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蔚 《现代教学》2006,(9):39-39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效率和效果都要比朗读能力弱的学生略胜一筹。可以想象,一个学生若连最起码的“读”都不过关的话,他的单词拼读能力、感受句子语流的能力、欣赏语篇语韵的能力都将大打折扣,英语的听力理解能力、开口交际能力、语篇整体把握能力、流畅的书面表达能力势必也都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
学欣赏中的理与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学欣赏全过程分为由理入境、由境生情两部分。欣赏一开始就带有理性,理性决定欣赏的兴奋点和直觉点,理性引导读将作品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综合地进行各种意象相加。不同的读有不同直觉点和兴奋点,在欣赏中会产生不同的情感震动。理智对情感的控制及理智对情感的顺应是欣赏中理与情统一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语文是极富情趣的学科,但要上得有趣味,能始终扣紧学生的心弦,却不容易。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的优势,努力增强教学的趣味眭,寓教于乐,融理于睛。  相似文献   

4.
孙怀东 《山东教育》2001,(1):101-101,104
美术欣赏是一种感知与理解,是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受到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本文拟就美术欣赏教学观、赏、读的“三步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有些学生面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缺少一种读的冲动,缺乏欣赏的眼力,或者说他缺少一种感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常有人问我是如何指导孩子读书的。这确实是个问题。如今的书不是少,而是多得几近泛滥且鱼龙混杂,而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大多数时间又被繁重而无奈的学习、考试所牵走(孩子一般比我们大人都忙),为孩子选择有用又有益的书来读,是每个家长都会重视的事情。并非开卷有益,我同意这样的说法,要将这  相似文献   

7.
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审美教育"与"发展技能"两个基本特性,并有机融合在教学环节中。一、欣赏:感受"美",探究"术"美术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教与学活动中都会有"欣赏"这一环节。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前都会收集一些图片、视频等直观的素材,还会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相关的材料,作为上课欣赏  相似文献   

8.
本期"开心童话城",好看。读小朋友自己创作的童话,一定"开心"。那么就请走进这座"开心童话城",大家一起去欣赏欣赏吧!  相似文献   

9.
最简单的数未必人人都会读。  相似文献   

10.
大凡喜欢阅读古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一种体会,当我们在欣赏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佳旬“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之时,内心深处似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愉悦在萌动.都会情不自禁地神思驰骋,被作者笔下的一派江南春色所陶醉,仿佛神游于诗中,置身于九百多年前王安石笔下的江南岸畔,正在饱览着江南的大好春光……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欣赏及其教学“三部曲”上海/赵丽芳(一)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现在“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泛读、学生朗读、独自默读,随着电化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还可听配乐朗诵,看电视听朗读等等。不管用何种方式,都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并以语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摒弃那些“我问你答、我说你听、我教你学”的旧式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用语,更强调用亲切、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热情洋溢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动员学生投入到“听、说、读、写”的学习过程中。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维护其自尊,激励其信心,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教师的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亲热的手势,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  相似文献   

13.
“空白”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可以凭借自身的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书法作品中,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诗  相似文献   

14.
课改路上,要搞好语文教学工作,教师仍然要重视“读”的训练。“读”是学好语文的主要方法之一。要重视预习感知的“读”。重视理解性的“读”,重视品味欣赏的“读”,重视训练语感的“读”,重视示范性的“读”,重视课堂之外的“读”。  相似文献   

15.
“读书无用”,无论在任何背景下、任何社会中都是一种悲哀。知识之所以没有产生力量,不是因为“读书无用”,而是因为“读无用书”。只有将“读无用书”变成“读有用书”,只有真正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公民,我们的教育才会长久进步。  相似文献   

16.
每次语测试,学生都会在阅读短上失不少分,因此,每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分析时,我总是再三叮嘱:“请你们把短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直到读懂为止,题目的答案就在短里,只要你认真读,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这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分析时,我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强调:“请你们把短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正在我提高嗓门滔滔不绝时,我发现学生殷鹏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我示意他站起来说话,他犹豫了片刻,但还是鼓足了勇气,说:“老师,请您别说了,我们正在认真读短,你的话打断了我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朋友.你见过骷髅和美女吗?骷髅只有一个骨架,除了研究生物学和医学的科学家、专家、学,恐怕很难找到欣赏它的人。美女就不同了,优美的身姿、佼好的容貌、合适的体态、高雅的气质,那是人人都喜欢欣赏的。写章也是如此,如果只有一个干枯的骨架,没有充实的思想、丰富的内容、优美的形态,那是很难赢得读的。  相似文献   

18.
在本阅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读去揣摩,去判断,去选择,这样渐渐养成读品读欣赏的习惯,提高自我感悟的能力。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解读的选择。可是,在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这种“自主选择”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教师并不是让学生自己原汁原味地去感知、品读、欣赏本,而是往往将教参的理解合盘“贩卖”给学生。这种“灌输式”阅读教学的后果,不但使学生丧失了“原生态”阅读的感觉和权利,更严重的是使学生失去了阅读中“自主选择”的能力进而影响他们个性特长的发挥和个性潜能的挖掘。  相似文献   

19.
作认为,在非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应引入体学知识和常规关系模式。精读课中的“读”不仅仅是读懂课,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还应重视阅读欣赏能力和常规关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这次习作要求写好朋友,这可难不倒大家,因为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几个好朋友,对于好朋友,你肯定有说不完的话,可是要想让你的好朋友给读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动动脑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