和嫁接评点三种。三种评点又交叉存在,错综复杂。本文在理清现存明代《诗经》评点版本的基础上,叙录目前仅见的十一种《诗经》评点著作,以期呈现较清晰的明代《诗经》评点眉目。  相似文献   

6.
有明一代非常重要的巴蜀文人杨慎,著述丰硕,历代对其整理多精粗并存,分合互见,不断增删,真伪难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杨慎著述34种,《杨升庵丛书》收录40种,就二者收录标准、评价、典籍内容等相比较,更能彰显《杨升庵丛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尺牍是我们研究其生平活动、社会关系、思想发展的重要材料,然其涉及人事众多,许多史事还疑而未明。本文考证了汤显祖《答黄九洛》《答邹宾川》《与幼晋宗侯》《与阮寄卿》等22封尺牍的交流对象,《寄吴世行》《与车嘉兴》《答王霁宇制府》《答汪云阳大参》等16封尺牍的写作时间,并为《寄汤霍林》《与熊芝冈》《与晏怀泉给谏》《与彭兴祖》等13封尺牍所涉及人事补充了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墨池琐录》引明代王世贞《国朝名贤遗墨跋》评盛明巴蜀文人杨慎曰:"慎以博学名世,书亦自负吴兴堂庑。"杨慎书法理论和实践上承赵孟頫,崇晋抑唐,尤重晋韵,力主复古。杨慎书法传世遗墨,真迹寥寥。而1982年在四川省铜梁县出土的杨慎《明故待封君南潈张公墓志铭》手书,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书法文献学价值。基于历史文献,对此则手书的考释,有助于对杨慎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慎(1488-1559),四川新都人,1511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1524年因"大礼议"被谪戍云南永昌(今保山),至1559年病逝于戍所。杨慎博学多才,著述丰硕,戍滇期间,创作了大量关于云南的诗文,其中以《滇程记》较具代表性。《滇程记》是第一部系统记载云南交通路线、途程的档案文献,是研究云南交通历史、边疆民族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本文以杨慎《滇程记》为切入点和线索,结合他从戍地云南数次往返故乡四川的历程,通过系统研读、梳理其戍滇诗文中关于交通的记述,管窥明朝时期云南的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10.
清代《还魂记》评点本系列中有篇幅短小的评本,为明代鲜见。清初刻半园删订本《还魂记定本》中的评点文字主要为删改本做解释,重点评述的是原作的舞台价值。省悟子评本为手批本,题于清光绪十二年同文局石印本《江都省悟子批点还魂记》。评本关注男女两性间的情感世界和愁怨主题,并对可促进情节发展的宾白、唱词、关目做出了评点。作为普通评家,其多数评语态度中庸而不偏执。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佚文三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人俞安期汇编的《启隽类函》,所收《上张洪阳阁下启》、《贺王翰林启》和《代谢少司马汪南溟启》,不见于《汤显祖全集》中,系汤显祖三篇佚文。本文对这三篇佚作的真伪、写作年代以及汤氏与收信人的关系等作了考订,为汤学研究提供一点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大家,以如椽巨笔批点诸子经典,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养在近代评点史上戛戛独造。这其中,严复的《庄子评语》一书极具特色,是严复评点著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在整个《庄子》学史上也是举足轻重。终其一生,严氏多次、反复评点《庄子》,形成了其评点《庄子》的四个版本,即马其昶未归还本、岷云堂丛刊本、严璩藏本以及严群自藏本。通过对严复评点活动、批点《庄子》的过程及其版本、刊刻中相关问题的考察,我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严复学术、思想活动特别是其晚年评点活动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的思想相当复杂,但某些研究或作"简单化"处理,或有"过度阐释"之弊.本文围绕汤氏两篇文章(《宋儒语录钞释序》、《光霁亭草叙》),辨其论说语境,析其学理脉络,重新探讨了汤显祖与程朱理学的关系,及其与李贽的异同;并进而提出,在充分挖掘汤氏思想"新变"因素的同时,也有必要重视其与传统之间的复杂关联.  相似文献   

14.
哈佛所藏《世说笺本》1826年日本刻本和哈佛、韩国所藏《世说新语补》1586年刊本是配套的训诂书,前者为笺注本,后者为被笺本。从文本内容看,《世说新语补》和《世说笺本》均具有较好的文学价值。《世说笺本》不仅有与传统训诂一致之处,如以释词为核心,也注重解释单字,也解释句意、段意、语法、修辞、文体等。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个性,即两用史注之法。征引训释成果时,除了采纳中国学者旧注之外,也精采日本学者的训释成说,显示出其作为日籍著述的域外特点。打破了传统训诂不引文学评点的惯例,在其广征史籍、中日、传统小学文献的同时,也精简录入并注解文学评点,甚至自身也加入文学评注。  相似文献   

15.
"情不知所起"是汤显祖"至情"思想的一部分。汤显祖歌颂情的力量,却并未对情的发生做出解释。解读汤剧《牡丹亭》可知,杜丽娘的"情起"有一个花鸟逗引、《诗经》感化、对镜自怜和游园慕春的过程。杜丽娘的"情起"既有生理因素又有心理因素,既有自然感发又有后天教育。汤显祖在描写这一过程时深受其时文化与自身阅历的影响。从心学、禅学和婚俗的角度解读"情不知所起"可深化对汤显祖文学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郑政 《新世纪图书馆》2013,73(10):90-96
钱谦益为汤显祖《玉茗堂选集》文集作序,后又将修改后的序言以《汤义仍先生文集序》为名收入《牧斋初学集》中.论文比较分析钱谦益前、后二序,观察他在行文、对汤显祖本人及其创作所持态度、对汤显祖古文的理解程度等方面的延续与发展,指出这种转变的出现主要与钱谦益自身学术、文学思想体系的渐趋完备而造成的为文心态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毛宜敬 《大观周刊》2011,(47):16-16,40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它们共同代表了汤显祖在戏剧方面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丁宏海就有诗赞道:“起衰八代有文章,海内争推玉茗堂”。  相似文献   

18.
曾莹 《文化遗产》2014,(6):53-60
《春阳曲》作为唐代著名的声诗格调,其背后有着丰富的故事因子和情感内涵.汤显祖《牡丹亭》一开篇即显露出与声诗《春阳曲》之间所存在的关联,其戏曲整体结构当中更不乏《春阳曲》相关要素作为线索的点染与穿插.本文通过探寻《牡丹亭》与《春阳曲》之间的关系问题,意在更好地认识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结构意识和尚趣观念;另一方面,亦希望能够就声诗和戏曲之间存有的关联性问题做出进一步的阐发.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其艺术思想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门。脂砚斋是《红楼梦》最重要的评点者,以其为代表的评点集体誊写、校阅《红楼梦》,在小说创作还在进行中就对其点评并前后多次重评,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他们与《红楼梦》一起不朽于世界艺术殿堂。脂砚斋、曹雪芹的修辞思想都具有超越时代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蔡国梁在《文献》1985年第1期上发表了《陈士斌对〈西游记〉人物和情节结构的批评》一文(后改题为《陈批〈西游记〉零拾》,收入蔡国梁论文集《明清小说探幽》,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主要从人物性格、谋篇设局两个方面对清代陈士斌《西游记》评点中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使人对其所论述的问题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论文发表后,近十年内,学界并没有异议。笔者最近偶然读到,却发现其立论基础存在根本性的错误,因为蔡国梁文章所用的《西游记》评点本的版本有问题。虽然时隔近十年,仍然有指出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