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佳宁 《新闻传播》2009,(6):120-120
新闻批评是大众传播媒介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进行或隐或显的分析、褒贬、评价的行为的表象,是媒介干预社会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传播媒介的一项神圣使命。因此借分析新闻批评的原则来说明目前中国的新闻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媒介批评学的新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明 《当代传播》2001,(6):24-27,23
媒介批评学引导人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并由宏观层面推进到 对新闻作品的分析,使其更具实践意义。新闻理论是新闻活动的历史性反思,而 媒介批评理论则是新闻活动的现实反思。近几年,我国媒介批评理论形成了新的 学科架构,主要包括媒介批评的对象研究、媒介批评的内容研究、媒介批评的方 法研究和传播政策分析。 媒介批评正在引起新闻界和新闻研究界的注意,一支媒介批评家的队伍正 在聚集。管理部门、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对报道的强烈反思,转移到如何分析、评价 新闻作品,如何认识传媒行为,已经深人到媒体的各个领域。媒介批评学引导人 们科学地分析媒体活动,让受众正确地理解媒介和新闻,导致媒介观念的彻底变 革和新闻解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媒介批评.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分析媒介现象、评价报道得失、匡衡新闻观念、约束从业行为、促进新闻自律的一种手段。一些国家,已经建立比较有效的媒介批评机制。通过制订法律、成立行业协会、建立评议和自律制度,以加强媒体的行业自我监督。由于国情不同,各国采取的措施各异。本文试对国外媒介批评机制施行的现状进行梳理。综合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相似文献   

4.
媒介批评是中国现代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概括和抽象新闻实践、演绎新闻理论成果的重要手段。抗战初期他就撰文批评当时战区报刊匮乏的不良文化生态,在抗战进入第二阶段之后,他又及时撰文对抗战形势下新闻工作的变化进行总结,对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和评述。范长江以是否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作为媒介批评的主要标准,以读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对新闻传播作出具体评价。其媒介批评透过现象直逼本质,具有极强的理论概括性。  相似文献   

5.
谢静 《新闻记者》2008,(10):59-63
随着新闻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批评内容上,可谓无所不包:从媒介的新闻报道、专栏专题,到新闻采写手段、技巧;从媒介的所有人、管理运作机制,到媒介内容的效果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批评,是以新闻为手段、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的舆论监督活动。它承担舆论监督最重要的社会批评任务,是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洋 《记者摇篮》2007,(6):70-71
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工具对新近社会现象阐发思想、观点或主张的文章。电视新闻评论就是通过电视这一媒介,运用电视手段对新近社会现象阐发思想、观点或主张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8.
目前,一门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学科正在引起新闻界和新闻研究界的注意,这就是对新闻及新闻媒体批评的研究。批评与发展相辅相承,在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时代,媒介批评更成了保证媒介良性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试就媒介批评问题谈一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9.
媒介批评:疑问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如果说文艺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走入困境、成为一种尴尬的角色的话① ,那么 ,媒介批评却如新生的宠儿 ,受到新闻传播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 ,什么是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具有什么样的形态 ,在有关的研究中常常令人疑惑 ,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一、媒介批评的对象何谓媒介批评 ,不少论者提出了各自的定义 ,给人以众说纷纭之感。不妨列举数例 :1.顾名思义 ,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 ,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②2.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为基础 ,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 ,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 ,对大众传播媒介及…  相似文献   

10.
李筑  王颖吉 《新闻窗》2007,(4):104-105
邹韬奋(1895-1944)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先后编辑过10余种报刊,一生著述繁富,在几十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政论等,后集结出版《韬奋文集》、《韬奋全集》等。作为一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主义者,邹韬奋在其一生的新闻报刊生涯中,发表了大量的媒介批评作品,这些作品均为针对当时的各种新闻现象而发表的或表扬、或批判、或分析的文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邱丽红 《青年记者》2007,(24):76-77
在我国现行媒介制度之下,批评报道一直都是正面宣传的有力补充。但是,社会转型期凸显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公众对于新闻舆论监督的更高要求、新兴媒介的话语自由优势,都促使媒介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对批评报道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三、新闻批评的含义、特点及舆论威力新闻舆论监督,从广义上讲,包括公众借助新闻媒介就党和政府的某项政策、决策、某些工作提出咨询、建议和意见,也包括对某一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和意见。这些看法、建议和意见可以是批评性的,也可以是非批评性的。但从狭义上讲,新闻舆论监督则主要是指新闻批评。换言之,新闻批评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1.新闻批评的含义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消极腐  相似文献   

13.
齐爱军 《青年记者》2022,(15):80-83
本文重新定义了媒介批评,认为媒介批评是一种以新闻观为方法,通过对媒介活动的批评叙事行为所进行的意识形态实践。以此认知为起点,针对西方的媒介批评知识体系,提出了建构以马新观为方法、由传播哲学(媒介哲学)、媒介社会学(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新闻学三个学科层面所构成的媒介批评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建构:媒介批评的精神归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批评的精神归指不是批评而是建构,这种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净化媒介报道内容、提升受众媒介素养、守护媒介公信力、建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建构民主社会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媒介批评总要依据一定时空下的新闻主导性理论对批评对象进行价值判断,这种判断既表达社会愿景、学术理想,又要遵循现实的逻辑.跨语境媒介批评是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中的产物,须在具体的场域或情景中完成理论的建构.同时又要外来场域和语境的经验作为参照以砥砺和促进,以此建构横跨国界、横跨多学科领域、横跨多种理论和多种批评方法的媒介批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漫画形态的媒介批评文本一直大量地存在着。对媒介社会功能进行形象化的定义、对传播中恶俗趣味的无情嘲讽、对钳制新闻自由恶行的大力抨击,是漫画中媒介批评表达的中心主题。漫画视域中的媒介批评文本在话语形态上给人以直观、一目了然的感觉,读者容易接受其传播的观念意义,但又具有碎片化的特征,难以进行系统性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7.
刘创 《传媒观察》2022,(12):81-84
媒介批评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向自觉,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为“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媒介批评对发掘媒介现实问题、深化新闻传播学术、提升媒介学理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一书跨越中国本土近20年的媒介现实问题,站在理性反思与专业批评的视角,从问题、案例、理论三要素的内在互动展开论说,为新闻传播学者如何关注媒介现实、探究媒介问题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18.
杨旭 《东南传播》2011,(9):137-139
《焦点访谈》与《新闻调查》已成为国内新闻评论类电视栏目的经典范式。它们锐利的新闻眼光,开阔的舆论监督视角,透彻的新闻话语评析以及规范化的新闻报道实践在当下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社会影响。近年来,新闻批评成为我国电视新闻媒体阐释媒介观点,树立媒介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尝试分析《焦点访谈》与《新闻调查》在新闻批评中的叙事框架差...  相似文献   

19.
新闻策划范围一般是对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已知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有目的的策划或进行有根据的主动策划并参与新闻事件.作为一种新闻手段,新闻策划不能无限制地使用,否则将陷入曲解或夸大新闻事实等误区,对媒介本身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20.
媒介批评的文本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批评是用解释学的方法对媒介和新闻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剖视文本把媒体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或新闻的意义提示给受众。新闻文本是一个思想载体,对这个文本世界的充分体悟和分析,才能使人们达到对媒体和新闻的真正理解。克服文本与解读者之间的陌生和距离,和文本融合在一起,从而同化文本的意义,并创造另一个文本,把批评的见地和机智表现出来,是媒介批评的完整过程。媒介批评最终要对媒体和新闻作出解释,再现和重构记者的意指,揭示潜藏的文字背后的原意和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