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学生是中国特殊的社会教育环境下的特有产物,因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无心也无力关爱孩子,这些孩子缺乏来自父母的关怀和教育。留守学生极易产生厌学心理,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教学中,教师担任着孩子父母和教师双重角色,给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教导,使他们厌学的心理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2.
谭英 《中学教学参考》2010,(24):123-123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不断增多,许多留守儿童的成长已成为农村初中德育教育中的一个显著问题。在我们学校里就有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其父母因生计外出打工,而把正在上学的孩子放在家中,由其爷爷、奶奶或外公、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些年来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因外出打工,无法履行父母教育监护权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本文分析了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对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做了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打工热潮的兴起,农村许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留在家中读书,这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这些孩子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在学习、生活、心理、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家长、学校和政府必须共同关注并加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蔡丽湘 《成才之路》2014,(30):37-37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家乡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的孩子们,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6000万人,其中学前留守儿童占27.07%,也就是1600多万人。就拿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来看,全班42人,其中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外出打工而由另一方单独抚养的孩子有11人;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有25人,只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许多农民工为了生计和个人发展,背井离乡选择外出打工。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留下了老人和孩子,许多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我们称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缺位,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面临挑战,道德成长面临危机。所以,针对目前留守儿童出现的一些道德教育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苏炳艳 《学子》2013,(7):86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十分普遍。他们远离父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只给留守在家的孩子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不能给孩子更多的照顾、关爱。孩子们由于长  相似文献   

9.
林龙 《下一代》2011,(11):32-32
说到"留守孩",也许有朋友还不知道其具体的含义,那我就告诉你吧,父母因出外打工不在身边而交给爷爷奶奶、亲戚或老师看管、照顾的孩子叫做"留守孩"。"留守孩"的父母常不在身边,生活中缺少了父爱和母爱,一般首先会在生活中出现许多问题,进而在学习上、心理上也会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初中留守儿童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某农村初中中学抽取6个班,用<生活满意度问卷>和自编的<家庭一般状况调查表>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它与一些相关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父亲单方出去由母亲在家抚养和由祖辈抚养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而没有固定带养人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经常与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父母经常与之联系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因此建议最好是父亲单方出去打工,母亲留在家里;如父母必须都出去打工,一定要为孩子找好可靠的有能力的带养人,并注意经常与孩子沟通和联系.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说起留守儿童,人们马上会联想到,那些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边的孩子。这种趋势已由农村逐渐蔓延到城市,其存在形态各有不同,且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留守儿童将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不可能短期消失。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由于受环境影响,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为了生计,许多家庭的学生父母不得不狠心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不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就是寄居在亲友家,导致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甚少,造就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实在令人堪忧,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下健康成长,是当今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打工热潮的过去,留守儿童从2013年全国妇联公布的6102多万,到2016年经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公布了对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后统计的902万,中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在2016年经历锐减。经过国家数年努力和国家经济结构的改变,留守儿童数量在锐减,但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还在困扰着我们。小学正是思想启蒙和世界观形成阶段,父母作为思想启蒙第一教育者,父母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父母长期陪伴,孩子心理难免会出现或多多或少的毛病,这一直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严重阻碍当代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到城市中打工,他们的孩子因各种原因无法跟随父母到城市生活,被迫留在户籍所在地而成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近年来呈逐步增长趋势。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心理与情感需求受挫,留守儿童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倾向明显,亟须得到重视。非自杀性自伤不仅损害了他们的身体,更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对留守儿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邓祖光 《考试周刊》2010,(1):203-203
一、新时期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现状分析 “留守孩子”指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被寄养在祖辈或亲友家中,常年仅靠祖辈或亲友看管的这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大量人口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儿童被称作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7.
父母与幼年子女一起生活的时间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无形的影响。回溯自己的留守经历,有两点体会很深:亲子关系因"留守"而冲淡;个人性格也因此偏内向、胆小。最深切的感悟是:父母外出打工物质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亲密的感觉却是用钱无法弥补的。  相似文献   

18.
李小平 《时代教育》2006,(12):77-77
农村“留守孩子”,即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农村孩子,他们作为改革开放时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受教育、心理、成长等方面均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对该伺题作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农村中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至此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整日忙于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关注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有些想多关心关心孩子,但限于经济、路途等原因,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因父爱母爱缺失,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差,心理古怪、孤僻,成绩也不理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要多和留守儿童沟通,和家长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一所住宿制学校,不少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根据这一一实际,我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留守孩子进行跟踪访谈,随时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留守孩子感到父母般的温暖。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来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摊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